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這本書,教你一年閱讀700本書的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閒哥看了日本作家印南敦史寫的《快速閱讀術》受益良多,書的序言中提到作者通過此方法,每年的閱讀量達到700本之多,這實在對閒哥帶來了非常大的吸引力。

這麼到底是什麼方法,能夠將閱讀速度提高到如此驚人的不呢?

首先這提到閱讀速度慢的人普遍執著於閱讀的仔細程度上,字字不落,句句思量,這可不是好習慣,我們總把目光集中在一句話上,時間久了自然容易分神。

實際上我們讀書無論多仔細總還是會遺忘一部分內容,不要總想著「把整本書都裝進腦袋裡」只要記住大概的內容,甚至零零碎碎的幾句話就很好了。

很多時候,提高閱讀量,將「知識片斷」,積少成多,匯小溪為江河,自然有所頓悟,這也正是讀書的樂趣。

說到這裡讓閒哥想起了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里提到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這和作者印南敦史所說的異曲同工。

享受讀書,要養成讀書的習慣

首先要在每天的同一時間讀書,建議在早晨頭腦清醒時讀書,10分鐘即可,慢慢將此養成習慣,固定好每次閱讀時環境、場景。

其次要選擇可以速讀的書,不要選擇小說、隨筆、漫畫這類的書,因為這些書很難以跳躍式閱讀,去選擇貫穿全書線索較少,相對獨立章節較多的書,無論選擇從哪裡開始閱讀都能夠有所收穫。

你閱讀的書能夠快速閱讀的占九成,無法快速閱讀的占一成,如果每天閱讀1小時,可以先閱讀不必快速讀的書30分鐘,在閱讀可以速讀的書30分鐘。

建議一本書的閱讀時間不要超過10天,避免厭倦。

儘可能在短時間內的全神貫注的閱讀一本書,這樣更容易抓住數的全貌。

呼吸式」閱讀

在閱讀後要及時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感悟記錄下來,摒棄「要將信息記在心中的思想」。

不要總想著劃線閱讀,既降低了閱讀速度,也無法增加你的記憶,還有劃線的部分,也未必會回頭再翻看。

一行採集:拿一張A4紙,遇見喜歡的內容,就摘抄下來。

開頭標明頁碼,之後是文章內容,如此不斷累積。

另外,摘錄的時候,最好不要原封不動地抄寫整個段落,而是儘量短小精悍,將摘錄的內容控制在幾行之內。

一行精華:一邊讀書,一邊整理出屬於你的摘抄集錄,掩卷之後,再次瀏覽,並從中挑選出「最精華的一行」,僅此一行。

可以說,閱讀一本書的所有價值,皆凝於這一行。

一行評論:我們在剛讀完一本書的時候,當然會記得「為什麼覺得這一段很精彩」。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會逐漸遺忘為之心動的原因。

這樣一來,摘抄便會失去意義。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有必要將產生共鳴的原因也一併記錄下來。

建議大家以12本書為單位,定期回顧自己記錄下來的摘抄與感想。

流水式」閱讀

學會跳讀,大部分商務類和自助類的書籍論證的順序是:理論→事例→理論(總結)。

首先提出理論框架,然後為了提高說服力而舉出事例,最後再次總結核心理論或主張。

因此,捨棄事例,直接跳讀到總結的部分,完全不會妨礙理解。

事例或經歷都是為了闡明主張而準備的支撐材料,即使跳過不讀,也能夠理解作者想說的觀點。

提高閱讀速度的4個步驟

步驟一:仔細閱讀序言和目錄。

序言是一本書的導入部分,一般會寫明書籍的撰寫目的、概要等。

了解一本書的文體、寫作意圖,把握全貌,閱讀序言至關重要。

目錄就好像一張明示書籍內容的結構圖,因此,通過目錄,即可選出自己需要閱讀的章節。

另外,閱讀目錄,還可以把握全書的整體框架和論述的推進過程

步驟二:僅讀開頭和結尾的5行。

如果想要快速閱讀的話,就不必遵循「開局→中局→結局」的順序,而是可以通過「開局→結局」的模式,把於己無益的閱讀時間節省下來,同時,也能有效避免漏讀有價值的部分

步驟三:確定了關鍵詞之後再閱讀。

步驟四:使用多種閱讀節奏閱讀。

隨時換擋,緩急有度。

大家可以試著去嘗試以上這些快速閱讀的方法,這些方法讓閒哥受益匪淺,所以對這些進行了整理總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如果喜歡閒哥的讀書乾貨,記得點讚【關注】你的鼓勵是閒哥動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書筆記:一年讀700本書,是一種什麼體驗

1,「我喜歡讀書,想讀的書很多,可根本沒時間……」「下定決心,今天一定要看會書,可是已經睏了……」「因為工作關係,需要閱讀很多書,可是我的閱讀速度,實在太慢了……」很多人都在感慨:「我的閱讀速度...

不注意這4點,書讀再多也是白搭

▌推薦星級:★★★★▌閱讀時間:4min▌推薦理由:讀了書卻沒有看進去,那這樣還不如不讀,你說呢?你是不是有時發現自己看了一大堆和產品、網際網路行業相關的書,卻好像還是一知半解?你會不會發現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