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江表12虎臣排名,勇猛並不輸關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晉代的陳壽在正史《三國志》中將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12人合為一傳。

這十二人在東吳建立的過程中功勳卓著,後世盛讚他們為「江表12虎臣」。

第一、蕩寇將軍程普,字德謀。

右北平郡土垠人,東漢末年東吳的武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君主。

曾跟隨孫堅討伐黃巾、董卓,後助孫策平定江東。

孫策死後,他輔佐孫權,並討伐江東境內的叛亂,東吳諸將尊稱他為「程公」。

第二、偏將軍黃蓋,字公覆,零陵郡泉陵人。

東漢末年江東名將,先後追隨孫堅、孫策、孫權。

208年赤壁之戰時,黃蓋前往曹營詐降,大破曹操的軍隊。

赤壁之戰後,擔任武陵太守,活躍於鎮壓江東境內的少數民族。

第三、昭武將軍韓當,字義公,遼西郡令支人,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歷侍孫堅、孫策、孫權。

韓當善於騎射,而且臂力過人。

曾參與鎮壓黃巾,討伐董卓。

孫策、孫權時期,韓當先後鎮壓江左叛亂,四處征伐,對江東基業的逐漸穩固和吳國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官至昭武將軍,封爵石城侯。

第四、右護軍蔣欽,字公奕,九江郡壽春人。

東漢末年東吳名將。

孫策平定江左時,加入侍奉孫策。

跟隨孫策平定丹陽、吳郡、會稽和豫章四以及周圍的盜賊。

後來討伐合肥,鎮守濡須口。

219年,孫權討伐關羽,蔣欽作為前鋒,率領水軍進入沔水地區。

第五、奮威將軍周泰,字幼平,九江郡下蔡人,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吳國武將。

早年與同郡的蔣欽一起隨孫策左右,後來擔任策的護衛。

孫權即位後,重用周泰。

曾在東吳境內討伐各處的叛亂,戰功顯赫。

合肥之戰時,拚死一戰,保護孫權,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朱然、徐盛等人因此心服口服。

官至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

第六、偏將軍陳武,字子烈,廬江郡松滋人。

東漢末年孫策、孫權麾下的名將。

陳武年輕時跟隨孫策征戰江東各郡,功勳卓越,因此擔任別部司馬。

200年,孫策死去。

陳武與其他武將表示擁護孫權,鎮壓反叛實力,得到孫權認可。

陳武仁厚好施,故受到東吳百姓敬愛。

陳武屢建戰功,後來擔任偏將軍。

215面,合肥之戰爆發,但此戰吳軍一敗塗地,陳武戰死於陣中。

第七、偏將軍董襲,字元代,會稽郡餘姚人。

東漢末年江東東吳名將。

孫策平定江東時,董襲加入,跟隨孫策討伐兵力強大的廬江太守劉勛,大破之。

不久孫策被襲擊而死,董襲站出來表示擁護孫權。

後來鎮壓水賊近萬人,威名大震。

江夏之戰時,他與凌統斬殺劉表大將黃祖,奪得首功。

213年,在抵抗曹操入侵時,他的船隻被風浪襲倒,淹死於江中。

第八、折衝將軍甘寧,字興霸,益州巴郡臨江人。

早年跟隨劉焉,擔任蜀郡的郡丞。

劉焉死後,起兵反抗劉璋,兵敗逃入荊州。

204年依附於荊州牧劉表,不被重用。

205年跟隨黃祖對抗孫權的軍隊,射殺東吳凌統之父凌操。

208年依附於孫權,大放異彩。

江夏之戰,擊破黃祖軍隊。

後來占據楚關,對抗曹操,威名大震。

赤壁之戰後,攻破曹仁占據夷陵。

劉備與孫權關係破滅後,他鎮守益陽對抗關羽,讓關羽不敢輕舉妄動。

朱光叛亂時,甘寧也參與了討伐,並擒獲了他。

216年合肥之戰,甘寧率領騎兵百文偷襲曹營,勇猛難當。

孫權開心地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

第九、偏將軍凌統,字公績,吳郡餘杭人,東吳名將,凌操之子。

少年時期就開始作戰,討伐黃祖、進伐皖城。

跟隨魯肅、呂蒙攻取劉備的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勇猛無雙。

公元216年,合肥之戰,凌統保護孫權撤退,身受重傷,所部兵馬全軍覆沒,但凌統得以逃脫,得到孫權的嘉獎。

後來參與鎮壓吳國的山越叛亂,功勳卓越。

凌統認為山中之人大多壯悍,可以用威信、恩惠勸誘他們投降,深受少數民族敬畏。

第十、建武將軍徐盛,字文向,琅邪郡莒縣人,東吳名將。

早年,曾經抵禦劉表的入侵,表現出色。

合肥之戰後,曹軍一路南下,逼近濡須口。

徐盛在濡須口之戰擊破來犯的曹軍,因此得到孫權的認可。

222年,徐盛在西陵與劉備大軍作戰。

不久,曹丕伐吳,徐盛在洞口以少敵對,擊退魏軍。

223年,以疑城之計退去魏軍主力。

第十一、右將軍潘璋,字文珪,東郡發乾人。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吳國名將。

歷侍孫策、孫權,早年追隨孫策平定江東而嶄露頭角。

孫權與劉表作戰時,潘璋鎮守西安縣。

合肥之戰時,跟隨孫權出擊,阻止潰敗的軍隊。

215年,率軍與關羽在益陽對質。

219年,呂蒙發動荊州之戰,大破關羽,潘璋的軍隊生擒關羽。

222年,潘璋打敗劉備部下馮習的軍隊,並斬殺之。

後來一直活躍於抵禦魏國的入侵,直到去世。

第十二、左將軍丁奉,字承淵,廬江郡安豐人,東吳名將,先後追隨甘寧、陸遜、潘璋作戰。

223年夷陵之戰後,參與抵禦曹軍。

三國後期,東吳名將相繼凋零,丁奉開始嶄露頭角。

跟隨諸葛恪作戰,在東興擊破魏軍,後來又在黎漿擊破魏軍。

晚年誅殺了權臣孫綝,還政於孫休,可謂肱骨之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江東支柱,十二虎臣

紀傳體史書中通常把地位和事跡接近的人安排在同一個傳記里,因而《三國志》中魏蜀的開國將領張樂於徐張和關張馬黃趙分別立為一傳,這便是五子和五虎的由來。相應地,吳書里也有開國將領的並傳,當中一共記載了...

徐盛是否有資格並列十二虎?(三國風雲)

文/小關平有幸讀了羅肇前先生的《三國征戰史》,對其若干歷史疑點的分析深為敬服,但他也有許多觀點語出驚人,比如對董卓、麴義等人的軍事能力評價過高等等。本文暫不爭論那些問題,就談談其中一個觀點:「徐...

歷史上英勇驍戰、功勳卓著的江東十二虎

三國時孫吳方面十二位將領的合稱,這十二人以英勇驍戰、功勳卓著而為人稱道,按照正史《三國志》為其列傳的順序依次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字承淵)。...

說三國:江東十二虎臣

蜀漢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有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八虎騎:曹仁、 曹洪 、 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而東吳除了四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