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人軼事---劉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說三國,首先提起的是劉備,劉備是漢室宗親後代,理應統領天下。
但在那個諸侯紛爭的年代,這個皇室宗親的幼年卻是孤貧的,依靠販賣自編的草蓆涼鞋,而得以維持溫飽。
就是這樣的一位不起眼的草根,卻與宦官起家的曹操,地方豪族的孫權,三分天下。
不得不說劉備有一定的特長。
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這個我們在戲曲里聽得最多了,有一句歇後語是這麼說的「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荊州是周瑜派重兵攻打,經過一系列悲壯戰役,將曹操打出了荊州地區。
而吳國當時出於戰略考慮,把荊州"借"給劉備,好讓劉備有個根據地,與東吳一起抵禦曹操。
隨後,吳侯孫權見劉備也不是省油的燈,派魯肅來討要荊州,但是劉備見面就哭訴,一句話也不提當下還荊州的事。
魯肅不得不同意等劉備奪下東川時歸還。
但是當劉備奪下東川時,吳侯派諸葛亮的弟弟諸葛瑾前來討要,劉備推辭說等我攻下西川,必當奉還。
但是當他攻打下西川,魯肅再次前來討要時,他又哭著說了一些理由,但是荊州就是不給。
劉備的有些人才也是哭來的:如諸葛亮,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時,談了自己的遠大抱負,欲請諸葛亮出山之時,亮說「自是鄉野閒人,懶散慣了,不願理會朝政」推脫之詞。
劉備當場就淚沾濕袍,痛哭流涕道:「先生若不出山,東漢江山如何是好?天下百姓如何是好?」感動了劉備,於是便出山輔佐劉備。
劉備也是一個十分奸詐的人:在公孫瓚與袁紹交戰之時,他卻以曹操討伐徐州的名義,帶著關羽和張飛來到徐州來救援陶膁。
等曹操因為自己的大本營濮陽被襲,自己退兵時,劉備按理來說應速速趕回公孫瓚身旁幫助他對抗袁紹,可是他並沒有回去,只是把趙雲打發回去後,自己穩坐於徐州要塞---小沛,直到陶膁三讓徐州後病逝,劉備當上徐州太守。
這時的公孫瓚幾乎被袁紹要消滅掉了。
而劉備卻隻字不提去救援公孫瓚,而當初就是公孫瓚保薦劉備當上了平原縣令。
而此時劉備已經把這個完全忘記了。
數年徒守困,空對舊山川。
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蔡瑁為誣陷劉備而寫的反詩映射出當時劉備的遠大志向。
細數三國演義九大張冠李戴的故事:涉及關羽最多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羅貫中將三國史實和民間傳說相融合併再創作的產物。這部巨著為我們展現了發生在東漢末年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一個個形象鮮活的歷史人物。但其中記載的某些事件卻是張冠李戴...
三國人物盤點,你沒有看過的細說三國
這樣的三國人物盤點你看過嗎?最昏庸的主公 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門徒眾多,是東漢末年最具影響力的家族,可惜出了一個庸才——袁紹。導致了袁家的滅亡。官渡之戰——袁紹以70萬大軍逼近曹操7萬部隊,且袁...
三國中99%的人認為諸葛亮在謀士中排第一?其實排第三
東漢末年,諸侯紛爭。最後形成了三大勢力 ,以曹操為派的魏國,以孫權為派的東吳,以劉備以首的漢蜀,三國鼎立。在三國中出現了很多謀士,這些謀士都影響著三國的進程,以及三國最後的發展是否可以統一三國的...
隆中對其實錯誤,世有二人已經在阻止他們,可惜其中一人死去!
諸葛亮這個人物已經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了,他不僅聰明睿智,而且鞠躬盡瘁,可以說是古代中國人的楷模了。諸葛亮最為人所稱道的就是他的《隆中對》。隆中對之遠大,直接在天下紛擾的時候就判斷出了將來的天...
看看劉備是如何對待他的恩人的,看完你就明白劉備是什麼人
史書上曾說劉備此人忠實厚道,待人寬厚。但是,史書上如此說,只怕與時人劉家天下為正統的思想不無關係,將劉備過於美化了。事實上,只要看看劉備是如何對他的恩人的,便可知道劉備是怎樣一個人。
劉備:三國時代里的性格「多面手」!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干政,政治腐敗,土地兼并嚴重,農民大批破產。公元184年黃巾軍在冀,青,幽, 荊,徐、揚、兗,豫八州, 同時起義。旬日之間,天下響應。雖然聲勢浩大,卻因缺少作戰經驗,不能...
真實的 劉備較為陰暗、騙術太多,並不像《三國演義》那麼仁義!
導語: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代表的是仁義,是一個無可厚非的謙謙君子,就是由於他的如此品質,讓眾多猛將跟隨他,小說畢竟是小說。真實中的劉備是怎麼樣的,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所說的一模一樣。看看真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