歷史探究6:軍師聯盟中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背後沒那麼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溫馨提示

本頭條號專注於歷史、國學、古典文化藝術相關內容,定期會推出不同系列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點擊右上方紅色按鈕關注,方便閱讀後續更多精彩內容。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是前段時間比較火的一部三國題材的歷史劇,看過這部劇第25集的讀者都知道,陳群深夜拜訪司馬懿,對於官吏選拔,陳群創造性的提出了九品中正制的雛形,司馬懿聽了之後感慨不已,兩人連夜商榷修改奏摺,熬夜趕製出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九品中正制的藍本。

大家其實都清楚,所謂九品中正制實際上一種人才和官吏選拔方法。

然而這種人才選拔方法背後究竟有何歷史淵源?提出的原因是什麼?對後世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很多人可能就不太了解了。

本文正是帶著這幾個問題,和大家一起去探討這背後的故事。

陳群

歷史淵源

無論哪朝哪代,整個國家機器要能夠正常的運轉,很多事情總歸都需要人來做,對人才的需求自然就少不了。

在曹魏政權之前的兩漢,選拔人才主要依靠察舉制,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人才選拔機制,地方政府每年向中央舉薦一些品行和才幹出眾的人才,中央政府考察通過後直接任用。

東漢後期,朝政腐敗,社會混亂,地方選舉被少數公卿大臣、名門望族控制了,通過察舉走上仕途,基本只能靠拼爹了,這樣察舉制就很難推薦到真正的人才。

然而東漢末年戰亂特殊時期,曹魏政權急需大量的人才,所以曹操推出了「唯才是舉」的人才選拔制度,這種人才選拔思路是:只要有才能,無論品行優劣都可以被任用

但是這種不拘一格的人才選拔方式,從本質上是與信奉儒家思想的士族利益相衝突的。

戰亂時期,士族勢力衰落,對這種人才選拔方式也只能聽之任之。

曹丕時期,天下稍微穩定,國家的治理還是要靠讀書人,曹氏政權的代表人物曹氏父子出身宦官家族,代表的是寒族勢力,一定程度上是受士族勢力鄙視的,但是為了維持政權的穩定,所以又不得不籠絡士族勢力。

如果繼續沿用這種唯才是舉的方略,有權有勢的士族階級就不幹了。

正是在這種特殊背景下,曹丕採納了陳群提出的九品官人法意見,從而九品中正制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陳群與司馬懿商議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

所謂九品中正制,又稱為九品官人法,是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之科舉的一種人才選拔制度。

其主要內容總體來說包含以下三條:

  • 設置中正

    所謂中正,就是掌管對某一地區人物進行品評的負責人。

    中正有大小之分,州設大中正,掌管州中數郡人物之品評,各郡則另設小中正。

  • 品第人物

    品評主要包含以下三個內容:

    • 家世

      即家庭背景和出身,這些材料被稱之為簿世,是中正官必須掌握的

    • 行狀

      即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相當於品德評語,一般比較簡括。

    • 定品

      即確定品級,品級總體分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定品原則上依據的是行狀,家世只作參考。

  • 選拔依據。

    中正評議結果上交司徒府覆核批准,然後送交吏部作為選官的依據。

    中正評定的品第稱為鄉品,任官者的官品必須與其鄉品相適應,鄉品高的稱為「清官」,升遷比較快,受人尊重。

    鄉品低的稱為「濁官」,升遷比較慢,受人輕視。

    九品中正品級

    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可以說是曹魏政權和士族之間的政治交易,你擁護我的政權,我就給你做官的特權。

    也可以說是一種政治妥協,像以司馬懿、陳群為首的士族勢力又開始強大了,除了拉攏以外主要也是維穩,緩解了中央政權和世家大族之間的緊張關係。


    影響作用

    九品中正制早期有比較積極的意義,德才並重的方式起到了選拔人才的作用,同時將官吏的任免收歸中央,有利於中央集權。

    但是到後來這個制度就被玩壞了,士族的崛起則完全壟斷了官吏的選拔,才德漸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準,到西晉的時候終於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淺談司馬氏顛覆曹魏政權的根本原因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自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三國的故事,曹魏政權經過幾代後,為何被司馬氏給顛覆了?這一直是件讓人討論不休的事,今天筆者也為大家分析下。話說司馬懿誅殺曹爽後掌控了曹魏...

    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背後沒那麼簡單!

    三國曹魏曹丕繼位魏王初期,國事混亂,在軍師聯盟中,陳群、司馬懿兩人對當時的選官制度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革措施,藉以打壓宗親貴族的權勢,以保全曹魏江山不會發生內亂。所謂九品中正制實際上一種人才和官吏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