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擒後,曾投降孫權,但為什麼還是被殺,首級還被送給曹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年關羽鎮守荊州,為進一步打擊曹魏陣營,關羽率領荊州所有士兵,發動了襄樊之戰,利用當時的天氣與地勢,順利引漢水倒灌,水淹七軍,隨後關羽乘船進攻曹軍,斬殺大將龐德,逼得于禁投降,一戰威震華夏。
關羽在襄樊一戰中大展神威,順利進入中原腹地,若因此長驅直入,恐怕許都都有被攻陷的危機。
在曹魏陣營的存亡之際,謀士蔣濟與司馬懿聯手布下離間計,他們認為孫權與劉備已經貌合神離,此時蜀漢軍事實力過強,這對孫權而言同樣是巨大的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必然會選擇與曹魏聯盟,與關羽反目。
在這樣的戰略方針下,司馬懿成功讓孫權背叛了孫劉聯盟,在荊州後方的東吳士兵出征攻打荊州後路。
一瞬間,關羽腹背受敵,加上身有舊傷,最終敗走麥城,被潘璋的手下生擒。
實際上,年邁的關羽在被俘之後,並沒有《三國演義》之中描述的那般悍不懼死,而是投降了東吳,畢竟當年他也曾投降過曹操一次,這也不是讓人接受不了的事情。
孫權在生擒了關羽後,心情愉悅,要知道眼前的這位曾經眼高於頂,東吳的士兵與關羽隔江相望,對峙良久,一直都是被關羽壓著打的,如今這位眼高於頂,威震華夏的虎將竟然投降了自己,孫權自然滿心愉悅,因此最初,孫權也是不願意殺關羽的。
畢竟當時孫權已經得到了此前關羽坐鎮的荊州,對於東吳而言,年邁的關羽是死是活已經沒那麼重要了,加上自己是偷襲才拿下的荊州,自然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因此孫權想維繫一下與劉備之間的關係,打算將關羽放回去與蜀漢緩和一下。
就在這個時候,孫權手下的謀士對孫權進言,認為如果將關羽放回去,只怕會後患無窮。
要知道當初曹操對待關羽極好,但關羽仍過五關斬六將離曹操而去,說明關羽不是一個知恩圖報之人,再加上關羽如此自負,此時受到了這麼大的屈辱,回去後自然會不惜一切代價,說服劉備率兵攻打東吳。
不如將關羽斬殺,頭顱送往曹魏,到時候劉備要面對兩個強敵,東吳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正因如此,孫權為了拉曹操下水,不至於讓東吳獨自面對蜀漢大軍,最終他將關羽斬殺,頭顱獻給了曹操。
水淹七軍,荊州未丟,關羽未死,會活捉曹操,東襲孫權嗎?
大家都知道,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傅士仁和糜芳投降,荊州丟失,關羽腹背受...
孫權真正害怕的三國名將,只有這兩位,其餘都是浮雲
一提起三國,便不得不提孫權。作為東吳政權的建立者,孫權在三國時期可謂是叱吒風雲,舉足輕重。鑒於孫權的雄才大略,連曹操都不得不發出感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由此可見,東吳大帝在當時是有著極強的影響力。
三國關羽為何最倒霉?被孫權斬首,被龐會滅門!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符節及斧鉞,古代出兵征討時,天子授給大將以示威信的信物)。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占領...
三國之中最可惜的3個牛人,若不早死,隨便一個都可以一統三國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軍閥割據,通過一系列的土地兼并,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湧現了許許多多的謀臣,良將,他們...
關羽叱吒風雲一生 最後竟然慘遭滅門 悲慘結局竟因為最輝煌一勝
說起關羽對於中國人而言是最耳熟能詳的幾個名字之一,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歷史記載,對於關羽的評價都非常之高,而且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
擊破關羽 大敗劉備 氣死曹休的東吳名將 何以被孫權逼死
東吳名將陸遜一生的成就,可以用三句話概括:擊破關羽、大敗劉備、氣死曹休。先說擊破關羽。關羽是三國時期神一般存在的人物。他在白馬坡,於萬軍之中斬殺袁紹大將顏良,無人能擋;在襄樊水淹七軍,擒獲于禁、...
被三國殺的關羽:曹操要跟他拚命,孫權暗算偷襲,劉備見死不救!
公元219年夏季,關羽出兵攻打襄樊,創下了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的輝煌戰績。此一戰關羽威震華夏,就連遠在蜀地的劉備也大受鼓舞,這一年的秋季,他自立漢中王,但是誰也想到這場爭奪襄樊的戰役後來竟演...
關羽的死真的是一個陰謀嗎
三國時期,關羽占據荊州,隨時可以順流而下,攻打吳國。也能夠北上中原,攻擊許昌。所以說這時候,關羽就成了曹操和孫權的焦點了,令兩人頭痛。曹操奸詐,派人去躥嗦孫權出兵攻打荊州,但孫權不是傻瓜,他知道...
關羽北伐,失敗的最大原因,是因為自己,性格決定命運,被俘斬首
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中,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