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連天夜不休!十八路諸侯群起討伐董卓之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唐以來,雖號為君主,然權力實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

故西漢與宰相外戚共天下,東漢與太監名士共天下,唐與后妃藩鎮共天下,北宋與奸臣共天下,南宋與外國共天下,元與奸臣番僧共天下,明與宰相太監共天下,本朝則與胥吏共天下耳」——清 郭嵩燾

說實在的,筆者對郭嵩燾先生對別朝的評價毫無異議,但並不贊同他對東漢的總結。

因為從歷史記載來看,名士對東漢政局的影響很是有限,特別到了中後期,能與太監勢力相抗衡的只有外戚一族而已。

自漢高祖髮妻呂氏大權獨攬,開啟外戚干政的歷史先河。

此後數百年間,外戚勢力始終時不時染指著兩漢朝政。

特別是進入東漢章帝之後,皇帝多短命而逝,新任天子年齡尚幼,外戚攝政成為家常便飯。

當小皇帝長大了,對戀權的外戚日趨不滿。

然而此時滿朝已皆是外戚之黨,皇帝要奪權只能藉助夜貼身服侍陪伴在自己身邊且未被外戚收服的那些人——太監。

永元四年(公元92年)6月23日,漢和帝在鉤盾令鄭眾的協助下,一舉殲滅大權在握的外戚竇憲勢力。

至此,宦官依靠皇帝支持,開始成為制衡外戚的最重要力量。

在日後的安帝、順帝、桓帝等朝均與外戚展開過你死我活的鬥爭。

東漢的江山就在兩股勢力永無休止的纏鬥中一天天衰落下去。

漢靈帝劉宏成為東漢第十一任皇帝時,張讓、趙忠等12個大宦官正受寵,人皆呼之「十常侍」。

靈帝對他們的寵幸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甚至公開宣稱「張讓是我父,趙忠是我母。

」既然都成了皇帝的爹媽了,還有啥事不敢幹的?在昏君靈帝的縱容下,十常侍們朋比為奸,大興黨錮,陷害忠良。

滿朝文武對此早已麻木,視若無睹。

太監們得勢了,肯定有其他人不滿意,比如外戚。

外戚勢力自168年聯合朝臣與宦官作戰失敗後(漢桓帝岳父,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計劃誅殺權宦曹節、王甫等,計劃泄露,雙雙遇害),一直處於被壓制狀態。

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容忍權利長期把持在政敵手裡。

靈帝死後,新任大將軍,靈帝妻兄何進召來太傅袁隗的侄兒袁紹,商議召集各地軍馬進京,盡誅十常侍。

袁紹也是個熱血青年,兩人一拍即合,並很快制定出了計劃。

哪知何進耳根子軟,臨到要動手時候卻又猶豫了起來,結果被張讓等人用假密詔騙進皇宮殺死。

袁紹大怒,與弟弟袁術攻破皇宮,殺死了大部分宦官。

張讓等首惡挾持小皇帝劉辯(漢靈帝之子)出逃,最後在小平津(今河南孟津東北)為尚書盧植等朝臣追上,被迫投河自殺。

何進死了,十常侍們也死了。

在南北宮(東漢皇宮)輪流坐莊了半個多世紀的兩大勢力雙雙消亡。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何進死前下令各地刺史、太守們進京鋤奸的命令等於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早已蠢蠢欲動的野心家們爭相開往京城,企圖填補難得的權利真空。

最後出身西涼豪族的并州牧董卓腿比較快,搶到了頭彩,控制了洛陽。

▲ 董卓畫像

小皇帝劉辯倒霉透了,剛剛打發了惡人張讓等,卻又迎來了比十常侍狠十倍的董卓。

這傢伙一控制了局面就廢劉辯為弘農王,改立靈帝少子劉協。

這就是東漢最後一任也是最沒皇帝樣子的皇帝——漢獻帝。

成功挾持了天子後,董卓的凶焰更加四射。

他姦淫宮女、占據國庫、嚴刑脅眾、濫殺無辜,連廢少帝和其母何太后都死在他的手裡。

對於文武大臣,他更是看著不順眼就隨意誅殺,弄得整個京都人人自危。

生性殘忍的董卓甚至放縱士兵劫殺手無寸鐵的百姓,而後宣稱大破賊人而回,其獸行真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董卓搶占洛陽,本就讓那些動作慢一拍的各地諸侯深感不滿。

他在京城的種種暴行更激起了普天下的眾怒。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函谷關以東各州、郡聯名起兵討伐董卓。

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由、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河內太守王匡、山陽太守袁遺、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等各擁數萬人,組成了「山東反董聯盟」。

因反對董卓廢帝而被迫逃往冀州的袁紹被推為盟主。

袁紹自稱車騎將軍,其餘各諸侯都封了官號。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一統北方的大英雄曹操,此時也在反董盟軍中。

古代人做大事總要講究個名分,立志改朝換代的農民起義往往要先立個前朝宗室為帝,好打上「光復前朝」的旗號;而亂世軍閥之間互相攻打,也往往要找個像樣的藉口。

董卓雖然殘暴,但他手裡畢竟掌握著獻帝。

反董聯盟就這麼出去打他,不是臣子討伐天子麼?袁紹和韓馥一商量,決定立個新皇帝來代替董卓手裡那個。

為了鎮服人心,新皇帝的威望必須大大高於獻帝。

選誰好呢?思來想去,兩人同時想到了一個對象:劉虞。

漢朝實行的是封建制,宗室子弟派外地去做官的一點也不少,現存宗室出身的刺史太守雖有幾個,但怕是沒有人的聲望能超過劉虞的。

敲定了對象後,前樂浪太守張岐作為反董聯盟的使者,帶著勸進書踏上了前往幽州的路。

張純之亂平息後,遼東迎來了難得的和平期。

劉虞在領地內繼續推行仁政,他本人勤儉節約,蔽衣繩履,食不兼肉。

在經濟上,他鼓勵農業生產,開放與上谷胡人的商業貿易,積極招徠青、徐地區的流亡百姓。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飽受戰爭創傷的遼東屬國迅速得以恢復,連年豐收,人口在短短1年多時間內竟增加了一百多萬。

幽州儼然成為北方遠離戰火的世外桃源。

▲ 劉虞

張岐的到來,打破了短暫的寧靜。

劉虞見到張岐等人,厲聲呵斥他們說:「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在外蒙難,我受到國家重恩,未能為國雪恥。

你們各自據守州、郡,本應盡心盡力為王室效勞,卻反而策劃這種逆謀來沾污我嗎!」他堅決拒絕。

韓等人又請求劉虞主持尚書事務,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劉虞仍不接受,打算逃入匈奴將自己隔絕起來,袁紹等人這才作罷。

(《資治通鑑 漢紀52》)

劉虞雖然拒絕了袁紹勸他稱帝的建議,私下裡卻依舊和聯盟保持著聯繫。

而劉虞之子劉和時任侍中,正陪伴在獻帝身邊。

董卓見反對勢力強大,乾脆一把火燒了洛陽,將天子和文武百官一併前往西漢故都長安。

獻帝無時無刻不在想家,便派劉和逃出長安,前往劉虞處求援。

劉和經過後將軍袁術的地盤南陽時,被袁術留住。

袁術留下劉和是喜歡這個年輕人麼?當然不是,他只是為了獲得劉虞的支持而已。

袁術許諾與劉虞共同出兵長安,讓劉和通知老爸。

接到兒子的信,劉虞立刻作出決定,派幾千人馬前往南陽。

正當劉虞整點軍馬的時候,一個人攔住了他。

誰?公孫瓚。

別看公孫瓚在對待反叛問題上沒有劉虞老道,但對袁術的野心他還是看的很清楚的。

袁術雖然一口一個「只承認獻帝為正統」,並因此不惜與老哥鬧翻。

然而他其實一直心存異志。

當時傳說袁氏是大舜的後裔,舜氏尚土,而東漢尚火德。

舜和東漢之間正符合陰陽說的五行相剋理論。

時下又有讖言流傳:「代漢者,當塗高也。

」,塗通假途,途,路也。

袁術字公路,因此袁術就此認為老天也暗示他才是真正的代漢之人。

董卓撤離洛陽後,諸侯聯軍相繼開進已是一片廢墟的京師。

隸屬袁術的豫州刺史孫堅在一口井裡發現了被丟棄的傳國玉璽。

袁術得知後,竟軟禁了孫堅夫人,將玉璽奪了過來。

天子之物在手,袁術更加深信不疑自己是天命所屬。

聯合劉虞,只是為了加強己方實力而已。

看透這一切的公孫瓚極力阻止劉虞發兵南陽。

然而劉虞根本不聽公孫瓚的勸說,還是把軍馬派了出去。

這一派,麻煩就來了。

公孫瓚害怕自己和劉虞的私聊內容被袁術知道,乾脆先下手為強,讓弟弟公孫越帶一千騎兵搶先趕到袁術處。

公孫越和袁紹偷偷說了些啥,我們不知道。

但我們知道劉虞的幾千人來到南陽後,沒過多久就被迫成了袁家軍的一部分。

而劉和的地位也由上賓變成了囚犯。

劉和後來從袁術處逃跑,又被袁紹扣留。

劉虞得知以後,與公孫瓚的矛盾更深了。

▲ 袁紹(畫像)

遼東屬國在勾心鬥角,中原也不消停。

當反董聯盟剛剛成立的時候,重要成員之一的濟北相鮑信就私下偷偷對曹操說過:「這些人沒一個是幹大事的料,只有您例外。

」,一語道破反董聯盟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的本質。

後來的歷史走向也證明,大多數聯盟成員都是在討伐逆臣遮羞布下各自謀利的主.如此鬆散的集團,怎能成大事?因此當董卓遷都長安後,諸侯們見一時難以消滅它,又多少已經撈到了些名聲,便在消耗完糧食後一鬨而散。

只有曹操與孫堅各自繼續堅持討伐董卓。

山東各路人馬失去了共同敵人後,立刻陷入了全面火拚中。

兗州刺史劉岱與東郡太守橋瑁結仇,劉岱殺死橋瑁,占領東郡。

緊接著袁紹聯合韓馥叛將麴義,吞併了冀州,逼死韓馥。

下一對較量者是袁氏兄弟,袁術輕袁紹為婢女所生,平時就很看不起他。

這次在劉虞的事上又彼此相左,於是公開翻臉。

袁紹派部將周昂襲占了孫堅的豫州治所陽城(今河南汝州),孫堅回擊,周昂敗退,堅守陽城。

袁術派公孫越援助孫堅,公孫越卻在攻打陽城時被流箭射死。

公孫瓚得知後大怒,從此與袁紹結仇。

憤怒的公孫瓚上表朝廷,歷數袁紹引來董卓、逼殺韓馥、以微賤身份繼承袁家,辱沒袁宗等十大罪狀。

隨後盡起主力進駐磐河(今山東德平縣)。

當時袁紹的實力還不夠強,對公孫瓚昔日的威名很是忌憚。

為了向公孫瓚「請罪」,袁紹將自己所佩的渤海(今河北、遼寧渤海灣一帶)太守印交給公孫瓚堂弟公孫范,試圖與公孫家和解。

沒想到公孫范一到渤海就倒向公孫瓚冀州、青州,兗州等地刺史全換了公孫家的人。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

主編原廓,作者孟馳


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討伐董卓的18路諸侯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董卓篡權。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八路諸侯為匡扶漢室,歃血為盟,推舉袁紹為盟主,共同討伐董卓,那這十八路諸侯都有誰呢?

董卓禍亂敗朝綱,諸侯討伐誅叛黨

董卓奉詔率軍開赴洛陽以後,燒殺搶掠,讓大漢王朝最後一點殘光變得更加昏暗了。當時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昏庸無道,喪盡天良。在三國演義中,由曹操發起的反董卓聯合軍可謂聲勢浩大。瞬間集合了十八路諸侯,一...

十八鎮諸侯討伐董卓:是勤王,還是割據?

《三國演義》中講到從京城逃出的曹操發出興義師討伐董卓的檄文後。頓時,十七鎮諸侯紛紛響應,再加上曹操自家形成了十八鎮諸侯。如果把兵力相加,有30萬之多。這裡面有袁紹、曹操、公孫瓚、馬騰等實力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