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與朔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後漢的創建者劉知遠,沙陀族,其遠祖與石敬瑭的遠祖都是同一個時代,入附歸唐,在神武川定居的。
新舊唐書均記載劉知遠出生於太原,其皇后李氏亦 是。
「高祖(劉知遠)微時,嘗牧馬於晉(太原)別墅,因夜入其家,劫而取之。
」但亦有一些學者,說劉知遠不僅其祖是隨從朱耶執宜入神武川定居的,而且出生
地也在應州(今應縣),不得志時曾以種瓜為生,現在應縣還有其瓜園和汲水井,古蹟猶存,應縣民間還有許多有關劉知遠的傳說故事。
劉知遠所以要把自己的出生 地說成是太原,這與石敬瑭是出於同一個原因,因為他是中原的大漢皇帝,當然其祖籍和出生地,同樣不能說成是契丹屬下的應州。
這不只是關係到他本人的面子, 而且也有損於國格,故史書不得不藉助於偽造和虛構,以適應歷史的需要。
劉知遠少時不好戲耍,沉穩莊重,言語很少,臉紫色,多白眼仁,一副威嚴的樣子。
起初,與石敬瑭都奉事明宗(李嗣源),任偏將。
石敬瑭與後唐公開 決裂後,向契丹主稱兒割地時,知遠勸諫說:「稱臣可以,以父事之太過。
厚以金帛賂之,白足致其兵,不必許以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
」敬瑭不 聽。
當時有一支吐谷渾部族遊牧於契丹與後晉之間,並具有一定的實力,為後晉、契丹和朔州人安重榮三者爭奪的對象。
吐渾,原稱吐谷渾,有人說是鮮卑乞 伏乾歸的後代。
自從北魏以來,中原始知,住在青海旁邊。
唐至德年間,為吐蕃所攻,部族分散,其內附者,唐處之河西。
懿宗時,首領赫連鐸為陰山府都督,與討
硋勛,以功封大同軍(今大同)節度使,後被克用所破,其部族益微,散處蔚州界中。
後唐莊宗時,有個首領白承福,常遣使朝貢中原。
石敬瑭登帝位,割雁門以北入於契丹,於是吐渾為契丹役屬,而苦其苛暴。
是時,安重榮鎮守成德,有二心,暗中派人招吐渾入塞。
於是白承福等人率吐 渾部族,由北向南經朔州大地,過句注,自五台進居中原。
契丹耶律德光大怒,遣使責備石敬瑭,敬瑭懼,遺張澄率兵搜索並、鎮、忻、代等州山谷中吐渾,驅出
之。
但後晉亦深受契丹之苦,思得吐渾為緩急之用,陰遣劉知遠鎮太原慰撫之。
整個晉高祖時期,白承福多次派使朝貢。
後來晉出帝和契丹絕交,召白承福進朝,封 為大同軍節度使,待之甚厚。
契丹和後晉在黃河邊相拒,白承福率兵抗擊契丹。
白承福回太原後,遷居到嵐、石二州之間。
劉知遠逐漸侵辱他們,承福又謀逃亡出
塞,劉知遠以兵圍其族,殺承福、白可久等,羊馬資財,數以萬計,都被抄沒,餘眾以其別部王羲宗統領,吐渾於是衰微,不再出現。
劉知遠追隨石敬瑭起兵於太原,有輔助創業之大功,自出帝登基後,與契丹斷絕盟好,在北方用兵時,他便產生異志。
在後晉與契丹爭戰之際,作為後晉 的北平王、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卻意存觀望,同時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步、騎達5萬人,成為後晉最強大的藩鎮。
契丹攻後晉,劉知遠並不出兵抗擊。
相反,當契丹 滅晉之後,還向契丹進表祝賀。
公元947年,四月,耶律德光北歸途中病死。
五月,劉知遠遂矯詔立後唐明宗幼子李從益為帝。
耶律德光病死,契丹北返以後,劉知遠便於當年 (947)五月,自晉陽率軍南出,直奔洛陽。
六月初準備前往汴州,首先密令處死李從益,到達汴州後,當月十五日,知遠改國號為漢,次年改元乾祐,史稱後 漢,是為後漢高祖。
以汴州為都城,洛陽為陪都。
各地紛紛殺死或驅逐遼官後降漢,後漢很快統一北方。
劉知遠初稱帝時,「自言未忍改晉」,只是討厭少帝的開運年號,就重新使用石敬瑭的天福年號,稱此年為天福十二年。
六月,他到洛陽,正式改國號為 漢。
第二年正月改年號為乾祐,可是不到半個月他就病死了,終年54歲。
這種先稱帝後改國號和年號的做法,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可見劉知遠的用心良苦。
劉知遠在位僅一年,談不上什麼治績。
他稱帝後,其親信將佐都執掌重要部門。
楊邠、郭威任正副樞密使,蘇逢吉、蘇禹珪同為宰相,王章任三司使,史弘肇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兼平章事。
這些人中除郭威外,都橫蠻無知,嗜殺成性。
劉知遠也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武夫。
早在後唐的張敬達圍攻太原時,有千餘名驍卒投降,石敬瑭打算將其編入親軍,劉知遠卻下令把他們全部殺掉;他又 與郭威一起「誣承福等五族謀叛,以兵圍而殺之,合四百口,籍沒其家貲」。
(《資治通鑑》卷285,開運三年八月)耶律德光從汴梁北撤時留守河南的蕭翰,獲
悉劉知遠自太原南下,逃跑前夕,慌忙令後唐明宗的幼子李從益及其母王淑妃出來維持局面:「矯稱契丹主命,以從益知南朝軍國事」,李從益母子不得已而從之。
等蕭翰一離開,王淑妃就要求部屬「宜早迎新主」(《資治通鑑》卷287,天福十二年五月)。
對於這樣自願交出權力的過渡性人物,劉知遠也不肯放過,他到洛
陽後,即「命鄭州防禦使郭從義先入大梁清宮,密令殺李從益及王淑妃。
」(《資治通鑑》卷287,天福十二年六月)
可是對於擁兵自重的藩鎮,劉知遠卻拉攏姑息有加。
他在位期間不但為活著的大小軍閥加官晉爵,而且還為死去的軍閥贈爵封王。
尤其典型的是杜重威這 樣一個投降契丹招致後晉滅亡的叛臣,他稱帝後仍然任命為太尉、歸德軍節度使。
杜重威據鄴城不願換防而舉兵反,劉知遠親自帶兵鎮壓迫其投降後,竟仍拜他為檢
校太師、守太傅、兼中書令。
直到劉知遠自己病重臨終,才囑顧命大臣殺杜重威父子。
由此看來,史評認為:「雖有應運之名,而未睹為君之德」(《舊五代史》卷 100《漢高祖紀》下)是有道理的。
乾祐元年(948)正月下旬,帝位未滿一年的劉知遠病死,子劉承祐即位,是為隱帝。
隱帝寵任外戚、伶官,聽信讒言,殺害功臣。
樞密使、鄴都留守郭威,得知消息後,隨即以清君側為名,發兵南下,攻入開封,隱帝在逃跑中為亂軍所殺。
郭威請後漢李太后臨朝聽政。
乾祐三年(950)十一月,遼軍攻陷河北數城,郭威奉命率軍北上抗遼,到達澶州(河南濮陽)時發生兵變,將士撕黃旗披在郭威身上,被擁立為帝, 回到首都開封。
次年正月五日(951年2月13日),郭威登上皇帝寶座,國號周,建元廣順,史稱後周,是為後周太祖。
仍以東京開封為都城,以西京洛陽為陪 都。
正等著當皇帝的劉隨後被殺死於宋州。
後漢高祖之弟、劉之父、河東節度使劉崇,隨即於同月建北漢於太原,依附於遼朝。
產皇帝最多的藩鎮:五代十國的四個開國皇帝曾任其節度使
藩鎮的設立從唐玄宗時期開始,本是朝廷設置的用來拱衛朝廷安定的軍鎮,最高長官叫節度使。隨著時代的發展,節度使從最初只掌握兵權發展到掌控藩鎮中的軍事、政治、財政等各項大權,逐漸擺脫了中央政府的控制,...
唐朝之後,陸續更替了五個朝代,其中一開國皇帝喊契丹人「爸爸」
唐朝,是中華歷史上最鼎盛的一個王朝,但是再興盛的王朝,也難逃歷史的宿命;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自唐高祖李淵開始,至唐景宗李柷而亡,李柷在位3年後被廢,次年被鴆殺,葬於溫陵,終年17歲。...
十六年前,河北農村出土一塊巨型石碑,背後是一位名將的傳奇人生
河北石家莊有個縣叫正定,這裡曾經與北京、保定並稱為北方三雄鎮。當然,現在正定僅僅是石家莊下轄的縣而已,歷史上確實很牛過。正定這個地方,如果最早追述,應該是三代時期的鮮虞國,後來的中山國,都是北方...
你不熟悉的五代十國皇帝列表
後梁太祖朱溫簡介 建立後梁,史上最流氓的皇帝朱溫(公元852—912年),原名朱溫,歸唐後賜名朱全忠,稱帝後又改名朱晃,原豐縣(第)一鄉艾村裡午溝集人。但這是一個籍貫尚存爭議的人物,現行史書中多...
這個「皇子」不一般,多才多藝,而且識時務,亡國後還能歷仕五朝
五代十國是古代歷史上一個極其混亂的時期,短短五十幾年內,華夏大地就冒出了十幾個王朝,人們對改朝換代已經司空見慣。在最為關鍵的中原地區,更是先後建立了五個王朝,是為五代。
酷虐任情——後漢高祖劉知遠
五代時期後漢的建立者,947—948年在位,沙陀部人,生於太原。劉知遠與石敬瑭(後晉高祖)原先在後唐明宗任職。在石敬瑭即位稱帝後,劉知遠先後為河東節度使、鄴都北京留守,封太原王、北平王。時吐谷...
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
劉知遠(895-948年),即後漢高祖(947年―948年在位),河東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稱帝後改名為劉暠。幼時不好嬉戲,個性厚重寡言。長大後,面有特象,為當時人所咋異。雄...
「五代十國」到底是哪五代?哪十國?
公元907年至959年(共計53年),史稱「五代十國」。在這50餘年間,中原地區共有五個王朝前後交替,而南方地區則前後存在十餘個割據政權。接下來我們依照王朝更替順序來介紹「五代」:
亂世梟雄,短命皇帝:劉知遠
亂世梟雄,短命皇帝:劉知遠搜集整理:涼州賢孝博覽館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安史之亂後,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公元907年,朱全忠(朱溫)逼迫唐哀帝禪讓,不久又殺之,唐朝正式宣告滅亡。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