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智謀:將計就計,道者,反之動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將計就計」這一謀略中,「計」對於敵人而言就是他們的如意算盤了,在這個計策里要求我們明明知道對方的計謀而裝作不知道,對方把它當作最佳妙計,對我們來說卻是給他們設的一個圈套,而敵方對此全然不知。
其實就是利用敵人的麻痹心理,當他自以為我們已經上當的時候 ,再給他設一個圈套,讓他不知不覺地中計。
鬼谷子也認為在軍事戰略上,往往採取「以無形探求有聲的言辭」這種策略,如果對方把自己的言行透露出來,我們只需張開網,靜靜等待對方謀略的實施,這就像張開網捕野獸一樣。
用巧妙的方法引誘對方把自己的真實意圖透露出來,然後才能有所防備,不至於走進對方所設的圈套。
「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
」就是說想要講話,反而先沉默;想要敞開,反而先收斂。
想要了解對方的實情,就要善於運用模仿和類比的方法,以便把握對方的言辭。
能否運用好「欲取反與術」,關鍵在於能否把握好對方計策的應用,然後巧妙地再為對方設計一個計策,讓對方不知不覺地進入我們設的圈套,由此巧妙取勝。
《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和第七十八回中講,孫權把關羽殺了以後,正沾沾自喜,一副志得意滿的模樣。
這時候謀士張昭求見,孫權問是什麼事,張昭嚴肅地說:「主公,咱們的大禍要來了!」孫權一臉不解地說:「你這是從何說來?」張昭說:「您殺了關羽父子,而關羽可是劉備的結義兄弟啊,曾誓同生死。
現在,劉備已經有了兩川的兵力,再加上諸葛亮的謀略,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將領的英勇善戰,一旦劉備知道關羽父子遇害,能善罷甘休嗎?他們一定會起傾國之兵,奮力報仇。
我恐怕東吳難於抵禦了!」
這時,孫權才如夢初醒般恍然大悟,立刻大驚失色地連連跺腳:「哎呀,我是大大失策了!可事已至此,應該怎麼辦?」張昭說:「您不必憂慮,我有一計,可轉危為安。
」
接著張昭就對孫權說:「現在,曹操坐擁百萬大軍,對華夏一帶虎視眈眈。
劉備如果要興兵報仇,一定會與曹操聯手。
如果兩處聯兵一起攻打我們,我們就危險了。
所以,我們可以先派人把關羽的頭送給曹操,就表明我們之所以擒殺關羽是受曹操的指使。
這樣,劉備必恨死曹操,西蜀之兵也就不會攻打我們,轉而攻打曹操,我們就可以坐山觀虎鬥,然後從中獲利。
」
孫權聽後覺得張昭的計策不錯,於是馬上派使者把關羽之頭盛入木匣中,送到曹操那裡。
這時候的曹操正因為前段時間關羽水淹七軍而坐立不安,如今看到孫吳的使者把關羽的頭顱送到跟前,頓時覺得解除了心中大患,喜不自勝:「雲長已死,我終於能睡個安穩覺啦!」「這是東吳嫁禍於我們的奸計!」曹操的話音剛落,主簿司馬懿就大聲說道。
曹操忙問怎麼看待這件事。
司馬懿說:「當年劉、關、張桃園結義時,誓同生死。
現在東吳殺了關羽,肯定是因為怕劉備興兵報仇,所以才把關羽首級獻給您,這樣就可以使劉備轉而遷怒於我們,不再攻打東吳,而跟我們算帳。
東吳正好在我們和劉備兩敗俱傷時,坐收漁翁之利!」曹操頓時明白了:「你說得有道理,我們該怎麼辦?」
司馬懿道:「這不難辦。
曹公您可以把關羽的首級配上香木刻成的身軀,然後以大臣的禮儀隆重安葬。
這樣一來,劉備肯定就不會恨我們了,只會恨東吳而盡全力東征了。
我們卻可以坐山觀虎鬥,如果劉備勝我們也攻東吳,如果東吳勝我們就同東吳一起消滅掉劉備。
這樣只要有一方被我們消滅,剩下的那一方也就不會長久存在了。
」曹操聞之大喜。
於是立刻召見東吳使臣,命令收下關羽的頭顱,又命工匠迅速刻一香木軀體,與關羽頭顱配在一起。
一切準備好後,曹操率領文武百官,大供祭祀用品,並以王侯之禮隆重為關羽送葬。
曹操親自在靈前拜祭,並追贈關羽為荊王,還派專門官員長期守護關羽之墓。
這種葬禮,在魏國可以說絕無僅有。
以曹操的身份和人格,對關羽的尊重有禮,也可以說沒有什麼可以與此相比了。
劉備聽說曹操厚葬了關羽後,果然只恨東吳,發誓要傾國出動,與東吳不共戴天,誓死為關羽報仇。
孫權本想嫁禍於曹操,但沒想到計謀被司馬懿識破。
曹操將計就計,用高規格厚葬了關羽,使孫權計劃破產,劉備沒有如他所願將怨恨轉向曹操,還是要興兵東吳,誓死為關羽報仇。
一般來說,將計就計是一種在被動的形式中包含有主動內容的智謀。
從表面來看只能成為一種自我麻痹的形式,對方常因正中下懷而沾沾自喜,喪失警惕,因此將計就計能用最小的代價去換取最大的利益,而且成功的機率比較大。
難怪軍事謀略研究專家李炳彥說:「將計就計是破百計之大法,應萬變之總術。
」
使用將計就計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當事人在實踐中去體悟。
通常要根據對方所施的計謀靈活改變。
具體來說,首先必須以料敵準確為前提,即看穿對方的陰謀。
古人說,「用兵必須視敵之虛實而趁其危」。
孫子也十分強調「先知」,他說,「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
不知對方伎倆,根本就談不上將計就計。
因此,面對對方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欺騙手段,要辨別清楚敵人計謀的真假虛實。
其次,自己所用的將計就計從表面上看要順應對方之計,並且偽裝自己中計時要不露破綻,不然也很難獲得成功。
蘭師慧語
將計就計的關鍵是識破敵人的計謀和他們所想達到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反其道而行之,使對手吃苦頭,而且往往苦頭還是對手自己找的。
其實質在於順應敵方的意圖,因勢利導,利用對方設的圈套再設一個圈套,在敵人給我們挖的陷阱之外再挖一個陷阱,最終讓對方自食其果。
如果您對鬼谷子智慧和他的徒弟們感興趣;想了解更過關於鬼谷門的智慧應用和分享;您可以搜索微信公眾號:ggzyjy1和「鬼谷先師」關注;每天會有視頻分享和文字分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解讀和對鬼谷子智慧的解析。
他的一計害死了關羽,他才是關羽之死的幕後之人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準備攻打合肥,魏國聽到風聲後急忙調動大軍防備吳軍。正在這個時候,鎮守荊州的蜀國大將關羽,抓住機會帶領大軍攻打襄樊,圍住魏國大將曹仁,水淹于禁七萬大軍,斬殺龐德,一時間勢如破竹、...
司馬懿是殺死關羽的間接兇手:正是因司馬懿向曹操獻計聯合孫吳對付關羽,才導致關羽兵敗被殺
在電視連續劇《軍師聯盟》劇情當中,講述了關羽兵敗身亡並被曹操厚葬的過程:曹操的軍隊被關羽打敗後,聽信楊修之言想要遷都洛陽,司馬懿勸阻,提出要聯合孫權對付關羽,於是曹操派司馬懿為使者處世東吳,司...
歷史上的帝王 吳太祖孫權
東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252),字仲謀,祖籍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生於下邳(治今江蘇睢寧西北)。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傳說孫權是中國兵法家孫武的二十二代後裔,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他任...
早期諸葛亮神一般的存在,晚年卻事事不順,原因就在此
在演義里,諸葛孔明可以說得上是最完美的一個人。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他不僅聰慧過人,而且忠肝義膽,成就了其一代蜀漢賢相之名。但不難看出,早期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技驚四座,即使到了中期仍是料事如神...
這人智慧不輸郭嘉,曹操卻不用他的計謀,就因為他姓這個
赤壁大敗於吳蜀聯盟後,曹操滿臉煙火印,拍膝長嘆:「如果郭嘉還在,孤就不會敗!」可見郭嘉的計謀都曹操有多麼重要。郭嘉用計如神,似能未卜先知,每次都讓曹操做出正確的選擇。曹操很喜愛重視他,但奈何死的...
此人是司馬懿最害怕的人,他不死,司馬懿不敢出手,你猜得到嗎
眾所周知,司馬懿是一位老謀深算,極善隱藏的人。在他的老謀深算下,司馬懿一步一步的掌握了當時魏國的政權,耗死了當時最有可能一統三國的諸葛亮,成為了三國時期最後的勝利者,成為那個最後吃到果實的人。可...
第一回合較量,諸葛亮輸掉蜀漢半壁江山,臥龍與冢虎之爭(上)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司馬懿,這一對對手之間的鬥智鬥勇十分精彩,他們在號稱「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隴咽喉」的祁山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較量。其實,他倆第一次隔空較量,早在襄樊之戰前就開始了……。
《三國演義》呂蒙殺完關羽以後,為什麼突然就死了?
平時沒事的時候,也看《三國》《三國演義》等電視劇,剛開始看的這一節的時候,我也覺的很奇怪,好好的一個大將,年輕力壯,又不生病,就突然暴斃了,我也覺得惋惜。後來多看了幾次,原來大有玄機,這麼說吧,...
三國當中的謀士非常多,誰能排前面,十大三國謀士的排名
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了解三國的人也是更是明白,在這個戰爭當中呢,靠的不僅僅是能力技巧,還有誰更勇猛,有時候呢也要靠計策,所以說呢,在三國當中呢,有謀略的人就顯得尤為重要。今天那我們就來看一看,在...
關羽被擒後,曾投降孫權,但為什麼還是被殺,首級還被送給曹操?
當年關羽鎮守荊州,為進一步打擊曹魏陣營,關羽率領荊州所有士兵,發動了襄樊之戰,利用當時的天氣與地勢,順利引漢水倒灌,水淹七軍,隨後關羽乘船進攻曹軍,斬殺大將龐德,逼得于禁投降,一戰威震華夏。
曹操為何要盛葬關羽的頭?曹操在計劃著什麼
孫權擒殺關羽之後,正志得意滿,其主要謀士張昭求見。孫權問他有什麼事,張昭嚴肅道:「咱們的大禍不遠了!」「你這是什麼意思?」孫權不解其意。張昭道:「您殺了關公父子,關公是劉備結義的兄弟,曾誓同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