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讀書慢而苦惱?掌握這個方法,讓你一年輕鬆讀300本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周末在家裡整理書籍,驚訝地發現,好多書買回來後,都沒來得及看,有些書甚至還沒拆封。

大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擾,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讀書速度太慢,大大挫傷了讀書的熱情,並產生畏難心理,於是,更加提不起興致看書,想看的書也一再拖延,最後形成惡性循環。

現在線上書籍銷售火爆,各種滿減活動很誘人,很多人喜歡囤書,但囤的書是否都讀完了,就很難說了。

如何快速閱讀,避免書籍的堆積呢?印南敦史的《快速閱讀術》可以解決這個困擾。

印南敦史曾經也是個讀書很慢的人。

他坦誠,自己以前讀商務類的書籍,有時候一頁都要讀上5分鐘,甚至10分鐘,是真·慢讀者無疑了。

機緣巧合下,他成為了書評人,為生活駭客,新聞周刊等多家網站寫稿,每月要寫將近60本書評。

在工作中,他逐漸摸索到一套速讀術,每月讀書的數量在60本以上,每年的閱讀量更是突破700本書,這讀書速度可以說非常驚人了。

他是怎麼做到的呢?秘密都藏在這本《快速閱讀術》里了。

這本書可以說是為慢讀者度身打造的閱讀秘籍,在本書中,印南敦史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大多數人讀書慢是被「仔細閱讀」的觀念束縛,只要調整對閱讀的認知,踐行正確的讀書方法,就能夠提高閱讀速度,每月讀30本書毫不費力。

想知道印南敦史的「快速閱讀術」嗎?趕緊來看看吧。

為什麼很多人閱讀速度慢?

很多人讀書速度慢,並不是能力問題。

印南敦史也曾有過自我懷疑的日子,後來他才意識到,自己讀書慢,並不是腦子摔壞了,而是對讀書的認識不當,被「仔細閱讀」的觀念誤導,而這種觀念來源於學校教育。

學生時代,我們學習課文要咬文嚼字,品評作者用詞的精妙,行文的邏輯結構,弄清楚寫作意圖,幾乎每篇課文都要精讀。

在無形中,我們的頭腦中被被植入這樣的觀念:閱讀要逐字逐句,將全部內容消化吸收。

仔細追溯起來,我讀書慢的習慣也跟學校教育有關。

記得剛開始認字的時候,在早讀課上,老師要求我們逐字逐句地讀課文,甚至還要求用手指點讀。

那些年的語文課,都非常摳字眼。

印象深刻的是魯迅的文章,不僅很多要求背誦,還對字詞摳得很嚴。

比如:

《論雷峰塔的倒掉》以「活該!」兩字結尾,另起一行有什麼深意?

「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和「的確」同時使用,是否互相矛盾?

……

因為受學校教育的影響,連同我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閱讀應該仔細,這就導致閱讀速度慢下來。

而事實上,即便你讀得再仔細,也無法將書中內容全部吸收。

讀書最重要的是什麼?是獲取有價值的知識或者片段,豐富知識儲備,優化思考方法。

與其複製100%的內容,不如擷取對自己有價值的1%。

台灣「文案天后」李欣頻,保持著一天一本書的閱讀節奏,曾經有讀者問她,用這個速度看書,真的能記住書中的內容嗎?她回答說,讀書不是為了記住書中所有的內容,而是獲取新知識,找到對自己有啟發的點。

一本書中,哪怕有一句話對你有啟發,那也是收穫。

這個觀點和印南敦史如出一轍。

讀書時,不要奢望「全部消化吸收」,只要書中有對你有價值的內容,這次閱讀就算成功。

設想下,你花一周時間仔細閱讀一本書,一個月後,只記得書中內容的1%,而如果一周讀10本書,一個月後,卻能記住全部書籍的10%。

那麼,哪種方式收穫更大?顯然是後者。

所以,努力提高閱讀量,獲取更多的「知識片段」,是更為理想的讀書方式。

知識片段在匯聚時會發生關係,產生微妙的變化,有助於形成獨特的知識體系。

這就好像小朋友玩的樂高,一個個的小碎片,可以拼接出各種事物,一個個的知識碎片,經過不同的排列組合,能夠觸發不同的靈感。

不要想從仔細閱讀中獲取大型的積木,而應該快速閱讀多本書,獲取更多的小木塊。

如何提高閱讀速度?

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印南敦史摸索出自己專屬的快速閱讀術——流水式閱讀,運用這個方法,能讓你一年讀完300本書。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讀書方法針對的是事實、觀點為主的商務書籍,因為它們更適合快速閱讀。

什麼是流水式閱讀呢?

做過音樂評論人的印南敦史認為,讀書和聽音樂有共同之處。

聽音樂是讓音樂流淌進自己的耳朵、心底,這是個自然而輕鬆的過程,讀書也應該這樣,讓書籍內容從心底流過,只要「流過」就有意義,這就是「流水式閱讀」。

與之相反的是「存儲式閱讀」,它指的是將書中內容存儲進腦海,很顯然,在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流水式閱讀」更為合理,它可以避免書籍的大量堆積。

流水式閱讀有其技巧和步驟。

流水式閱讀的技巧

流水式閱讀最重要的技巧是跳讀,關於跳讀,要學會利用小標題,以及鑑定可以跳讀的內容。

一、利用小標題,合理跳讀

書中每章節的內容,都是用小標題分割的。

小標題提示了這個小節的主要內容,除此外,小標題之間還存在著邏輯聯繫。

根據小標題可以篩選出哪些內容需要讀,那些不需要讀,做到去蕪存菁。

我們可以重點閱讀對自己最有價值的內容,對那些無關緊要的段落,可以迅速跳讀,提高讀書效率。

二、、鑑別跳讀,有三個標誌

除了利用小標題判斷非重點外,還有哪些內容適合跳讀呢?有如下三個標誌的內容,都可以進行跳讀。

作者自述:這部分內容,是為了強調本書在同類書籍中的特殊之處,或者吸引購買,甚至有時候,只是作者單純為了滿足他的表現欲,因此這部分內容,其實可以捨棄不讀。

案例或經歷:商務類書籍中,論證觀點的順序是,提出理論→事例或經歷→觀點總結,中間部分的案例可以跳過,不影響對觀點的理解。

我自己在讀書的時候,也會跳讀掉這些內容,尤其是國外的書籍,通常會有大段大段,甚至長達幾頁的案例描述。

如果認真讀下去,反而會模糊重點,經常需要讀到最後才恍然大悟,「哦,原來說這麼多只是為了論證這個觀點。

」所以,這些論證觀點的案例可以跳讀。

煽情的內容:有些渲染期待,或者危險等等,比較誇張的文字,其實也可以迅速略過。

比如:「讀完這本書,可以改變你的人生。

」類似這種表述的內容,有點危言聳聽,其實這不過是為吸引讀者,故意作驚人之語。

對作者來說,書本的每個部分都有價值,不然他也不會寫下來。

但是在閱讀時,讀者才是真正的主角,所以,在讀書時,不妨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性地跳讀,享受輕鬆讀書的樂趣。

流水式閱讀步驟

流水式閱讀遵循相應的步驟,一共有如下4個步驟。

一、閱讀序言和目錄

序言通常介紹了本書的大概內容,以及寫作背景之類,通過閱讀序言,我們可以獲取書的基本內容,以及對自己是否有價值,價值點有哪些?這讓我們能迅速get書的重點。

而目錄是書籍內容的結構圖,通過瀏覽目錄,我們可以掌握書的整體框架,以及論述的邏輯。

這個步驟能讓我們對書做個大致的判斷。

二、只讀開頭和結尾的5行

閱讀各個章節最初的5段文字,以及最後的5段文字,已經可以掌握這個章節的主要內容。

這是因為:首先,大腦有自動補漏的功能。

比如,在看到A C時,中間的空格,大腦會自動補全為ABC。

其次,商務類書籍的特點就是觀點→論證→觀點。

這種留白的讀書方法,不會影響對整體內容的掌握。

三、確定關鍵詞後再閱讀

簡單來說,就是弄清楚讀這本書的目的,是想解決什麼問題?想獲取什麼信息?這就是「關鍵詞搜索法」,先確定關鍵詞,再用搜索的方式來讀書,邊搜索邊閱讀,只讀和關鍵詞相關的內容。

如果你發現這樣會影響你理解,那可以讀下關鍵詞內容前後幾頁,大致上也能掌握主要內容。

四、使用多種節奏閱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節奏,用這種速度閱讀時,他感覺最舒服,這稱之為「基本閱讀節奏」,我們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基本閱讀節奏,並在閱讀中學會變換節奏。

有些人閱讀的速度並不慢,但還是覺得自己讀書慢,這是為什麼呢?可能的原因是他始終用一種節奏閱讀,比較單調。

所以,在閱讀中,我們要學會換擋閱讀。

不僅要有基本的閱讀節奏,還要有1.5倍速、2倍速、甚至5倍速的閱讀節奏。

讀書時,根據閱讀內容和實際情況,隨時變換閱讀節奏。

遇到重要內容,就用1.5倍速,看到大量佐證觀點的案例,就用5倍速的流水式閱讀。

讓閱讀過程張弛有度,靈活變換,閱讀過程也會更有趣。

如何提高讀書量?

現在的印南敦史,每周可以讀10-14本書,每個月可以讀50-60本書,一年的閱讀量達到700本書,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閱讀量,讓自己一年輕鬆讀300本書呢?他認為讀更多書的秘籍是,讓自己養成讀書的習慣,並學會選擇和管理書籍。

養成讀書習慣

很多人沒時間讀書,是因為沒有把讀書融入生活。

想培養閱讀的習慣,就應該把讀書變成像吃飯、睡覺一樣的日常生活。

以下三個步驟,可以讓你養成讀書的習慣。

首先,選好固定的讀書時間,每天堅持。

每天在同一時間閱讀,會讓大腦產生「習慣的錯覺」,更容易堅持下去。

除了固定的時間,固定的閱讀地點或者情境,對習慣的培養也很重要。

比如:有些人喜歡泡杯茶,有些人喜歡播放背景音樂,有些人家裡有專門的讀書角,當你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在固定的場景下讀書,慢慢地,它就會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挑選可以速讀的書。

通常來說,故事性不強,書中線索較少,有比較多獨立章節的書,比較適合速讀。

這類書不管從什麼地方開始讀,都會有收穫。

這裡有兩個小技巧,可以幫助更好地讀書:第一、同時閱讀多本書籍,第二、可速讀的書籍和不可速讀的書籍搭配閱讀,按照9:1來設定比較合適。

最後,保證今天閱讀的書和昨天不同。

同一本書讀的時間太久,會讓人產生厭倦心理,一本書的閱讀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0天。

——我就有這樣的體驗,一本書讀太久,會覺得效率低,沒有成就感,挫傷讀書的積極性。

所以,在讀書時,最好能保證一天讀完一本書,這樣才能讓書中內容「流過」腦海。

選擇和管理書籍

正確地選擇和管理書籍,也能促使自己讀更多的書。

印南敦史從選擇、獲取和管理書籍三方面進行了闡釋。

一、選擇書籍

想要多讀書,就要事先做好計劃,避免為讀什麼書而糾結。

書中的建議是,每周讀6本書,一天一本,剩下的一天設定為「自由日」,用來做下周的讀書計劃,或者讀那些自己感興趣,但是不能速讀的書。

當然,在這天,你也可以不讀書,讓自己勞逸結合。

在選擇書目時,要勇於突破興趣壁壘,挑選一兩本自己不太想讀的書,這樣能夠擴大興趣範圍,有意外的驚喜。

你可以請他人推薦書目,或者自己去看書評,確定要看的書。

二、獲取書籍

想讀更多的書,就不要限制書的來源,我們不僅可以購買新書,在圖書館借書,還可以在二手書店感受尋寶的樂趣。

除此外,還應該去實體書店看看暢銷書。

這些獲取書的渠道,都值得嘗試。

現在二手書市場興起,在二手書APP或者小程序上,可以入手很多物美價廉的書籍。

我個人比較喜歡逛實體書店,親手翻閱那些感興趣的書,和在網頁上看是完全不同的體驗,那種感覺非常穩妥,踏實。

三、管理書籍

愛書之人通常會有個煩惱,就是書籍越來越多,實體書籍非常站空間,如果積存太多,會影響居住環境。

對於不需要的書,要果斷捨棄,讓書籍流動起來的原則,不僅適合讀書,也適合管理書籍。

處理不要的書籍,可以從整理書架開始。

將所有的書按照出版日期,從舊到新豎立排列在書架上,並露出書脊。

這樣排列好後,會很容易發現不需要的書籍。

比如,有的書出版好幾年了,內容有些out,還有些書買來好幾年,都沒有翻開過,這樣的書就都處理掉吧。

要讓書籍流動起來,最好養成整理書架的習慣。

每三個月整理一次,將不需要的書籍,或者失去時效性的書,都清理出來,只保留對自己現在有用的書籍。

通過整理書架,你能夠認清自己的價值觀和情趣愛好,對自己更加了解。

還在為讀書慢而苦惱?你讀書慢不是能力問題,而是認知和方法問題。

事實上,並沒有「能夠快速閱讀的人」和「不能快速閱讀的人」,這兩者間的差異為,能夠擺脫仔細閱讀的束縛,還是糾結於仔細閱讀。

以聆聽音樂般輕鬆的態度來讀書,讓書中的內容流過你的腦海,掌握「流水式閱讀」的要訣,你也可以一年讀300本書。

趕緊來開啟快速閱讀的全新生活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掌握這四步,輕輕鬆鬆「讀書破萬卷」

在這個全民閱讀又逐漸開啟的時代,聽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的你究竟是熱血沸騰還是滿腹焦慮呢?今天,小編就帶你從科學的角度算一下從現在開始如何實現「破萬卷」吧。方法很簡單,你要做的是從轉...

速讀術-快速獲取知識

速讀術的關鍵在於「對關鍵詞做到心中有數,快速、多次閱讀關鍵詞附近的內容」。有人會說「沒時間多次閱讀」,但其實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一本新出版的書大概只需要一個小時,就能讀完。具體怎樣閱讀呢?下面按...

渴望讀書的人如何做到一年讀700本書?

「我想讀書,但是沒時間啊?」「我想讀書,但是買一大堆書,往往成了擺設,看不到2頁就昏昏欲睡。」「我想讀書,可是速度太慢了,熬著讀了兩天又放棄了」…….你是不是也和他們一樣,擁有如此多的「理由」?...

如何快速讀書——《高效閱讀》讀書筆記

走入社會之後,大家都很忙碌,看書的速度也不可能宰相學校那樣,一年就啃那幾本書。成年人的時間,都是很寶貴的,大家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浪費。因此,就必須提高閱讀速度,掌握閱讀方法。

為什麼你一定要為了寫作而讀書?

畢淑敏說過:現代社會是一隻飛速旋轉的風火輪,把無數信息強行灌輸給我們。在自媒體發達的時代,你要麼被別人影響,要麼影響別人。你也許在想:怎樣把各種信息為自己所用呢?怎樣寫出原創的內容,繼而影響別人...

乾貨|這本書,教你一年閱讀700本書的方法

最近閒哥看了日本作家印南敦史寫的《快速閱讀術》受益良多,書的序言中提到作者通過此方法,每年的閱讀量達到700本之多,這實在對閒哥帶來了非常大的吸引力。這麼到底是什麼方法,能夠將閱讀速度提高到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