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諸葛亮真的言過於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在網上的歷史欄目,翻著翻著,又翻到了關於諸葛亮的文章。

內容主要是討論司馬懿和諸葛亮的,主要是根據軍師聯盟的劇情,有明顯抬高司馬懿貶低諸葛亮的態度。

​我覺得根據一部架空的電視劇,來評價一個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顯然是十分淺薄的。

壓低諸葛亮軍事才能,這種觀點,其實很早就有了。

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上講三國的時候,就一直有貶低諸葛亮的言論。

那時候年紀尚輕,也是聽了這些言論,一度也認為諸葛亮有政治才能,軍事只能算是二流。

直到年數漸長,有了自己的思考,才漸漸從對諸葛亮的懷疑逐漸轉淡,更多的是一種敬佩和惋惜。

更多的,是開始體會到那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句詩,背後遺憾和不甘,到底有多重,多沉了。

我想羅貫中應該是諸葛亮的死忠粉,在三國演義里,把他塑造成一個妖孽人物。

很多人最初對諸葛亮的印象,都是來源於此。

這也為後面人們貶低諸葛亮時,也增加了很多話柄。

誠然,他確實不是一個完人,識人不明,用錯馬稷,失了街亭,導致北伐失敗。

大權獨攬,事必躬親,不注重本土人才的培養,提拔後起之秀,導致死後蜀漢人才不濟,最終消亡。

這兩件事,可以說是他人生的污點,特別是後一項,為什麼呢,用當下知名的木桶理論來解釋吧,我們可以把蜀漢當成一個木桶,諸葛亮是和蜀漢的人才一起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團體。

諸葛亮是其中一塊最長的板,其他人跟他比可是差遠了,個人的實力再厲害,又怎麼能夠永遠的撐著這個團體呢?他在,這個畸形的桶,至少可以保住蜀漢這桶本來就不多的水。

可是他一死,就相當於這個木桶被抽掉了最好的一塊板,自然就裝不了水了,其他木板又太短,頂不了他的位置,結果顯然自知。

很多企業都在講木桶理論,諸葛亮和蜀漢,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了。

但可以說,他的內政才能是非常好的,在將益州民力用到極致而後方安穩,對比後來的姜維,結果不言自明。

人格方面,子孫殉國,沒有良好品格薰陶,和良好的家教,斷然不會如此。

話題扯的有些遠,說回正題,很多人貶低諸葛亮軍事才能,主要是說他用兵太謹慎,內政可以,但軍事不行。

之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特別是初中的時候歷史老師是易中天的粉絲,在講諸葛亮的時候,也講了不少。

但是,我們從諸葛亮北伐的動機,北伐的對手,北伐的形勢,北伐的情況來分析,你會發現,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估計在三國,可以列入第一梯隊!哪怕是正史,也是完全低估了他的軍事才能!首先,我們看看他北伐的動機。

為什麼他要在益州疲弊的時候要主動進攻綜合實力遠超己方的曹魏呢?在漢朝滅亡多年,中原人對漢朝的留戀已經趨零。

以至後來長安人對西蜀人的說法也不說是蜀漢,就說兩個字「蜀人」,曹氏政權在中原的統治比較成功,中原人對漢朝的留戀和嚮往已經幾乎沒有了。

這也是「民心向背」的問題。

恢復漢室,這是諸葛亮畢生奮鬥的目標。

但是民眾不再懷念漢朝的時候,那麼,恢復漢朝基本是無影的事。

​諸葛亮能怎麼做?他難道不清楚據守蜀地,可以稱雄嗎?難道不知道天下三分,大漢十三州,魏得其九嗎?他知道,他更知道,一旦不儘快北伐,那麼民意盡去,那麼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了。

至於北伐的情況,看看他的對手,冢虎司馬懿的表現,就可以了。

司馬懿軍事方面如何?百日破公孫旬日擒孟達。

五次六次北伐都是諸葛亮直接對話司馬懿,第五次上邽之戰,諸葛亮以劣勢兵力分兵進攻,打出一系列漂亮的機動進攻作戰,先是在司馬懿率軍西進之時,在魏地機動三百里,破郭淮費曜於上邽,割走司馬懿部隊的軍糧,率軍而來,諸葛亮主動求戰,結果司馬懿不出,諸葛亮考慮孤軍懸於敵後,於是退走。

司馬懿又跟上來,這時張郃說話了:「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

且祁山知大軍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

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

」——大帥,你要麼打要麼不打,這麼跟著卻還不打,士氣民望都要不行了。

但是司馬懿不從,跟著諸葛亮到鹵城,此處估計司馬懿面對諸葛亮的戰績和軍事能力,顧慮比較重,不願意輕易交戰,只想保持軍事壓力逼得諸葛亮撤退,所以到了鹵城,司馬懿的選擇還是「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

」依然是堅守。

橫掃了遼東,暴打孫吳的冢虎,在臥龍面前,何其狼狽。

幸好此公猶如日本之德川家康,能活(德川家康熬死了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

終於靠著強大的綜合國力,熬死了諸葛亮。

有時候,能活的久,也是一種天命吧!諸葛亮讓曹魏政權在弱勢的蜀漢政權面前,一直處於守勢,以弱擊強,還能處於上風,試問古今中外,幾人可以?至於子午谷,大家可以去看看後世的高迎祥的死,你看看,那種情況下,只要是有些頭腦的軍事首領,都不會選擇這條計謀的!能把仗能打到到這種份上,軍事才低,開玩笑!可是打仗不是靠著個人的謀略就可以的,更多是綜合實力的較量。

又遇見各種原因,他還是敗了,敗的何其悲涼。

大家也知道,每次北伐在關鍵時刻,總會遇到各種事讓諸葛亮不得已中斷北伐。

司馬懿好的起,曹魏耗得起,可是丞相(三國只有兩個丞相,我稱為丞相。

一個曹丞相,一個諸葛丞相)終究是耗不起了,如果再給丞相幾年,結果應該不同。

他的生命已經為了當初先主的知遇之恩所耗去。

秋風吹過五丈原,他那束生命之火,最終還是熄滅了。

何等淒涼啊,何等無奈啊!


幾顧南陽三分漢,千古秋風五丈原。

數滴英雄沾襟淚,百世哀歌武廟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