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為何最缺人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乍一看,三國劉備人才濟濟,個個都是能挑大樑的,尤其是經過羅貫中先生的加工,蜀漢文臣武將,要麼熟讀兵書,要麼在戰場上萬人敵。
不過透過歷史的煙雲你再看,三國裡面其實人才最貧乏的還是劉備。
不要看小說,諸葛亮前算五百年,後推八百載。
那是騙人的,事實上諸葛亮沒有那本事,既不能呼風喚雨,也不能撒豆成兵,他的錦囊妙計也僅僅在小說中用用,在現實生活中,諸葛亮的軍事能力還有待於商榷。
至於關羽的驕傲、張飛的魯莽我們也能看到,所謂萬人敵,哪個國家都有。
至於曹魏,似乎更多。
那麼為什麼蜀漢最缺人才?
其一,劉備雖說是「孝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是到了東漢末年,他的家世已完全衰落下去。
劉備從小喪父,家庭無以為資,僅靠「與母販履織席為業」(《蜀志·先主傳》)。
他的家世根本不能與袁紹、曹操相提並論。
因此,劉備縱「有英雄之姿,而無袁、曹之權藉,……望不隆,而士之歸也寡』協。
他的家世影響到他的聲望,從而也就影響到他對人才的吸引。
他的家世也影響到他在仕途上的進展。
當時「二袁、曹操皆受命於靈帝之末,呂布、劉表亦拜爵王廷而出者,唯先主未受命也。
」這也極大地限制了劉備勢力的擴展。
劉備雖然起事並不晚.卻長期不得不寄人籬下,「因人以興,始因公孫瑣,繼因陶謙……」,直到赤壁之戰前,仍寄居於荊州劉表。
由此可見,蜀缺乏人才與劉備家世的寒微有極大關係。
其次,當時宗族集團勢力的強大對取得人才也有很重要的關係。
曹操和孫氏父子的起兵與他們勢力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們的宗族。
曹操的宗族子弟不但眾多,而且大都是能征慣戰之人,有些人完全可以擔任一方重鎮。
曹操的從弟曹仁,聚集千餘人隨之起兵,從征袁術、呂布、張繡、袁紹,屢立戰功。
曹操曾感慨地稱讚他說:「將軍真天人也!」赤壁之戰後,他長期駐守荊州,擔當防務蜀將關羽的任務。
他智勇雙全,關羽圍攻樊城,他進行了有效的防守。
當關羽遭吳偷襲而敗退時,他卻不派兵追趕,以便使吳蜀自相殘殺,增加吳蜀間的矛盾,這與旋即接到的曹操指令精神一致,可見他並非僅是一介武夫,論謀略應在關羽之上。
曹操的從弟曹洪、同族子曹休、曹真都在曹操初起兵時相跟隨,在曹操與各軍事實力集團角逐中原過程中,都立有許多戰功。
夏侯氏與曹氏世代姻親.夏侯淵即在曹操初起時,就隨之南征北戰,戰功卓著,曹操攻打漢中後,曾留夏侯淵擔當守衛漢中的任務。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劉備沒有兄弟,既沒有孫權那樣的背景,連叔伯大爺都沒有,一切只能靠自己的盟兄弟關羽張飛去張羅。
其三,地理位置的影響。
曹操占據中原,當時北方固然長期陷入戰亂狀態,許多人才流向它方.但多數人仍留在北方,曹操以汝、穎地區人才為其集團的核心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當時荊州是個太平的處所,「境內無事」,所以「關西、充、豫學士歸之者以千數。
」可是初據荊州的劉表不但不善於用人,他的才具也很差。
賈詡說他「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可見劉表據有一定人才,靠的是有利的地理位置。
杜襲和繁欽的一段對話可以充分證實這一點,杜襲說:「吾所以與子俱來者,徒欲全身以待時耳,豈謂劉牧當為撥亂之主而規長者委身哉!」劉表是個庸才,可惜劉備雖然有本領,文人士大夫卻不看好。
至於江東孫權,魯肅認為,「江東沃野萬里.民富兵強,可以避害。
」可依此地「以觀時變」。
(《吳志·魯肅傳》)孫策也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
」(同上《孫討逆傳》)因此.眾多北方人才流入江東。
張昭、周瑜、魯肅、諸葛謹、呂蒙等都是北方人,他們都在東漢末避亂於江東,後來皆成為孫昊的股脆之臣,為孫吳的立國及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而劉備一直到赤壁之戰前,總是寄人籬下,無立錐之地。
其四,另外和曹操的唯才是舉相比,劉備任人唯親。
任用關羽,結果慘敗。
,劉備之所以把荊州重任交給關羽,就是因為他同關羽「恩若兄弟」,對其他人的信任遠不如關羽。
王夫之說:「關羽,可用之材也,失其可用而卒至於敗亡,昭烈之驕之也,私之也,非將將之道也……先主之入蜀也,率武侯、張、趙以行,而留關羽守江陵,以羽之可信而有勇。
夫與吳在離合之間,而恃篤信乎我以矜勇者,可使居二國之間乎?定孫劉之交者武侯也,有事於曹,而不得復開釁於吳。
為先主計,莫如留武侯率雲與飛以守江陵……然而終用羽者,以同起之恩私。
」這個分析是中肯的。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孟達進攻上庸時,劉備派他督孟達軍,他欺凌孟達,逼得孟達投降了曹魏。
劉琰亦因與劉備有宗族關係,劉備即「厚親待之」,委以重任。
劉琰自恃是劉備宗族,盛氣凌人,與前軍師魏延不和,言語虛誕。
」(《蜀志·劉琰傳}))
歷史上第二個草根皇帝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
劉備伐吳與關、張之死,諸葛亮借刀殺人卻成就了劉備的苦肉計
民間常常以《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先入為主,數百年來一致認為蜀漢五虎上將是:張飛、關羽、趙雲、馬超、黃忠。但是根據《三國志》上面的正史所記載,蜀漢政權中的正牌將軍,也就是前、後、左、右將軍中沒有...
看了100遍三國,才知道竟然藏著一個大梟雄,統治江南50年
三國鼎立時期,群雄爭霸,人才輩出,三國中對於人物的描述刻畫的都非常形象。猛然看三國,好像對於諸葛亮、曹操、劉備等的描寫過於頻繁,雖然三國爭霸,是劉備、曹操和孫權,但是東吳這段的描寫,對於魯肅、周...
擁有頂級戰略家的劉備集團為何迅速敗亡?外交實在太過拙劣
我們都知道,官渡之戰即將拉開帷幕時,劉備藉口要聯合黃巾殘黨、擾亂曹操後方去了汝南,脫離了袁紹。後來,曹操進攻汝南,劉備投奔荊州劉表。正是在這裡,發生了「髀肉之嘆」的故事,講的是劉表宴請劉備,劉備...
被傳唱千年的諸葛亮《隆中對》,竟一開始就出現誤區
關羽敗亡多被認為間接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隆中戰略的缺陷一直伴隨著蜀漢,蜀漢建國過程由隆中戰略主導,但最終證明了它的不足,蜀漢北伐則是另一個版本的隆中戰略,只不過後人受三國演義的...
關羽,你是上天派下來礙主的麼?細品三國之關二爺如何坑劉備
劉備寄居劉表之時,得了一匹馬,叫做的盧;當時劉備還準備把的盧馬送給劉表的,而劉表謀士蒯越認為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於是沒要。
白帝城託孤的故事:劉備真心讓位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稱如果劉禪不行,諸葛可以取而代之。這就是著名的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故事,諸葛亮臨危受命,那麼...
魯肅為孫權謀劃「三步走」,堪稱孫吳版「隆中對」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在第一次見到先主劉備時,就幫助先主制定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戰略步驟,被後人稱為「隆中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早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就有人為孫吳統一天下做好了謀...
劉備擁有頂級謀臣臥龍鳳雛,萬人敵的五虎上將,為何不能一統三國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亂世爭霸之中,湧現無數傑出的梟雄人物,其中典型的代表有袁紹、公孫瓚、曹操、孫策、劉備、劉表、孫權等等,但是笑到最後的卻是曹操、孫權、劉備,成功的三分天下。三位梟雄之所以能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