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富有魅力 富於韜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由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廣泛流傳及其巨大影響,一些歷史人物真實形象被文學作品顛覆了,劉備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三國演義》的作者將歷史上頗能體現劉備血性及神勇的幾件事移花接木給了張飛、關羽,並將劉備親自指揮的兩次全勝曹操集團的漂亮戰役記在了諸葛亮名下,劉備被塑造成一個愛哭、大小事依附於人、性格仁柔有餘而陽剛不足的忠厚長者的形象。
人們對劉備的真實形象產生了很大的誤會。
我們透過陳壽的《三國志》來看,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和血性並富於軍事韜略的英雄人物。
少年時代
便有過人之處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劉備雖有皇家的血脈,但卻經歷了家道中落、幼年喪父的人生悲劇,兒時為生活所迫便隨母「販履織席為業」,始嘗人生的艱辛。
這段為生活所迫的人生逆境磨礪了劉備的心志,也鑄就了他與人為善的品格。
劉備母親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儘管窮,也要送劉備讀書。
在劉備十五歲時,他與公孫瓚、劉德然師從著名學者九江太守盧植,少年劉備在為人處事及社會見識方面的不同凡響,令他的同宗劉德然的父親大為讚賞,當時劉德然的父親每次給兒子學習費用時都要給劉備一份,倆人待遇相同,以至於德然之母少不了有些怨言,德然之父卻說「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看來這位蜀漢先主在少年時代所體現出來的精神氣質便有過人之處。
盧植是一位文武雙全很有學問的儒學學者,劉備投在他的門下自然長了不少見識。
師從盧植讀完書後,劉備有過一段失業的時光,他的家鄉河北涿郡是一個四通八達、流動人口很多的地方,在這段時光里,青年劉備喜歡交遊。
由於劉備得到過著名學者盧植的親傳親授,獲得了不少知識包括對當時天下形勢的把握,加之他喜歡結交天下豪傑、平易近人的精神氣質,使得他的人緣極佳,許多青年人常圍繞在他的周圍,這些青年人當中有怒誅地方惡霸而逃亡在外的關羽,有為人豪爽、以屠宰為業而頗有資財的張飛,有為人幽默滑稽、善於辯論、性格耿直的簡雍……「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了當時的情景。
中山的兩位大商人張世平、蘇雙,常年做販馬的營生,資財已達千金,常往來於涿郡。
二人初見劉備便覺得他有些與眾不同,手很長,雙手下垂能過膝蓋,耳朵很大,言語不多,說話時語氣平緩,並不容置疑地說出自己是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再一深談,更感覺他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二人「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
由此可見,劉備的內在精神氣質和人格力量讓飽見世面的兩位富商折服,所以毫不吝惜地給了劉備很多錢,以資助其圖大事。
從一些史料看,劉備就是用這兩位富商的贊助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支私人武裝,這支部隊後來討黃巾、南征北伐,成了劉備事業做大做強的原始力量。
深得民心
武功不乏神勇
平易近人,處世仁義,使劉備深得民心。
劉備在事業發展的早期,征討過黃巾軍,因戰功做過安喜、高唐縣尉,後來投奔他少年時好友公孫瓚,任別部司馬,後擔任平原縣令。
在任平原令期間,劉備主抓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加強武備建設,維護百姓平安。
東漢末年,戰亂、匪患使底層百姓苦不堪言。
劉備主政後任命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積極訓練軍隊加強戰備,外敵不敢貿然來犯,百姓過上了少有的安寧日子;另一件是主抓民生建設。
劉備出身於草根,來自於底層百姓,深知人民的疾苦,他採取的措施很能對症下藥,如抑制豪強對百姓的侵吞,迅速恢復因戰亂而破壞的地方經濟,使百姓儘快地安居樂業。
由於劉備善待百姓並頗有政績,在民眾中贏得了很好的口碑,卻也得罪了一些人,比如平原縣的土豪——劉平。
劉平收買了一個刺客,讓他去刺殺劉備。
當這位刺客潛入劉備的府邸準備動手時,劉備誤將其當作普通的來訪群眾並非常友善地接待了他。
一番交談之後,劉備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刺客,刺客認定劉備是個好官,因此不但放棄了原來的行動計劃,還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劉備,然後離去。
「客不忍刺,語之而去。
其得人心如此」,《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用這寥寥數語描述了當時的情境,劉備的「其得人心如此」及人格力量的確很耐人尋味。
劉備帶領眾兄弟征討黃巾軍,東拼西殺,好不容易因戰功得了個安喜縣尉,怎奈漢末十常侍亂政,奸賊當道,朝廷賣官買爵之風盛行,沒有行賄上司也沒有政治背景的劉備自然在「裁員」之列,當時朝廷派到安喜縣的督郵就是專門行使「裁員」工作的。
東漢末年,為鎮壓黃巾軍,朝廷發告示到處招兵買馬,黃巾軍被剿滅了,一些軍隊自然在裁減之列。
主持這項工作的督郵一副高高在上的官老爺作風,劉備幾次要求拜見,都被督郵的隨行人員硬生生地擋在門外,這時的劉備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前途,更要考慮跟隨自己要吃要喝的兄弟們,自己被裁了,兄弟們怎麼辦?朝廷起碼也要給這幫在刀尖上舔過血賣過命的兄弟們一個說法吧,可督郵連面都不讓見,申訴無門。
一想到這,劉備氣不打一處來,憤怒不已的他「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
這精彩的一節,被羅貫中寫成了「張冀德怒鞭督郵」了。
在《三國演義》里,劉備是一個仁厚長者,沒有特別情況是不會殺人的,武功也只能「比劃」幾下,其實不然。
當年為對付呂布,劉備與曹操結成了暫時的同盟,滅了呂布後,劉備還有一段棲身於曹操陣營的時光,後國舅董承奉漢獻帝衣帶詔密謀曹操,謀還沒成,劉備覺得許都乃虎狼之地,不宜久留,抽個空當帶領自己的眾兄弟離開了曹操直奔原來經營過的徐州,曹操的部下徐州刺史車胄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便死在了劉備的刀下。
劉備也在袁紹手下討過飯,當時袁紹與曹操相對峙,袁紹派劉備到汝南,曹軍將領蔡陽帶兵追殺,劉備奮起神威,蔡陽為「先主所殺」。
車胄、蔡陽都是曹操手下的高級武官,卻都被劉備所殺,可見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武功也不差,真的動起手來,不乏神勇之概。
只可惜羅貫中為凸顯關公之神勇,把斬殺車胄、蔡陽這筆帳記在了關羽的名下,讓人徒生感慨。
軍事才能
可圈可點不容小覷
人們對劉備最大的誤會是他的軍事指揮才能。
這個誤會也是來自《三國演義》,羅貫中向人們展現了這樣的情境——諸葛亮出山後,劉備如魚得水,只是放權給諸葛亮就行了,大小事特別是軍事指揮權全由諸葛亮裁定,軍事上以諸葛亮為主,劉備只是一個開明會用人且捨得放權的老大。
這其實是對歷史的誤讀。
真實的情況是,就軍事韜略而言,劉備的機謀權變雖不如曹操,但不至於像《三國演義》所寫的那樣「劉備是個逃跑將軍」「臨危哭泣將軍」。
《三國志》表明,劉備集團的軍事指揮權一直是劉備負總責,諸葛亮主要負責行政後勤及外交工作,直到劉備去世後,軍事上才以諸葛亮為主。
那一時期的幾次重要戰役比如「火燒博望」「攜民渡江走江陵」「漢中戰役」等,劉備都是親臨前線的最高指揮者。
據考證,「火燒博望」戰役發生時,諸葛亮還沒有出山呢。
當時劉備依附於荊州牧劉表,劉表也是有心計的人,特別是見荊襄之士多歸附劉備,他心中便很不痛快,暗生防範之心,便讓劉備屯兵在轄區的最北邊新野縣,一旦與曹操相衝突,新野處於最前沿地帶。
果不出所料,建安8年,曹操揚言南征劉表,並帶軍駐紮在河南西平一帶。
劉備決定,既要出兵,又要保存實力。
建安8年秋,劉備主動進兵到南陽郡的博望一帶,與曹操麾下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相持。
曹軍主帥夏侯惇英勇善戰,號稱曹軍「第一勇將」,兩軍相對,劉備深知夏侯惇其人雖然悍勇但為人驕橫,為了保存實力,深溝高壘,不主動出擊。
夏侯惇見劉備膽小怯懦,驕氣日盛。
雙方相持了一段時間,一天劉備突然自燒營房跑得無影無蹤,夏侯惇認為劉備是典型的落荒而逃,便率大軍追窮寇。
劉備率眾像獵人一樣靜靜等候獵物的到來,等到追兵進入伏擊圈,突然喊殺聲起,劉軍從四面八方群毆曹軍,夏侯惇等被打得狼狽不堪。
《三國志》對博望戰役作了簡潔而清晰的描述,劉備「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
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雖然文字不多,但清晰再現了劉備成功地使用了示弱誘敵之計,大敗夏侯惇、于禁於博望的情境。
「漢中戰役」是蜀漢鼎盛時期的標誌,劉備是這場可圈可點戰役的直接指揮者。
建安二十三年(218)春,劉備率軍大舉進攻軍事重地——漢中。
漢中的軍事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它是益州的門戶和咽喉,若漢中為曹操所據,則益州時時面臨被敵偷襲的危險;若漢中為劉備所據,它可以作為益州的一道重要屏障,使其有一個緩衝地帶,進則可出隴西直接威脅長安,震懾曹魏。
漢中如此重要,劉備進攻漢中的一二萬軍隊是最精銳的主力,除關羽鎮守荊州不能脫身外,劉備集團的名將都派上了,還有第一謀士法正隨行,諸葛亮在成都主持行政後勤工作。
而劉備的對手鎮守漢中的主帥是令人生畏的曹魏大將夏侯淵,他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戰功顯赫,深得曹操的器重,因功封護軍將軍,博昌亭侯。
夏侯淵異常悍勇,擅長奔襲,經常帶領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插敵人的心臟,讓敵人還沒反應過來便命歸黃泉。
此外,鎮守漢中的還有曹魏五子良將裡面的二位——張郃、徐晃,以及曹魏名將曹洪帶領曹休、曹真及曹操麾下最精銳的虎豹騎駐守在漢中咽喉陽平關之西的下辯,與駐守陽平關一帶的夏侯淵、張郃、徐晃相策應。
劉備兵分兩路,自己親率大軍直取漢中的咽喉要地陽平關,另一路由張飛牽頭,領馬超、吳蘭、雷銅等直插下辯,以切斷夏侯淵的退路。
張飛命吳蘭、雷銅引軍擔任正面進攻,自己帶軍切斷敵人的退路,相互策應。
卻不料西路軍很快嘗到了虎豹騎的厲害,正面進攻的軍隊,被曹洪、曹休、曹真帶領的虎豹騎一下子沖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吳蘭、雷銅在這次戰鬥中丟了性命。
還沒集結好軍隊的張飛、馬超也不得不敗退下來。
主攻陽平關的劉備也吃盡了夏侯淵、張郃、徐晃的苦頭。
夏侯淵果然名不虛傳,指揮若定,與劉備相持一年,沒露出半點破綻。
這時,曹操親率大軍正往漢中的路上兼程,劉備心急如焚,親臨最前線,不顧年近六旬,親冒矢石率軍猛攻,雙方處於膠著狀態。
劉備最後冷靜下來,與法正一合計,將軍隊渡過漢水引上陽平關的後側定軍山,形成居高臨下之勢,閉關死守的夏侯淵、張郃等不得不出關安營紮寨,被動防守。
劉備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連夜決定對敵發動總攻擊。
先用連弩、飛箭射擊敵人營寨,再用火攻燒毀曹營周圍的柵欄與鹿角。
老將黃忠更是一馬當先,直撲夏侯淵,已有些神慌意亂的夏侯淵稍不留意,被老將黃忠斬於馬下。
夏侯淵陣亡,張郃大驚,曹營頓時人心惶惶,張郃率軍退回關內死守待援。
等曹操率大軍來到漢中時,戰爭形勢發生了逆轉,劉備占據漢中顯要地勢,不與曹軍發生正面衝突。
劉備採取避而不戰的策略是對的,因為曹操率軍跋涉幾千里而來,軍需補給困難,求速戰速決;而劉備相反,漢中離益州較近,且諸葛亮在成都的後勤工作搞得有聲有色,軍需補給非常充足。
這樣一耗,曹操確實心中發虛了。
這時劉備採納了老將黃忠的建議,命黃忠領軍偷襲曹軍糧草成功,曹軍人心恐慌,曹操不得不率軍退出漢中。
漢中戰役,因劉備指揮得當,以黃忠為首的將士們頑強拼搏,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勝利,將蜀漢集團推向了事業的頂峰。
諸葛亮上任的第一把火,博望坡之戰
博望坡之戰,發生於漢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博望鎮。為抵禦劉備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於博望與劉備交戰,劉備在殺傷一定曹軍後退兵。 日後曹...
別被羅貫中騙了,劉備並不是只會哭鼻子的窩囊廢,四件事足以證明
現在大家一說起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肯定就會想起「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等等。在大家的印象中,劉備成了只會哭鼻子、抹眼淚,只會拉關係套近乎的窩囊廢形象。這所有的一切都要歸...
諸葛亮出山第一戰「火燒博望坡」其實是一場笑話,這並不是他打的
博望坡之戰,發生於漢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博望鎮。為抵禦劉備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於博望與劉備交戰,劉備在殺傷一定曹軍後退兵。日後曹操將重...
關羽張飛諸葛亮慘成背鍋俠 這些不仁之事其實都是劉備做的
《三國演義》本質上是一部尊劉抑曹的小說,為了樹立劉備的仁義形象,作者羅貫中煞費苦心,甚至不惜篡改正史。怒鞭督郵、襲斬車胄、計殺蔡陽、火燒博望坡等一連串著名歷史事件的主人公紛紛被張冠李戴。今天,竹...
《三國演義》中幾個比較典型的張冠李戴的錯誤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許多人都對其耳熟能詳,對其中的典故也都能如數家珍的列出來,但是演義畢竟屬於小說,許多情節都是為了劇情需要而編造的,更有一些移花接木,張冠李戴的情節。筆者本次...
蜀漢最被低估的統帥,一生12次勝利,完敗諸葛亮
熟讀蜀漢歷史,論軍事統帥,我們或許第一個想到的是諸葛亮,尤其是在《演義》小說和評書等作品藝術化之後,諸葛亮基本成為神話級人物,殊不知,在歷史中,諸葛亮只是內政高手,軍事其次。而蜀漢軍事統帥,一生...
蜀漢超級猛將爆曹操數十萬大軍,長期不受重用,不是馬超
蜀漢有一位超級猛將,在長達一千八百年的歷史中,他經歷了冰火兩重天,他本是天下皆知的神將,近代跌下神壇,被人噴成一介匹夫。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蜀漢名將,趙雲。
《三國演義》中劉備被張冠李戴了四宗事兒,你知道幾個?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的江山帝業並非像書中所寫主要是靠別人的智慧和能力得來的,而是靠哭出來的。在《三國演義》中至少把劉備的四宗光輝事跡竟然「被張冠李戴」安排到了別人的身上。喜歡《三國演義》的人都知...
揭秘:三國演義中純屬瞎編歪曲歷史的故事情節!
【原創保護:未經授權允許,嚴禁轉載。】導讀:三國演義作為我國文化史上的經典名著,內容以其波瀾壯闊的場面,真實的面容,靈活的故事情節,將三國歷史以鮮活的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以至於人們將它當成了真正...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不同的劉備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蜀國的政治領袖——劉備(字玄德)。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被塑造成一個愛哭哭啼啼,性格優柔寡斷的老實人。其實他是個有遠見,有雄略的君主,也是有韜略武功的人物。在三國志中,曾對劉備有過這...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富有魅力 富於韜略
由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廣泛流傳及其巨大影響,一些歷史人物真實形象被文學作品顛覆了,劉備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三國演義》的作者將歷史上頗能體現劉備血性及神勇的幾件事移花接木給了張飛、關羽,並將...
看過此文的人都由衷的敬佩劉備
《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說明有些歷史是不真實的,但是根據真實的歷史改變的,演義中有著重大落差的劉備,真實的劉備真像演義中寫的那樣嗎?其實並不是。
劉備真的只會哭?真實劉備富有魅力長於韜略
由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廣泛流傳及其巨大影響,一些歷史人物真實形象被文學作品顛覆了,劉備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三國演義》的作者將歷史上頗能體現劉備血性及神勇的幾件事移花接木給了張飛、關羽,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