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劉備:是仁義漢室後王,還是嘴臉醜惡的小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說三國,很多人自然而然的想到曹操、劉備、孫權以及關張趙等五虎上將。

三國是一個有趣的時代,是一個英雄出亂世的時代,斑駁精彩,萬分豪光。

而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擁有關張趙三大明星的蜀國。

說到蜀國,不得不說。

關於劉備,褒貶不一,看過三國演義的人說其是仁義之王,故有仁王劉備一說。

然看過三國志的朋友又說其口蜜腹劍,奸詐萬分,是典型的假仁假義之士。

那麼今天,我們就說說,劉備到底是仁王還是假義!

說其仁義,自不必多說,羅貫中將劉備早已描繪成跟生性殘暴的曹操截然相反的仁王,而說其不仁義,無非也是通讀三國後,發現劉備多處的「假仁慈!」

這其中,大致有如此幾下黑歷史:

獵戶殺妻:當初,劉備曾遇戰亂並在飢餓的時候,有獵戶殺其妻子,以取其肉供劉備飲食。

這在現在,看起來有些毛骨悚然,但是,在當初的戰亂時代,人命如草芥,曹操也以殺人取肉供養軍隊,在那時候,活著比什麼都重要,此有曹操開例,因此,倒算不得劉備殘忍。

借荊州不還:其實荊州這個事,是筆糊塗仗,誰說誰的,也都不好說,畢竟是劉孫聯軍擊退曹軍的戰果,只不過孫權先行拿下。

所以,誰是誰的,很難說清楚。

而當時劉備為了安撫孫權大軍,才此答應於借,並有還。

其次,作為一國之君,想要在亂世當中存活,那必然得有自身勢力,不然何以定江山?因此,於此來說劉備有些假仁假義,非常之勉強。

那麼真正讓劉備背上罵名的,又是什麼呢?

建安十六年,曹操派鍾繇率兵挺進漢中,劉璋不知所措,張松、法正二人慫恿劉璋迎劉備入川以自重。

劉備知能否得蜀,取決於張松、法正,所以在於二人接觸中,大獻殷勤,施以厚恩。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吳書》說:「備前見張松,後得法正,皆厚以恩意接納,盡其殷勤之歡。

因問蜀中闊狹,兵器府庫人馬眾寡,及諸要害道里遠近,松等具言之,又畫地圖山川處所,由是盡知益州虛實也。

據《三國志·先主傳》,劉璋在張松蠱惑下,終於正式邀劉備入川,使擊漢中張魯。

於是劉備留諸葛亮、關羽等人據守荊州,率步卒數萬人浩浩蕩蕩開入益州。

可是,劉備率兵到達葭萌後,並不對張魯用兵,而是在當地廣樹恩德,以收人心。

後又以需還荊州救關羽為藉口,向劉璋借兵一萬和糧草器械等。

劉璋沒有滿足劉備的要求,只給了四千士兵和所求物資之半數。

劉備乘機激怒部眾說:「我們為劉璋征強敵,出生入死,不得安寧,他卻積累了那麼多財物不肯拿出來犒賞我們,他還能指望我們為他出力嗎?」於是引兵南下,最終攻至成都,迫使劉璋投降,占了益州。

說起來,劉備的手段也很簡單,那就是說一套,做一套;但由於他表演得十分真切,故極具欺騙性。

但在一次醉酒後,他暴露了真面目。

《三國志·龐統傳》載,從葭萌南下攻取涪縣後,置酒高會,劉備多喝了點,醉了,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

」完全忘記了當初他「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的誓言。

龐統見劉備得意忘形,回答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

」劉備見龐統掃己之興,大怒曰:「當年武王伐紂,前歌后舞,能說不仁嗎?」將龐統趕出宴會。

也而因此,劉備得以假仁假義之名。

不過,自古君王無論哪位名君,其實都有其邪惡的一面,婦人之仁安能定天下?這就是自古說來的,伴君如伴虎。

因此,劉備也並非傳說中那麼仁慈,但相比較大多數君王而言,他實在要好上許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和劉璋翻臉的真正原因,只因此人被殺

劉備對劉璋翻臉,是在劉璋殺掉張松的時候。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曹操在建安十七年十月,大舉南下,集中在長江北岸的濡須口(安徽無為縣之東,濡須水進入長江之處),聲勢浩大,有消滅孫權之意。孫權派人送信給...

曹操的天下是打下來的,劉備的天下是騙來的!

曹操進攻張魯,坐如針氈的則是川蜀中的劉璋。劉璋知道,漢中張魯絕對不是曹操的對手,被消滅是指日可待的事,而張魯完了,自己也差不多到了。在此左右為難之際,張松說,曹操的兵馬無敵於天下,一旦打下張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