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是否有資格並列十二虎?(三國風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小關平

有幸讀了羅肇前先生的《三國征戰史》,對其若干歷史疑點的分析深為敬服,但他也有許多觀點語出驚人,比如對董卓、麴義等人的軍事能力評價過高等等。

本文暫不爭論那些問題,就談談其中一個觀點:「徐盛的戰功、資歷不能與其他十一位將領並列為東吳的虎臣,甚至不應該立傳」

首先陳述一下羅肇前書中的原文:

「吳國的徐盛,勇不及甘寧、凌統、潘璋,亦未像陳武、董襲那樣死於國事,官至安東將軍,在呂范督率下指揮一師將士,並未顯赫到必須立傳。

被陳壽立傳的吳國元勛中,除徐盛之外,都在陸機的《辯亡論》中提及。

徐盛之立傳,在於孫權受曹丕冊封時,徐盛在魏國使者面前忿憤顧謂同列,並且大哭。

其人獲得立傳資格,總須有個特殊原因。

對此看法我深表不服,據史分析如下。

1、勇不及甘寧、凌統、潘璋?

【(徐盛)遭亂,客居吳,以勇氣聞

孫權統事,以為別部司馬,授兵五百人,守柴桑長,拒黃祖。

祖子射,嘗率數千人下攻盛。

盛時吏士不滿二百,與相拒擊,傷射吏士千餘人。

已乃開門出戰,大破之。

】——《三國志·徐盛傳》

陳壽已經明確告知:徐盛最初以勇氣聞於當世,以一百多人「大破」黃祖軍數千人的戰績足可證明徐盛的勇武。

此戰徐盛主要運用的是戰術,但個人勇武依然會為指揮作戰的錦上添花,這一點可參考張遼八百勇士大戰合肥。

另《徐州先賢贊》記載:「(徐盛)以敦直、勇氣聞。

魏王出濡須,孫權每選出戰者,盛常在前。

」後文會說到,徐盛之勇在濡須口之戰的數年間達到巔峰。

至於羅先生所說的「武不及甘寧、凌統、潘璋」等語句,我認為稍有不妥,歷史上本就不好評比武力的高低,又不像小說里明寫多少回合分出勝負,所以主要看的是作戰的勇烈程度,從記載來看,徐盛也許未必比甘寧、凌統、周泰武藝高強,但至少也是十二虎中的平均水平,未必輸於潘璋、陳武、董襲。

2、並未顯赫到必須立傳?

至於說到徐盛的功業,先看看他最後的官職。

公元222年洞口之戰,徐盛在呂范的統領下打敗魏軍後,「遷安東將軍,封蕪湖侯。

黃武中卒。

」所以說他的最終官職是安東將軍,此為「四安將軍之一,掌武事,第三品。

」和同時期的「右將軍」潘璋、「奮武將軍」朱桓相比,徐盛的職位並不比別人低微。

因為史籍只記載徐盛於黃武中年去世,沒有詳記是哪一年,所以我們可以判斷他死於224年到225年左右(吳黃武紀年的中間兩年),不像朱桓、全琮、朱然、丁奉等將之後還有很多立功機會,或是逢孫權稱帝等大事,可以加官進爵,徐盛的生命終結於此,故而無法晉升。

所以僅從「官至安東將軍」來評價徐盛的地位,也是不可取的,如此來論的話,周瑜最終只是個偏將軍。

3、沒當上濡須督?

作為抵禦魏國進攻的防守堡壘,同時也是北上中原的重要據點,濡須口是吳國重要的戰略位置,其來源於呂蒙的建議:「(呂蒙)後從權拒曹公於濡須,數近奇計,又勸權夾水口立塢,所以備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

孫權與曹操對峙於此,使曹操不戰自退,此處的督帥需有較強的軍事指揮能力,並懂得水陸作戰。

此時周瑜已死,呂蒙又擔任三軍統帥,不可抽身,孫權只好從十二虎將中挑選。

孫權先是選了蔣欽。

他和呂蒙一樣,曾在孫權的教誨下發奮讀書,和呂蒙的戰略思想也達成一致,濡須塢本是呂蒙的提議,所以孫權把此重擔交給了蔣欽。

當時徐盛認為自己的能力超過蔣欽,對其位居己上不服,而且二人曾有過節,徐盛因此憂心忡忡,害怕蔣欽報復,但蔣欽器量很大,常在孫權面前稱讚徐盛的才能:「(徐盛)忠而勤強,有膽略器用,好萬人督也。

孫權也聽蔣欽之言,對徐盛另眼相看,可見前文「魏王出濡須,孫權每選出戰者,盛常在前。

而蔣欽的寬仁大度也使徐盛深感慚愧,兩人由此成為好友。

兩年之後,孫權又任命曾經奮勇保護自己的周泰接任了濡須督的位置。

論軍事能力,徐盛、朱然都在周泰之上,所以徐盛和朱然等人再次表示不滿,直到孫權讓周泰當眾脫衣驗傷,看到周幼平遍體瘡痍,眾將才心悅誠服。

蔣欽和周泰投奔東吳較早,作為年輕人,徐盛對二人由不服到敬佩,立志要學蔣欽的風度,要像周泰一般勇猛。

《三國志》記載,「曹公出濡須,從權御之。

魏嘗大出橫江,盛與諸將俱赴討。

時乘蒙沖,遇迅風,船落敵岸下,諸將恐懼,未有出者,盛獨將兵,上突斫敵,敵披退走,有所傷殺,風止便還,權大壯之。

」徐盛雖未如願擔任濡須督,卻成為了孫權北伐時不可或缺的猛將。

4、是否可萬人督?

到底徐盛戰績如何?為什麼不被羅肇前先生看重,我們來看看徐盛有歷史記載的主要戰績:

【守柴桑長,拒黃祖。

祖子射,嘗率數千人下攻盛。

盛時吏士不滿二百,與相拒擊,傷射吏士千餘人。

已乃開門出戰,大破之。

射遂絕跡不復為寇。

【復討臨城南阿山賊有功,徙中郎將,督校兵。

【曹公出濡須,從權御之。

魏嘗大出橫江,盛與諸將俱赴討。

時乘蒙沖,遇迅風,船落敵岸下。

諸將恐懼,未有出者。

盛獨將兵,上突斫敵,敵披退走,有所傷殺。

風止便還,權大壯之。

【劉備次西陵,盛攻取諸屯,所向有功。

【曹休出洞口,盛與呂范、全琮渡江拒守。

遭大風,船人多喪,盛收余兵,與休夾江。

休使兵將就船攻盛,盛以少御多,敵不能克,各引軍退。

【後魏文帝大出,有渡江之志,盛建計從建業築圍。

作薄落,圍上設假樓,江中浮船。

諸將以為無益,盛不聽,固立之。

文帝到廣陵,望圍愕然,瀰漫數百里,而江水盛長,便引軍退。

諸將乃伏。

從徐盛本傳中來看,主要就是以上六點。

第一次打敗黃射前面已經說過,徐盛依靠戰法以少勝多。

第二次討伐山賊,這是吳國將領的必修課,並不稀奇。

第三次是奪人眼球的一次作戰表現,完全可以驗證蔣欽對其「忠而勤強,有膽略器用」的評價。

不是非要像陳武、董襲那樣死於國事才可以列傳,此戰徐盛能夠做到不死反而是其優勝之處。

第四次為陸遜所督打敗劉備。

第五次在己方形勢不利的情況下能夠死力堅守,防止敵軍突入,「以少御多,敵不能克」,是徐盛統帥能力的又一體現。

最後一次智退曹丕是徐盛的巔峰期,用的是「假樓退敵」之計,這個「薄落」就是「藩籬」 ,辭海中的解釋是「用竹木編成的籬笆或圍柵」,在圍柵外面設置假樓,再加上浮船為餌,竟然「瀰漫數百里」,將來勢洶洶的魏主曹丕嚇退,讓人不禁想起赤壁之戰的公瑾、孔明之輩。

而且當時諸將以為無益,紛紛勸諫,徐盛力排眾議,堅持己見,最終達成目標,以智退敵,這又像不像陸遜呢?

這些都是經驗積累的成果,徐盛耳濡目染周瑜、呂蒙、陸遜等統帥行軍指揮這麼多年,大有長益,在關鍵時刻活學活用,無愧於蔣欽所稱的「萬人督」。

萬人督不單單是指可以統領萬人的意思,還有可以率領這萬人行軍作戰、進可攻退可守的克敵本領。

從能力上來看,徐盛絲毫不差於同一批的潘璋、丁奉。

(按投奔時間和派別,江東十二虎大致分為四個批次:程普黃蓋韓當為一批,蔣欽周泰陳武為一批,董襲甘寧凌統為一批,徐盛潘璋丁奉為一批

在演義中,作者更豐富了此戰的情節,添加了藝術想像,戰爭和智斗場面都寫得惟妙惟肖,最後還使丁奉射死張遼,曹丕差點被擒,算報了孫權的逍遙津之仇。

這一章的激烈程度甚於之後的石亭之戰,我初讀此段還以為徐盛是繼周、魯、呂、陸之後的第五任大都督!

5、江東將相如此!

這句話出自魏使邢貞的口中。

《徐盛傳》寫道:【及權為魏稱藩,魏使邢貞拜權為吳王。

權出都亭候貞,貞有驕色,張昭既怒,而盛忿憤。

顧謂同列曰:「盛等不能奮身出命,為國家並許、洛,吞巴、蜀,而令吾君與貞盟,不亦辱乎!」因涕泣橫流。

貞聞之,謂其旅曰:「江東將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

」】

羅肇前先生認為徐盛之所以可以成為東吳「十二虎」中的一員,主要就是依靠這一番義膽忠言。

從徐盛對蔣欽、周泰由矛盾到誠服的事件,可以看出,徐盛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對旁人不滿時,怒形於色,性格大開大合。

和周瑜程普、甘寧凌統的事件相比,蔣欽徐盛也算得上一對化敵為友的歡喜冤家了。

在孫權向魏稱降的事件中,張昭和徐盛是被點名指出有不滿之色的人。

面對邢貞的「驕色」,徐盛表現出他的一貫作風,回顧同僚,忿恨交加,言辭壯烈,涕泣橫流,極富煽情效果,讓魏使看到了江東將相的忠烈膽色。

徐盛智退魏船也好,怒叱魏使也罷,雖然表現形式不同,卻得到了相同的效果,就是讓曹丕不敢再小覷南方,而徐盛算是第一功臣。

6、總結

縱觀徐盛一生,活得非常精彩。

從偏將做起,數立戰功逐漸成為東吳政權的頂樑柱,武可以征戰沙場、迎風作戰,膽略平欺眾將;智可以出謀劃策、假樓退敵,謀略不遜群臣。

一個「忠」字貫穿始末,在軍隊最危難的時候不依不饒,在國家被凌辱的時候起身反抗,不愧為智勇雙全、德才兼備的名將。

雖然也曾和同僚有過矛盾,但最終都化敵為友,攜手共進,破蜀退魏,毫無悔意。

依我看,徐盛不僅應該身列十二虎將之中,而且還是其中的佼佼者。

至於「江東十二虎臣」究竟能不能考究出能力的高低,按勇猛或用兵排個名次,這還有待大家繼續討論。

因為喜歡徐文向,在看到有人懷疑他的能力後有所感慨,故撰此文。

————

小關平,出生於「神奇的交界」雙子巨蟹座,喜愛文學、歷史、動漫和影視,目前從事與謎題、犯罪鬥智鬥勇的刑偵探案工作。

三國風雲、歷史解讀、讀書筆記、短篇小說、金庸世界、動漫隨想、電影評論、藝術感悟、哲學思考、生活趣談、星座物語——創作不懈,驚喜不斷,歡迎訂閱小關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第六十五章賠了夫人又折兵!

卻說徐盛和丁奉二人讓開道路讓漢興王劉備和夫人孫尚香車架過去不久,漢興王大隊人馬因為多是步兵才行不得五六里的路程,背後吳候孫權所派出的陳武和潘璋二將有趕到。徐盛和丁奉二人見了陳武和潘璋二人備言前...

歷史上英勇驍戰、功勳卓著的江東十二虎

三國時孫吳方面十二位將領的合稱,這十二人以英勇驍戰、功勳卓著而為人稱道,按照正史《三國志》為其列傳的順序依次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字承淵)。...

說三國:江東十二虎臣

蜀漢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有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八虎騎:曹仁、 曹洪 、 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而東吳除了四英傑,

江東支柱,十二虎臣

紀傳體史書中通常把地位和事跡接近的人安排在同一個傳記里,因而《三國志》中魏蜀的開國將領張樂於徐張和關張馬黃趙分別立為一傳,這便是五子和五虎的由來。相應地,吳書里也有開國將領的並傳,當中一共記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