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蜀將魏延緣何被殺,腦後有反骨純屬污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關羽攻打長沙一戰中魏延造反殺死長沙太守韓玄,協同黃忠投靠蜀漢。

軍師諸葛亮為了震懾魏延,假意要殺之,對劉備說,「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本質上是擔心他心術不正,以後心生二意做出殺主求榮的事情。

這一說法為後來諸葛亮臨終前定計馬岱斬殺魏延也埋下了伏筆,在諸葛亮算來狂妄自大的魏延必然會在其死後擁兵自重甚至行謀反之舉。

《三國志》中魏延並非以降將的身份出場,「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部曲就是私兵、家僕的意思。

可以說,魏延的身份更接近於劉備的親兵和家將,沒有中途投靠更沒有賣主求榮的履歷。

根據史書記載,魏延是一個相當有實力的武將,軍事能力非常突出。

劉備奪取漢中以後,大家都以為漢中太守的位置非張飛莫屬,但是劉備卻提拔魏延為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劉備稱帝後魏延又被進封為鎮北將軍。

劉備死後,後主劉禪冊封前朝老臣,魏延又被封為都亭侯,建興七年趙雲死後,將領中已經無人能和魏延相提並論。

從建興五年諸葛亮開啟北伐歷程,魏延升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追隨諸葛亮作戰並多次獲得戰功,因大破費瑤和郭淮一戰晉升為征西大將軍,進封為南鄭侯, 次年又大敗司馬懿逼得其閉營不出。

此時的魏延已經是諸葛亮的左膀右臂,在蜀國和軍隊中位高權重,如果說他想要謀反,似乎也有振臂一呼號令三軍的本事。

然而接下來的劇情就比較詭異了!第六次北伐失利後,諸葛亮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

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這個臨終四人會議組中非但沒有邀請魏延,反而專門為防範魏延制定了策略。

從諸葛亮的遺言來看,他擔心的是魏延一心求戰不會聽從其撤軍的命令,具體的措施卻沒有說要軟禁或者格殺魏延,只要將軍隊撤回即可。

不幸的是,諸葛亮將兵權交給了楊儀,這個人與魏延一向不和,「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魏延此時竟然還不知道收斂,當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時,還大放厥詞,「丞相雖亡,吾自見在。

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

沒有掌控兵權的魏延,試圖攔截楊儀回撤大軍,無異於螳臂當車,如果真的是這樣魏延兵敗被殺也是令人生疑,顯得幼稚無比。

不僅如此,已經擁有決定權力的楊儀,在基本可以確定魏延態度的情況下,還要派人試探,更像是在製造口實逼反魏延。

這些不得不令人感到費解,史實有時候並不能告訴我們完整的過程,魏延和楊儀的鬥爭一方面有私人恩怨和個人性格的成分,魏延顯然不是官場中左右逢源的人物,另一方面更深深體現了蜀國多年征戰北伐在軍事策略上的嚴重分歧。

魏延顯然是極其強硬的主戰派,從劉備任命其為漢中太守的態度就可以看出,極力討賊的劉備只有多多益善的任用鐵血將領才有可能實現匡扶漢室的夢想。

諸葛亮也深知這一點,所以才會重用魏延,而且在臨終也沒有明確要對其絞殺。

但很明顯,諸葛亮並不完全贊同魏延的激進,對於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就沒有採納,人口匱乏、經濟羸弱的蜀國無法承受失敗的結局。

同樣,楊儀、費禕等人更會保守一點,能夠守住和維持蜀國的現狀至少可以保證他們的榮華富貴,更上一層不是他們的宏圖大業。

軍隊和士兵會站在哪一邊無容置疑,魏延焉能善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延被冤殺的真相

關於魏延的被殺,《三國志》里的《魏延傳》是這樣記載的:「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後來楊儀用腳踩著魏延的腦袋,嘲笑說:「庸奴,復能作惡不?」之後楊儀又「夷延三族」。...

揭秘魏延謀反一案的歷史真相

魏延是蜀漢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之一,可以說繼關張馬黃趙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蜀漢第一猛將,以其智勇雙全,為蜀漢的伐魏大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他的死卻成為蜀漢乃至三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沒有之一。...

馬岱為什麼能夠斬殺魏延呢?原因很簡單

熟讀漢末歷史,尤其是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蜀漢名將魏延,是被馬岱斬殺,尤其是《演義》之中有個最為經典的情節:魏延在馬背上大喊三聲:「誰敢殺我,誰敢殺我,誰敢殺我...哈哈哈,」咔嚓,就被...

三國大將魏延死的到底冤不冤

魏延何許人也?他真的要謀反嗎(腦後有反骨)?他死的冤不冤呢?這三個問題我們一一來看。魏延是蜀漢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之一,可以說繼關張馬黃趙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蜀漢第一猛將。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王漢中...

三國第一大冤案,一代虎將竟慘遭誅三族!

他是三國末期蜀國的第一虎將,早年效命在荊州牧劉表麾下,後來跟隨於劉備,並深受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次立下卓著戰功被封為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提拔為「鎮遠將軍」,蜀漢開國元勛,鎮守漢中,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