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備帶民出逃到網際網路人口大戰(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仁義之君,不足以治天下;而以仁義聞名的經天緯地之君,仁義之外、必有大智慧。
三國無雙里的劉備,英武中透著睿智儒雅。
玩三國無雙感覺像是一部有感情的史書,大部分情節還是貼近事實的。
小的時候看三國,看的是武將爭勇;再大一點,看的是謀臣智斗;後來看三國,透過一個點放射全局,映射今古。
以前聽過某某國家領導出身於某某工廠書記,覺得詫異,領導工廠生產跟領導國家發展有關係麼?答案是肯定的。
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離不了一個原則:以人為本。
你可能沒有意識到,但是你無時無刻不在這麼做;你可能做的不夠好,但是你不會想放棄。
因為除了出局,否則你逃不開這個原則,所謂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也說明了這個關係。
三國里劉備是我最開始看三國的時候第一個厭棄的人,我現在卻對他敬佩不已。
從側面看,他建立蜀國政權是鐵的事實,足以證明他的能力;關張趙依附於他,臥龍鳳雛輔佐於他,百姓愛戴、諸侯讚譽,這麼多的英雄豪傑不可能同時眼瞎。
這裡就舉出一個例子,來談一談這位「哭得天下」的帝君。
劉備鎮守樊城的時候(樊城是哪裡,我沒有查,跟大家分析一下,今有地名襄樊,大概是來自於襄陽和樊城,那麼襄陽和樊城所距不遠,才會併到一起。
襄陽又是荊州的門戶,這裡就是關鍵。
),曹操南征荊州,正好趕上刺史劉表死了,繼位的劉琮投降了曹操。
劉備這時候駐紮在樊城,不知道劉琮投降一事,曹操已經很快來到了。
等到知道了劉琮投降,劉備就帶著樊城民眾離開了。
經過襄陽的時候,諸葛亮勸說劉備進攻劉琮,這樣就可以占有荊州。
劉備不忍心這樣做。
這樣一來,劉琮的屬員和襄陽又有一些人跟著劉備走,等到了當陽,人數已經達到了十萬之多。
帶著十萬民眾行軍是個什麼概念,相信大家都經歷過學校運動會上的長跑,多不過五公里、可全程過半的時候已經能把隊伍拉長十倍了,這可都是血氣方剛年輕人呢!那個時候戰亂年代,年輕人大部分都被征了兵,也就是說這十數萬的民眾,實際上就是老弱病殘。
那麼劉備是什麼身份?樊城太守,一方諸侯,用曹操的話說「天下英雄(梟)唯操與使君爾」,曹操是三國梟雄,他能夠把劉備與自己相提並論,證明劉備有足夠的器量作為梟雄。
既然作為梟雄,做的事就不可能有單純的感情因素。
帶著十數萬的老弱病殘行軍,後有追兵,前路茫茫的情況,真的是劉備的寬厚仁義發作了麼?我相信是的,但不全是,或者說不是主要原因。
這是為什麼呢?前面說到我佩服劉備,是因為他白手起家於亂世之中聚豪傑於一堂,割天下為三分,獨占其一、我並不是佩服他這些功績,我佩服的是做下這些功績的同時還能以仁德傳世。
這樣的仁德是一種超乎常人的智慧。
三國是一個軍閥混戰的年代,起因是漢末爆發的黃巾起義,有很多諸侯也都是成名於鎮壓黃巾軍,像曹操、劉備、孫堅等等。
這種反抗與鎮壓長時間造成的結果是,人口大量的消失。
三國初期的諸侯混戰,伴隨著燒殺搶掠和人為屠城,這種人口急劇消失的狀況絲毫沒有改變,以至於三國都有軍隊屯田的記錄。
《三國志》注引魏書記載:漢獻帝封曹操為魏王,給了他十個郡的封地,曹操只接受魏郡一個郡。
許攸給曹操上書說,現在魏國雖然名義上有十個郡,還不如過去封給魯王的一個曲阜人口多。
曹操在建安八年(公元203)頒布過一個《修學令》,規定:「縣滿五百戶置校官,選其鄉之俊造而教學之。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還有不滿五百戶的縣。
同時還表明,不但人口少,還極不均勻。
當時,長安周邊的三輔之地還有十萬戶,由於他們相互縱兵搶掠,攻城掠鎮,兩年內幾乎已經沒有人了。
造成這種狀況有兩個原因,一是沒有吃的,人都逃走了;二是留下來的也餓死了。
像這種情況絕不僅僅是長安一地。
漢獻帝被李傕等人追趕著逃回洛陽,由於走的時候被董卓放了一把火,來到原來的宮殿,仍然還是斷垣殘壁,既沒有吃的,也沒有住的,百官們只能住在野草之中,原來的皇宮竟然荒涼到這種地步!
占領一個地方要有人,有人耕種,這樣才可以擴大賦稅,有了人才可以擴大軍隊,因此,這一時期的人口遷徙還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
比如稍後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曹操想遷徙江濱郡縣的人口,徵求揚州別駕蔣濟的意見,蔣濟認為不可,曹操執意要行,結果是十幾萬民眾都跑到江南去了。
蔣濟在勸諫曹操時,還提到過官渡之戰前,曹操曾經遷徙過燕縣、白馬等地的人口。
後來曹操和蔣濟再議論此事,蔣濟說,不遷徙就會「失去那些人民」,可見,如果得不到土地,得到人口也是不錯的選擇。
劉備帶著這十幾萬人,實際上就是為了得到這些人。
或者說,這也是一種遷徙人口的行為。
所以《三國志》在此用了一個「將」字。
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是,曹操進攻荊州,劉備駐守樊城,劉琮投降了曹操,劉備得到這個消息,曹操已經到達宛城。
就這樣,劉備帶著樊城的民眾向南撤走,一邊走,一邊不斷有新的民眾加入,等到了當陽,已經有十幾萬人。
人們說到曹操和劉備,往往拿著這件事作比較,說曹操殘忍,就說曹操徐州屠城;說劉備仁義,就說有十萬民眾自覺跟隨。
本文不否定這些都是事實,但劉備的仁義不表現在這件事情上,至少他開始的目的並不在此。
否則,有兩件事是難以自圓其說的。
一是,劉備駐軍樊城不假,但樊城有劉表任命的地方官員,劉備要走自己走就是了,百姓是怎麼知道的?二是,劉備說過,他不忍心拋棄百姓自己離去。
但在當陽的長坂坡被曹操追上時,他只帶著諸葛亮、張飛等數十騎逃跑了,這時候他的仁義哪兒去了?所以說,劉備開始的目的,或者說劉備「將眾」南下,就是為了自己「濟大事」。
但民眾為什麼願意跟隨著劉備走呢?這就是劉備比曹操、劉表等人更仁義的地方。
劉備在這件事的初衷上不一定表現的多麼仁義,但劉備在荊州的所作所為卻很得人心。
曹操打敗袁紹以後,自己率兵向南攻打劉備。
劉備遣使者聯絡劉表,想前來依附,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給了他最高的禮節待遇。
劉表還給劉備增加了軍隊,讓他駐守在新野。
劉備懂得,無論是什麼時候,人都是根本,因此,他一定是像在劉璋手下那樣,「厚樹恩德,以收眾心」,這就使得荊州豪傑歸劉備者「日益多」。
這也因此引起了劉表的疑心,暗暗地防備著他。
這才是劉備的仁義之處,也才是民眾願意跟隨他走的原因所在。
當然了,領著這麼大群人,每天只走十幾里,知道走得慢還繼續帶著,在那個年代也是很少有人能做得到的,劉備能做到這一點,也是很不錯了。
總體上評價劉備,可以算作是仁義之主。
在那個時代,能夠認識到以人為本,並「厚樹恩德」,卻也是難能可貴。
就這一點,三國諸侯還真的難有人和他相比。
但事物的複雜性並不僅僅表現為非黑即白,是劉備要帶著人走,他要給曹操留下一片空白之地,只不過,人們願意跟著劉備走罷了。
結論就是,在那個民智未開、戰爭混亂的年代,劉備能夠以仁義行世,並且在仁義的基礎上察覺到人為根本,就像今天的網際網路人口大戰一樣,不惜冒著天大的風險去爭奪人心,可謂是穿越千年的大智慧。
劉琮投降曹操的時候,劉備率軍南下,為什麼不趁機攻取襄陽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準備攻取荊州。當時劉表已死,劉琮不戰而降。劉備率軍南逃的途中,諸葛亮曾勸劉備奪下襄陽,控制荊州,抵抗曹操,劉備以不忍心為由,拒絕了該建議。
趣評《三國演義》:長坂坡張飛三吼為什麼能嚇跑曹軍?
建安十三年,曹操親自領軍攻打荊州,劉表病逝之後,他的次子劉琮就投降了曹操。這個消息也沒傳給劉備,當劉備知道整件事的始末時,曹操已經兵臨宛城。劉備率軍落荒而逃。這個時候,劉備手下的謀士們,就勸說...
諸葛亮敗的最慘的一場戰役:10萬人被5千人追殺,全程未出一妙計
諸葛亮是歷史上一個典型的足智多謀,具有戰略眼光的政治家,他未出茅廬就斷定天下必將三分,隨後輔佐劉備取荊州,攻西川,建立了西蜀政權,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諸葛亮一生中指揮過許多戰役,而且鮮有...
三國最繁華的都市在哪?難以相信竟被他占了19年
在大氣磅礴、恢弘壯闊的三國文化大舞台上,襄陽不僅是兩漢三國文化起承轉合和樞紐與坐標,而且也是天下大亂到天下三分的戰略起點與支點,更是天下歸一的戰略基地與圓點。在漢末到魏晉跌宕起伏的三國文化全景圖...
劉表的兩個兒子,一人靠劉備,一人靠曹操,結局和演義完全不同
說到三國中的諸侯,劉表是怎麼都跑不掉的,畢竟占據了荊州很長時間。其實他年輕的時候還是很有魄力的,單騎入荊州成就大事。並且在他的治理下,荊州相對平穩,戰亂比較少,是各種人才成長的搖籃,如後來蜀漢的...
劉備攜民渡江是因為劉備的仁義,還是一個不可告人的陰謀?
一千多年來,不管是民間還是士大夫每次提到劉備劉皇叔攜十數萬平民渡江逃難,都無不誇獎劉皇叔愛民如子,大仁大義。為了黎民百姓不顧惜自身的安危。這一舉動視為劉備仁義的表現。但是歷史的真相如何,這真的是...
劉備與曹操,哪個稱得英雄,哪個稱得梟雄
只要讀了三國的人都知道這兩位是蜀漢與曹魏的奠基人。兩個人都有一個傳奇的人生,一個空手打天下,步步為營,雖然未處處得勝,卻在亂世之中存活下來並且占一方領土,傲一處群雄,這就是劉備。另一個官宦世家出...
劉表臨終託孤,劉備堅決不從,玩的都是心理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昨天曾經在文章中提過,劉備在中原闖蕩十多年,一無所成,最終逃到了荊州避難,一呆就是七年。這七年是劉備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不僅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也終於明白了自己...
諸葛亮出山後第一計,劉備沒有聽從,所以丟了天下
諸葛亮出山時,獻與劉備的草蘆對(通稱「隆中對」),一千八百年來眾說紛紜,多少千古名士、軍政大家對此都有過精闢論述。 贊之者多認為劉備半生苦戰,促居一縣,得此戰略規劃後,騰躍高飛開三國鼎立局面,可...
《三國演義》中,劉備撤離時,為何要帶著十萬大眾?
曹操南征荊州,恰好趕上刺史劉表死了,繼位的劉琮屈服了曹操,劉備這時候駐紮在樊城,不知道劉琮屈服一事,曹操已經很快來到了,比及知道了劉琮屈服,劉備就帶著樊城民眾離開了。
解密:劉備南撤江陵的時候為何要帶著十萬民眾?
曹操南征荊州,正好趕上刺史劉表死了,繼位的劉琮投降了曹操。劉備這時候駐紮在樊城,不知道劉琮投降一事,曹操已經很快來到了。等到知道了劉琮投降,劉備就帶著樊城民眾離開了。經過襄陽的時候,諸葛亮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