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入川,為何只帶龐統而不帶諸葛亮,多年後司馬懿說出了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手下有兩大頂級謀士,即臥龍、鳳雛。

在隆重對的時候,諸葛亮就為劉備,指出了未來的發展戰略,即先拿下荊州,再取西川,然後再圖謀天下,龐統投靠劉備後,也建議劉備取西川,並為劉備獻上三策。

從這點看,龐統和諸葛亮的想法是相同的,那為什麼劉備取西川的時候,唯獨只帶了龐統一人,而把諸葛亮留守在荊州呢?

結局我們都知道,劉備拿下了西川,但卻失去了一個股肱之臣。

很多人覺得,劉備取西川,只帶龐統是一個錯誤的決策,若是把諸葛亮帶上,或許龐統就不會死,劉備拿下天下的可能性也會增大幾分。

若是這樣想,我們就錯怪了劉備,劉備之所以不帶諸葛亮,是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二人各自的特點。

諸葛亮是一個少有的全才,在文學、政治、軍事等方面,都取得了極高成就,但是相對來說,諸葛亮在治理國家方面的才能,要強於他的軍事謀略。

陳壽也在《三國志》中,評價諸葛亮是治戎為長,奇謀為短。

想比較而言,龐統的最大才華,在於其的軍事謀略,這點從他為劉備獻的三策上就可看出。

在劉備入川的時候,荊州還有很多政事要處理,需要留守一個可堪大任之人,再加上東吳也對荊州圖謀已久,可能會趁劉備入川之際攻打荊州,而僅留關羽駐守,劉備也不完全放心。

按理說,龐統也可以處理國家事務,但是龐統投靠劉備時間較短,未能樹立權威,治理政務可能會面臨諸多困難。

因此,諸葛亮是留守荊州的最佳人選。

其次是二人性格的差異,諸葛亮為人謹慎,不喜歡冒險,司馬懿也曾評價諸葛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

龐統與之相反,做事大膽直率,當機立斷,劉備和劉璋在涪相會時,龐統就建議劉備,乘機拿下劉璋,這樣就可以毫不費力的取下西川了,可見此人是務實不務虛,劉備怕損害其賢德的名聲,拒絕了龐統。

不過,正是龐統的這份直率,幫助蜀漢拿下了西川。

還有劉備這樣做,也是為龐統考慮,因為在蜀漢時間較短,還未建立功勳,這次取西川的時候,讓龐統建些功勞,也有助於其在蜀漢的立足。

還有一點,取西川的計策是龐統所獻,帶龐統也就是理所當然之事了。

劉備這樣做,還有其大局上的考量,帶龐統,一方面是讓其建些功,增加其在蜀漢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是避免,諸葛亮等一種老臣過於勞苦功高,他儘量要平衡各方勢力。

劉備曾拿下漢中時,就讓諸葛亮不待見的魏延做了漢中太守,也有其這方面的考量。

劉備讓諸葛亮留守荊州,也是對諸葛亮信任的一種體現。

荊州是劉備的根基,不容有失,諸葛亮治理國家的才能,可以讓劉備無後顧之憂,保證糧食的供給、兵源的補充等,讓劉備有長足的力量去拿下西川。

一切本是相當順利,但是龐統在奪取雒城時,不幸死於城下。

龐統一死,讓劉備失去了一個依靠,遠在荊州的諸葛亮,只能入川去幫助劉備,而諸葛亮這一走,卻再也沒能回來。

進入西川後,諸葛亮幫助劉備改善了蜀地的治理環境。

同時,還幫助劉備拿下了漢中等地。

之後諸葛亮一直替劉備駐守成都,再沒能回到荊州。

隨後,關羽又擅自發動了襄樊之戰,使蜀漢丟失了荊州,戰略大亂,緊接著劉備在夷陵慘敗,使蜀漢元氣大傷,再也沒有能力統一三國了。

若是龐統未死,諸葛亮管理荊州,龐統駐守西川,二人共同輔助劉備,或許大業可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們在治理國家內政方面,有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西漢末年,董卓篡位,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劉備作為漢室子孫,看到百姓民不聊生,欲有一番作為,但因缺少謀臣,一路跌跌絆絆,甚至幾次寄人籬下。劉備得到徐庶後,正準備有一番作為,卻被曹操用奸計奪取。徐...

蜀漢的法正和諸葛亮誰才是劉備的真正心腹?

那麼劉備能夠入蜀,主要是由於張松、法正等人的計策,詐劉璋而迎劉備。劉璋派法正孟達各領二千人赴荊州歡迎劉備入川。劉備此時雖然高興,但畢竟信不過這些蜀人,於是奪法正兵,全部交給孟達率領,留守於荊州,...

諸葛亮很讓人敬仰,但是不要去神話

諸葛亮在很多人眼睛裡似乎無所不能,近乎完人,但是如果拋棄盲目的崇拜,用腦子去想想就能得出正確的認識,還原出真實的歷史人物。我並不是在黑諸葛亮不好,這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值得我們去愛戴敬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