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不是他弟弟害死的,而是自己把自己給氣死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因,一直以來,史學界說法不一,最多的說法就是,趙匡胤是被害死的,燭影斧聲的典故就來源於此。

這個典故的意思是說,大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趙匡胤與時為晉王的趙光義於一室中獨處,由於屏退左右侍從,無人知曉兩人談論的具體內容,只能遠遠望見燭影下兩人對話狀,聽見太祖趙匡胤以斧敲地擊出重聲,並一邊說:「好做,好做!」。

對話結束後,趙光義離開此殿,太祖於萬歲殿暴斃,之後太宗迅速即位,是為太宗。

所以,人們從這個事情推測,趙匡胤是被他弟弟趙光義害死的,目的是為了皇位。

然而,趙匡胤真是被他弟弟害死的嗎。

《遼史·景宗紀》中記載:「宋主匡胤卒,其弟炅(即宋太宗)自立。

一個「自立」,就讓那些不明真相的人覺得趙光義難逃干係,至少與趙匡胤之死有關聯。

然而,趙匡胤早已答應傳位於趙匡義,按當時趙匡義的狀態,似乎也沒有提前奪位的跡象。

為什麼趙匡胤早已答應傳位於趙匡義呢?

趙光義是趙匡胤的胞弟,是「陳橋兵變」的重要謀劃者和執行者。

趙匡胤能順利登上皇位,開基創業,趙光義功不可沒。

建隆二年(961),也就是趙匡胤稱帝後的第二年六月,生母杜太后病危,臨終前遺命趙匡胤「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即趙光義)」。

同時命趙普「於榻前為約誓書,……藏之金匱」(《宋史·后妃傳》),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金匱之盟》。

趙匡胤是個厚道人,再說了他也需要他弟弟的幫助,於是就一口答應了。

所以,趙匡胤聽從母命,於杜太后病亡一個月後即任命趙光義為開封府尹,後又封其為晉王。

開封府尹在宋朝時,一直由皇儲擔任,當年的包拯,也只是「權知開封府」,說直白點,也就是一個副職,代行開封府尹之職。

趙光義利用這一特殊地位,聚集了一大批文武幕僚,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

趙匡胤晚年,政權穩固,兒子成人,在皇位傳承問題上曾有過動搖,但考慮到趙光義「威望隆而羽翼成」(王夫之《宋論》),兒子不是弟弟的對手,所以未立太子,而是依照《金匱之盟》將皇位傳給了趙光義。

有人認為,所謂的《金匱之盟》其實是趙匡義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杜撰的。

然而,趙匡義登基之後,一直時局穩定,朝野臣服,根本沒有必要再去偽造一份沒有價值的《金匱之盟》為自己正名,再說了,趙匡義是「受命於太后」,名正言順,根本就沒必要編瞎話。

那麼,趙匡胤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史書記載,趙匡胤這人非常好酒,經常和大臣們一起唱酒談事,而且每每都是「至醉經宿」(《宋史全文》),長此以往,肯定會患上心腦血管疾病。

《續資治通鑑長編》和《楊億談苑》兩份史料,都透露了趙匡胤生病後,曾命人通過驛站火速前往終南山詔道士張守真進京,並通過「設醮」、「降神」等手段祛病,但無濟於事。

而且從趙匡胤畫像來看,他是一個大胖子,從現代醫學來說,他必定患有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肯定也不輕。

所以,筆者大膽猜測,「燭影斧聲」那一晚,趙匡胤和趙匡義兩兄弟只是因為不愉快吵了幾句,並沒有動手。

不過,事後趙匡胤很生氣,結果氣血上涌,引發心臟病,又或是心肌梗塞腦血栓等,然後就這樣猝死了。

延伸閱讀:

美機用燃燒彈轟炸日本東京,東京一片火海,一半建築物被摧毀

日軍甲級戰犯絞刑真實視頻,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專家:日本列島有可能因為海嘯而滑入大海溝之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真是被親弟弟害死的嗎?

大宋朝開創不久,就發生了一件大事情。這件事情,雖與老百姓無關,卻與皇室的承繼至關重要。開國皇帝趙匡胤死後,竟然獨出心裁的將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趙匡胤「傳弟不傳子」的非常舉動,給後人留下了永遠都...

千古謎案」燭影斧聲」 趙匡義之弒兄篡位之謎

歷史上的皇位繼承一般都是「父死子承」,但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獲得皇位的例子卻很少。而宋太宗趙匡義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登基相比他人而言比較特殊,後世才對他如何獲得皇位充滿了猜測。而後人談起趙匡義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