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最令人惋惜的名將,他在則蜀漢固若金湯,他死則姜維獨木難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兒姜維(6)

姜維逆天爭勝,九伐中原,這說明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但理想主義並不說明他傻。

恰恰相反,姜維很清楚魏國的強大也知道蜀國的國力有限,他在北伐的時代面臨的問題比諸葛亮更大。

如果說諸葛亮時代的蜀漢還有可能通過一場野戰打敗對手獲得決定性勝利的話,那麼到了姜維時代,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曹魏自曹丕,曹睿以來幾十年如一日的休養生息政策,魏蜀兩個國家的國力進一步拉大,特別是人口和財力上。

到了姜維統帥蜀軍部隊北伐的時候,每次幾乎只能對抗曹魏的西北兵團而已。

圖:平襄侯祠姜維神像

那麼如何和越來越強大的對手抗衡呢?姜維在戰略上做出調整。

「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

」(《三國志•姜維傳》)嚴格來說姜維的戰略和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戰略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奪取隴右地區,進而控制關中,如果做不到的話通過戰爭掠奪人口,減少兩國的國力差距,這個戰略是符合當時實際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手的力量越來越強,仗更難打了。

如果說諸葛亮還可以採取運動戰的話,那麼姜維就必須更徹底採取游擊戰。

姜維將原本以步兵為主的虎步軍,大量加入了羌、氐騎兵,大大提高了自己軍隊的機動性,出兵的目標和少數民族一樣,就是搶掠雍涼地區的人口財產,不去占領土地。

把地方搶光了之後,讓曹魏再投入財力人力去恢復,自己再去搶,反覆多次,所以姜維九伐中原,幾乎年年在打仗,但是時間都相對比較短,對蜀國經濟破壞損傷較小,很好的起到了以戰養戰的目的,和諸葛亮經常統帥十萬大軍對峙幾個月,不可同日而語。

蜀軍在隴西地區不斷的騷擾和襲擊,讓曹魏非常頭疼,但曹魏方面一直沒有對蜀漢有過反擊的舉動,因為此時的曹魏自己內部也有問題。

那就是士族和曹魏皇族之間的爭權奪利,最終集中體現在司馬懿和曹爽的政治爭鬥上。

士族是曹魏統治的政治基礎,自東漢末年士族就通過控制土地控制了整個社會的經濟基礎,通過控制「月旦評」等輿論形式控制了選官制度,通過控制了地方人力進而控制了軍隊。

這些勢力對曹操的支持讓曹操得以統治北方,不過曹操的「唯才是舉」政策讓士族很不開心,所以曹操在世的時候對北方的控制始終不穩定。

直到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士族可以憑藉出身壟斷做官權力,曹魏才在北方紮下根。

但是由於曹魏皇族本身的出身不是士族中的名門正派,反倒是宦官後裔,所以士族們根子上對這個皇族是鄙視的,只是被曹操用武力壓服,被曹丕用官職賄賂,才不敢吭聲。

但是隨著曹氏皇族人才凋零,士族終於看到了掌握軍隊的機會。

曹魏的軍事力量最初是掌握在皇族手中的:第一代的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第二代的曹真、曹休、夏侯尚、第三代的曹爽、夏侯玄。

除了這些皇族之外,曹魏軍事力量還吸收了大量寒族戰將,著名的「五子良將」: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樂進都是寒族。

曹操時代士族是不統軍的,直到曹丕時代,司馬懿的出現,讓士族才開始掌控兵權;曹睿時代,司馬懿成為方面大將,統轄雍涼西部軍區。

皇族統兵人才凋零,讓軍權很難在掌握在他們手裡。

特別是第三代的曹爽,缺乏軍事才能和威望,但又接受曹睿託孤成為曹芳的輔臣,在戰功赫赫的司馬懿面前,曹爽擔任大將軍一職顯得特別沒底氣。

他需要戰功,加上姜維屢屢犯境,正欠收拾,於是他選擇攻擊蜀國。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曹魏大將軍曹爽,統轄數十萬大軍進攻蜀國。

曹爽以關中為後方基地進攻蜀國可選的道路有四條。

陳倉道,諸葛亮北伐最喜歡的一條路,這條路的好處在於路途相較於別的道路平坦寬廣,而且後方有陽平關掩護、側翼武都、陰平兩郡長時間掌控在蜀漢手中,糧道、退路都最為安全。

所以諸葛亮北伐最喜歡走這條道路。

子午谷道,這是魏延當年提出子午谷奇謀想走的一條道。

這條道道路奇險,不利於大兵團開進。

魏延的謀略在當時沒有成為現實,但是明朝末年有人試圖走這條路——闖王高迎祥,結果半路遇到了明廷的陝西巡撫孫傳庭,高迎祥本人被抓,全軍覆沒。

事實證明走這條道路確實不好走。

剩下的兩條路褒斜道和儻駱道的優勢和問題類似——相較於陳倉道行程較短,相較於子午谷道道路較為好走。

這兩條道路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出口容易從兩端被封死,導致大兵團無法展開。

曹爽不傻,他顯然對這四條路的利弊做了充分的分析。

首先放棄的是子午谷道,理由很簡單,兵力多了,狹窄施展不開。

之後,陳倉道也被放棄,因為陳倉道雖然好走,但是道路盡頭的陽平關真不好攻,當年魏武帝曹操都差點放棄,曹爽自己知道他是肯定不如他爺爺(曹真是曹操親戚的兒子,曹操的養子)的,更加上陰平、武都兩郡沒法迅速奪取,右翼和退路對於魏軍來說反倒不安全。

剩下的兩條路褒斜道可以直達漢中核心區南鄭,儻駱道則要經過興勢山繞道,各有利弊。

但在曹爽看來,褒斜道的問題是他爹曹真當年走過這條路,結果被困住了,因此再走的話達不到戰略上的突然性,所以排除了其他所有選擇後,曹爽走上了儻駱道。

這個官三代決心帶著他的大軍由此走上人生巔峰。

十幾萬大軍確實很震撼,當蜀國發現魏軍的時候,「時漢中守兵不滿三萬,諸將大驚。

」(《三國志•王平傳》)。

漢中本來是蜀軍的大本營,精兵良將雲集,諸葛亮北伐的十萬大軍長時間駐紮在此。

可就在魏軍進攻的前一年,蜀國蔣琬剛剛把蜀國大本營由漢中涪縣,把漢中鎮守的重任交給了王平:「六年,琬還住涪,拜平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漢中。

」(《三國志•王平傳》)由此看來曹魏進攻的時機非常正確。

可惜正確的時機卻沒有正確的指揮官。

作為蜀漢宿將的王平可不是一般人,當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馬謖被殺,趙雲被罰,諸葛亮自己被貶,只有王平被獎勵提拔。

後來多次北伐中,王平曾力拒張郃,與這位名將交鋒不落下風:「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

」 (《三國志•王平傳》)讓人覺得如果當年,諸葛亮以王平為正,馬謖為副去守街亭,歷史可能改寫。

面對曹爽的大軍,漢中方面軍將士們亂成一團:「今力不足以拒敵,當固守漢、樂二城,遇賊令入,比爾間,涪軍足得救關。

」 (《三國志•王平傳》)。

這個辦法就是讓對手進入漢中腹地,自己把精銳部隊駐紮到諸葛亮時代新築的「漢、樂二城」這兩座要塞里固守待援。

這兩個要塞堅固到什麼程度?後來魏國鍾會攻破陽平關,圍困這兩座要塞一直到蜀國滅亡都沒有失守!這是最保險的辦法。

但久經沙場的老將王平冷靜異常,如同街亭戰役之前,他冷靜的對形勢做了分析:「不然。

漢中去涪垂千里。

賊若得關,便為禍也。

今宜先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平為後拒;若賊分向黃金,平率千人下自臨之,比爾間,涪軍行至,此計之上也。

」 (《三國志•王平傳》)。

當時蔣琬、費禕統領的蜀軍主力在涪縣,距離漢中太遠,如果固守漢、樂二城雖然可以保住兩座要塞,但是漢中將徹底失去,這樣的情況將讓蜀國門戶洞開,如果人心浮動不好應付。

王平的分析不光是知兵,也是知勢。

同時他再次拿出了自己的計劃:占據興勢山,封住儻駱道口,把曹爽十多萬大軍堵在山谷中施展不開,同時為了預防曹爽可能繞道,王平親自率領預備隊數千人,防衛黃金峽口,為援軍到達爭取時間。

也不知道曹爽是不是倒霉,大軍在儻駱道里遭遇了幾十天的大雨,好不容易走到道路的盡頭,又被興勢山阻擋住,進不能進,退不能退。

姜維統領的虎步軍和其他蜀國援軍一起趕到了漢中前線。

曹爽見到這場面,那是非常不爽。

但是也沒有辦法,他只能率軍撤回關中,但此戰魏軍損失不大,主要損失的是從雍涼當地徵調的馬匹、車輛,把整個關中地區搞得民窮財盡,真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蜀國再次憑藉天時、地理順利擊退了魏國對自己的第二次大規模進攻。

但是這一仗對魏蜀兩國都帶來了巨大影響。

曹魏方面曹爽的失敗向時人證明了自己的無能,曹爽為了自己統治加速了打壓司馬懿的步伐,但已經失去了所有士族人士的支持,最終經歷高平陵事變,被司馬懿一舉剷除,從此,曹魏宗室再也不掌兵權,司馬家族代表士族已經成為曹魏帝國實質上的主人,剩下的只是履行一道手續而已。

此戰對蜀國內部戰略方針的影響可能也是致命的。

因為這一戰後,姜維對魏延和王平的戰法做了檢討:「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

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

」(《三國志•姜維傳》)但是姜維認為「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

」 (《三國志•姜維傳》)意思就是說,這樣消極防禦雖然可以把對手擋回去,但是不能殲滅對手,姜維要打殲滅戰,他擬定了自己的作戰計劃:「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

有事之日,令游軍並進以伺其虛。

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

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游軍并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

」(《三國志•姜維傳》)這個計劃說穿了就是誘敵深入,堅固據點阻礙敵人後方補給,一旦敵人撤退後方的堅固據點可以把對手的退路限制在幾條小道上,最終加以殲滅,形成大殲滅戰。

這個戰法有點類似蘇德戰爭德國元帥莫德爾的防禦戰術,建立堅固支點,作為防線支撐,當防線被突破時,並不撤退,而是利用堅固支點繼續牽制對手的其他部隊,當敵人突破防線的集中兵力節節抵抗,當對手失去攻擊鋒芒的時候,立即組織裝甲部隊從兩翼反擊,包圍殲滅突出的敵人,而後恢復防線。

這個戰術的要點有兩個,一是防禦支撐點夠堅固,二是反擊的力量要夠強悍和足夠快。

姜維這個「斂兵聚谷」的戰略創舉能成功嗎?

不能,因為姜維獨木難支,能力不在他之下的名將王平,在四年後便死了。

沒有了魏延,又沒有了王平,姜維這個救火隊長雙拳難敵四手,後方又有奸臣掣肘,結果「斂兵聚谷」變成了「開門緝盜」,最終一敗塗地。

這失敗告訴我們,一個好的戰略若沒有足夠的人才去執行,則會變成一個最糟糕的戰略,貽笑大方。

本篇為「千古名將英雄夢」特約作者「sunnyshine」所作,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