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國時代里的性格「多面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干政,政治腐敗,土地兼并嚴重,農民大批破產。

公元184年黃巾軍在冀,青,幽, 荊,徐、揚、兗,豫八州,

同時起義。

旬日之間,天下響應。

雖然聲勢浩大,卻因缺少作戰經驗,不能協調等多方面原因大敗。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嚴重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

地方豪強,州郡官吏趁機發展實力,壯大自己。

進而割據一方,成為一方霸主。

在赤壁之戰以後,形成了以中原的曹操,長江中下游的孫權。

西南川蜀一帶的劉備為主的三大割據勢力。

後曹操之子曹丕稱帝,定都洛陽,國號為魏。

劉備在蜀地稱帝,國號漢。

九年以後孫權又在建業稱帝,國號吳,正式進入三國鼎立時期。

史學家以曹丕稱帝到晉國取代魏為止,稱為三國時期。

共經歷了46年。

三國人物眾多,性格各異。

而人們對人物的了解大部分都是來源於三國演義,無論是小說還是影視劇作,對人物的刻畫其實都與原本的歷史人物有很大差別。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焦點人物之一的——劉備!

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漢室宗親,被人尊稱為劉皇叔、劉豫州。

因與關羽、張飛二人在桃園三結義,因為意志相投,所以結拜為異姓兄弟。

三國演義里的劉備是義薄雲天的。

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斬殺之後,劉備痛苦不已,為替兄弟報仇,作出了伐吳的錯誤舉動。

同時劉備愛惜人才,尤其對諸葛亮十分敬重,正是因為他敬重諸葛亮,聽從沒有被張飛關羽勸說,才發生了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場大勝仗----博望坡之戰。

狠狠的打擊了曹操80萬大軍南下的銳氣。

後來,他幾乎將兵權完全交給了諸葛亮,重視諸葛亮的謀略和建議。

於是有了後來的哭借荊州,征討兩川,直到最後他的兒子劉禪即位後的著名的六出祁山,並將諸葛亮推薦的人才幾乎一一重用。

但是,歷史上的劉備不單單是個仁義的人,他也有十分狡詐的一面:在公孫瓚與袁紹交戰之時,自己卻以曹操討伐徐州的名義,帶著關羽,張飛來到徐州來救援陶膁。

等曹操因為自己的大本營濮陽被襲,自己退兵時,劉備按理來說應速速趕回公孫瓚身旁幫助他對抗袁紹,可是他並沒有回去,只是把趙雲打發回去後,自己安坐於徐州要塞---小沛,直到陶膁三讓徐州後病逝,劉備當上徐州太守。

但是在這時候,公孫瓚幾乎被袁紹要消滅掉了。

而劉備卻也沒有隻字提到回去救援公孫瓚,而當初就是公孫瓚保薦劉備當上了平原縣令。

而此時劉備已經把這個完全忽略了。

還有就是奪取荊州地區時的「假惺惺」。

當初,東吳周瑜與曹軍爭奪此地,經過著名的彝陵之戰等一系列悲壯戰役,將曹操打出了荊州地區,可卻被劉備趁虛而入,將荊州三郡拿下。

這時,吳侯孫權派魯肅來討要荊州,劉備以奪西川為藉口搪塞。

但是當劉備奪下東川時,吳侯派諸葛亮的弟弟諸葛瑾前來討要,劉備假惺惺的說馬上奉還,寫好書信給鎮守荊州的關羽,但是關羽堅持不給,甚至要殺諸葛瑾,於是諸葛瑾狼狽逃回,劉備又說等我攻下西川,派關羽鎮守那裡,必當奉還。

但是當他攻打下西川,魯肅前來討要時,他又哭著不給,於是沒有辦法。

以致到最後東吳伐荊州,關羽敗走麥城。

所以才有諸多諺語流傳下來: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等等。

不管是假惺惺還是奸詐,還是仁義都是他的真是性格里的一方面,說到底,還是為了最終的追求目標所服務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人物盤點,你沒有看過的細說三國

這樣的三國人物盤點你看過嗎?最昏庸的主公 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門徒眾多,是東漢末年最具影響力的家族,可惜出了一個庸才——袁紹。導致了袁家的滅亡。官渡之戰——袁紹以70萬大軍逼近曹操7萬部隊,且袁...

讀三國,跟劉備學用人之道

春節放假,哪兒也沒去,呆在家裡幹了兩件事,一是把公司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梳理了一下;二是把三國重讀了一遍,以前也讀過幾次,那時年齡小,看書僅是調味劑,並非印象深刻,然而,不同的時期讀它,卻有著不...

三國時期的歷史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三國歷史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失去權柄,永漢元年(189年...

三國中的大老賴, 大奸雄劉備。

為什麼說三國中真正的奸雄是劉備呢 ,其實三國中最牛的當屬曹操 ,曹操曾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劉備是怎麼靠耍無賴當上蜀國之君的。

關羽的傲嬌,註定使其敗走麥城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隨著地位的提升,前...

三國簡介,從這裡開始全面了解三國

三國稱呼三國又叫三國時期,是因為當時天下由魏、蜀(漢)、三國開國君主吳,三個勢力所建立。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稱帝,因其姓曹,後世稱之為曹魏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到

中國歷史之------三國

曹操封魏公,遷都鄴,後又進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漢獻帝,建國號魏。次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一般稱蜀或蜀漢)。公元229年,吳王孫權在建業稱帝,國號吳。三國分立時代...

三國名人軼事---劉備

說三國,首先提起的是劉備,劉備是漢室宗親後代,理應統領天下。但在那個諸侯紛爭的年代,這個皇室宗親的幼年卻是孤貧的,依靠販賣自編的草蓆涼鞋,而得以維持溫飽。就是這樣的一位不起眼的草根,卻與宦官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