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河北農村出土一塊巨型石碑,背後是一位名將的傳奇人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河北石家莊有個縣叫正定,這裡曾經與北京、保定並稱為北方三雄鎮。

當然,現在正定僅僅是石家莊下轄的縣而已,歷史上確實很牛過。

正定這個地方,如果最早追述,應該是三代時期的鮮虞國,後來的中山國,都是北方白狄人建立的國家。

到了戰國時代,這裡屬於了趙國。

秦朝一統之後,這裡屬於大秦三十六郡中的巨鹿郡,建有東垣縣。

正定古城

到了漢朝,這裡就改名叫真定縣了,這是正定一開始的稱呼,屬於常山郡管轄,常山趙子龍其實就是石家莊人。

從兩漢到三國,繼而兩晉南北朝,真定縣的變化都不大,隋唐時代也差不多。

不過,到了唐朝中晚期,真定就成為藩鎮割據的一個據點。

安史之亂後,真定成為成德軍節度使的駐節地。

成德鎮與范陽、魏博並稱為「河朔三鎮」,是唐朝中央政府最頭疼的地方勢力。

唐朝滅亡之後,成德鎮還是割據勢力,只不過主人換了而已。

既然是割據的據點,也就是區域政治中心,地下肯定會有不少晚唐五代的文物,倒個小斗還是可以滴嘛!

河朔三鎮

十六年前,也就是2000年6月,在河北正定郊區農村,出土一尊巨型青石碑座和18塊巨碑殘塊,記載了碑主人「進檢校太傅、進封武威郡開國侯」之事。

看這個頭銜真的可以嚇死人嘛,不過很奇怪的是,
凡涉及到碑主人名字、官職處均被砸斷,故殘存碑文數百字中不見碑主的名字,表明該碑是故意被砸毀,為的是要毀滅其主人業績。

眾多文物專家和歷史學家介入了這次考古發掘工作中,最後,專家們根據碑文中殘存的「?德軍節度使安」等字樣,結合《冊府元龜》等文獻,考證出這塊碑叫《安重榮德政碑》,顧名思義,歌頌的人叫安重榮!可是,為什麼這塊碑又會被砸毀呢?

《安重榮德政碑》拓片

這一切,要從安重榮這個人講起!

安重榮這個人,是五代時期的朔州人,就是山西的朔州。

安氏家族是朔州的大族,世代都是當官的,祖父安從義曾任利州刺史,父親安全歷官勝州刺史、振武馬步軍都指揮使。

出身官宦之家的安重榮,自幼受到很好的教育,尤其是習得一身好武藝!成年之後的安重榮臂力過人,能騎善射,當上了後唐朝廷的軍官。

明宗李嗣源長興年間(930-933年),安重榮升為振武道巡邊指揮使。

後來,安重榮犯了點事情,被抓了起來,他的上級是振武軍節度使高行周一直看他不爽,想殺了他。

最後,還是安重榮的老娘親自跑到首都洛陽,找到了安家本家親戚、權臣安重誨,走了門路,免了死罪。

碑的基座

李嗣源死後,後唐政局大亂。

後唐清泰二年(935),明宗女婿、身兼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三要職的石敬塘在晉陽舉兵反叛,並向契丹求援,遣使奉表稱臣,尊耶律德光為父皇帝,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


後唐將領張敬達圍困晉陽,石敬塘派人招納安重榮,安重榮見後唐敗局已定,便率領1000餘名騎兵趕赴太原投奔石敬塘,石敬塘大喜,發誓要大加封賞

石敬瑭認了契丹乾爹之後,於清泰三年(936年)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兒皇帝,改元天福,是為後晉。

石敬瑭老早許諾要給安重榮封賞,
天福二年(937年)正月,石敬塘以安重榮為成德軍節度使(治鎮州,今河北正定),累加至使相(同平章事)。

李嗣源

安重榮雖為武將,但擅長吏治,其下屬什麼事都欺瞞不了他。

他精明幹練,處事決斷,遇有訴訟
案件,經常親自明辯曲直,依法裁決。

至於百姓徭役
、課稅、倉庫耗費等大事,他都明了於胸,因此手下諸司官員不敢貪贓枉法,胡作非為,成德鎮治理的還是很不錯的!《舊五代史》上說,「由此境內以為強明,大得民情。


石敬瑭為了皇位,甘心投靠契丹外族,其實安重榮是不滿意的。

安重榮當時投奔石敬瑭,還不知道石敬瑭有當漢奸的計劃,等到木已成舟之時,已經晚了。

對於兒皇帝,安重榮說過「絀中國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無厭之欲,此晉萬世恥也!」

對於契丹人,安重榮是強硬的鷹派,每次見到契丹使者,必定辱罵,甚至將其執殺。

石敬瑭

天福六年(941年),契丹使臣路過鎮州,安重榮羞辱使臣,使臣出言不遜,重榮將其全部殺死,並以輕騎攻掠契丹占據的幽州南境。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聞知大怒,當即派人給兒皇帝送信,命他嚴懲安重榮。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於是安重榮秘密聯合吐谷渾節度使白承福、赫連公德、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等人,並上表指斥石敬塘向契丹稱臣,自稱兒皇帝,起兵聲討。

當時鎮州有旱蝗之災,安重榮領軍裹挾數萬飢民,向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進發。

石敬塘派天平軍節度使杜重威率軍抵禦。

後晉形勢圖

天福六年(941年)冬十二月十三日,兩軍在宗城(今河北威縣東)破家堤相遇。

安重榮擺出的偃月大陣,安重榮列堰月陣,杜重威的晉軍難以攻破。

最後,杜重威只契丹援軍的幫助下,擊敗了安重榮。

安重榮的部將趙彥之臨陣倒戈,重榮退至輜重營,晉軍乘勢進攻,重榮陣列崩潰,其部眾被殺和凍死者二萬餘人,安重榮與十餘騎逃回鎮州。

天福七年(942年)正
月,鎮州城破,安重榮被杜重威擒住,殺死!

耶律德光

石敬塘命人把安重榮的腦袋割了下來,送到契丹,算是給主子一個交待,並改鎮州為恆州,改成德軍為順國軍,以杜重威為節度使。


安重榮的起事雖然失敗了,但是民族氣節還是值得肯定的,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曾說:「事雖逆而名正者,安重榮也。

《讀通鑑論》

安重榮在成德軍當節度使的時候乾的很不錯,所以才有了天福二年的那塊石碑,石敬瑭也是同意的。

不過,後來安重榮起兵反晉,後晉朝廷就把那塊碑砸了,埋了起來。

一千餘年以後的2000年,這塊碑重見天日!

五代十國就是軍閥混戰,槍桿子出皇冠的時代,安重榮曾經說過一句很牛的話:「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歸晉後晉朝發展的怎麼樣呢?

後晉(936年—947年)是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朝代,從936年後晉高祖石敬瑭滅後唐開國到契丹947年滅後晉,一共經歷了兩帝,12年。為與司馬氏的晉朝相區別,又別稱為石晉,初都洛陽(今河...

宋朝319年的罪人――石敬瑭

石敬瑭,別稱兒皇帝,五代十國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曾幫助李嗣源登基,經營河東,衝鋒陷陣,戰功卓著。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以兒國自稱,在契丹幫助下大敗後唐軍隊,建立後晉。後晉天福七年(942年)...

後漢與朔州

後漢的創建者劉知遠,沙陀族,其遠祖與石敬瑭的遠祖都是同一個時代,入附歸唐,在神武川定居的。新舊唐書均記載劉知遠出生於太原,其皇后李氏亦 是。「高祖(劉知遠)微時,嘗牧馬於晉(太原)別墅,因夜入其...

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

劉知遠(895-948年),即後漢高祖(947年―948年在位),河東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稱帝後改名為劉暠。幼時不好嬉戲,個性厚重寡言。長大後,面有特象,為當時人所咋異。雄...

​後晉石敬塘

建立後晉的晉高祖石敬塘,人稱石郎,祖上為西邊少數民族。父親桌披雞,系李克用部將,因戰功而任熔州刺史。石敬塘是桌扳雞的次子,為表示自己是地道的漢人,自改此名。

後晉與朔州

後晉的創建者石敬瑭,沙陀族,《資治通鑑》載:「石氏自代北從晉王起太原,繼又以太原起事而得中原。」說明石氏祖籍在代北,是從代北起事到太原的。據考,石敬瑭四代祖璟,隨從朱耶執宜入居神武川,即今應縣...

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後晉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時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