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燈夜話| 民國人物-何其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陽春三月,春光和煦。

應邀到皖南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順便在皖南勾留了數日。

皖南多小城。

大概由於經濟發展的緣故,那兒如今依然隨處可見蔥綠的農田、瓦藍的天際和清新的空氣,以及典型的鄉間徽派建築。

與皖北不同,皖南大部屬江南(安慶及其以下縣市在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山水相依、百姓富足,人文氣息濃厚。

而皖北地瘠民窮,旱澇無常,故民風彪悍,向來是不治之地。

當年李鴻章建立「淮軍」,招募名將劉銘傳,後來漸次發展為北洋系。

劉銘傳原先便是皖北淮上的潑皮出身,後來在台灣勇敢抗擊日寇。

其他還出了段祺瑞、柏文蔚、衛立煌等軍政名人。

而皖南則湧現了大畫家黃賓虹、大商賈胡雪岩、大文人胡適、大思想家陳獨秀、圍棋大國手過旭初和過惕生兄弟(聶衛平的老師)。

江河之隔,風格迥異。

桐城可謂是皖南小城裡最值得一書的地方。

桐城有名,概是因為清代文人墨客輩出的緣故。

聲名赫赫的有桐城派文學家方苞、姚鼐,清末民初還有不是桐城人的桐城派林琴南,與堅持古文的劉師培以古文對抗同是皖南人的胡適、陳獨秀。

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流傳百年,新近由於上了中央級傳媒,更是家喻戶曉。

桐城的名人眾多,在一個小小的縣城能夠如此名人薈萃,可算是一個奇觀。

江南出士子,桐城不算富庶之地,卻成為文化之鄉,當真難能可貴。

2

在桐城眾多的名人中,有一個軍人兼教育家一直不為人們所熟知,他就是何其鞏。

何其鞏,字克之,十八歲離鄉去北京謀生。

胸懷一腔救國救民的大志,到北京恰逢軍閥執政,於是投筆從戎,到馮玉祥麾下當了一名秘書官,受到馮的賞識和信任。

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後,何其鞏當了北平特別市第一任市長,時年才二十九歲。

其後何其鞏回到安徽,先後擔任財政廳長、省政府委員等職。

民國二十五年(1935年)被委派為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

這個委員會成員多是親日派,何不願久留,次年即告辭職,前往北平中國大學受聘為代理校長。

中國大學,前身是中國公學大學部,由孫中山等人為培養民主革命人才創辦。

民國肇造,即便南方有宋教仁等人「造反」,京城仍有民國政府資學助教的「善政」,民國三年四月(1913年4月),中國大學開辦,初名「民國大學」。

迨黃興、李烈鈞兵變事起,袁氏政府遂收回開辦經費,中國大學始轉為民辦。

次年,設於上海的中國公學與民國大學合併,於民國七年稱中國大學。

民國二十六年十月,何其鞏離開冀察政務委員會,受聘到中國大學,任代理校長。

這一代理,竟代理了十年,成為中國大學辦校期間任職最久的「代理校長」。

盧溝橋事變後,南開大學被日軍炸毀。

北大、清華、南開三校遂決定合併南遷。

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先後被迫停辦。

何其鞏執掌的中國大學,成為少數堅持留在北平辦學的高等院校之一。

在八年淪陷時代,何其鞏如何做到不拿日偽經費、不「落水」、擴大辦學、保護進步知識分子和愛國學生的?這已然是一個謎一樣的神存在。

3

倫陷時期的北平,漢奸王克敏組織了偽華北政務委員會。

醫學教育家、漢奸湯爾和成為總督學,宣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各校複課。

這一時期的文人政客,結局各不相同,典型的有這麼幾種。

周作人。

周作人是留日背景,北平即將淪陷之際,北大校長蔣夢麟見周對南遷一事首鼠兩端,並不堅決隨校南遷,便囑託周留在北平保管校產。

遠在美國的胡適得知,來信力主周作人隨校南遷,周未作答覆。

在日軍利誘、威逼之下,周先是加入了所謂的「東亞文化協議會」,後由湯爾和出面聘請擔任了「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圖書館館長。

湯爾和病死以後,周作人接任「總督學」,正式「落水」。

日本投降後,周作人被捕,蔣夢麟曾證明周確係受學校之託留平保管校產,唯蔣夢麟忙碌間未曾書面出證,蘇州高等法院遂以叛國罪判處周十五年徒刑。

解放後,毛曾說,「文化漢奸嘛,養起來。

做一些能做的事情。

」遂聘至商務印書館做日文編譯,主譯《源氏物語》,是為翻譯經典。

文革期間,周忍受不了無休止的批鬥,自殺。

錢玄同。

錢玄同以身體不適,未隨北平師範大學西遷山西。

偽華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後,也未應湯爾和之邀去「北平師大」複課,一味託病不出。

周作人為孔德學校與中國大學房屋租賃糾紛事,邀約招宴錢玄同,錢氏幾次赴宴。

其中一兩次宴席中,「東亞文化協議會」理事日本人宇野哲人在座。

民國二十九年年初(1939年),錢玄同病逝。

有學者認為錢氏已然在「落水」的邊緣,是「病逝」成其晚節。

唐紹儀。

淞滬會戰後,上海淪陷。

唐紹儀遷居法租界,向國民政府表示絕無投敵之心,並於報紙刊文表示支持抗日,驅除倭寇。

國民政府屢次派員督勸唐紹儀儘快轉移香港、再赴重慶,唐紹儀多番推諉。

唐氏一些親屬投靠日偽。

唐的曖昧態度讓蔣介石生疑,國民政府遂派軍統人員暗殺唐紹儀於其寓所(在今上海市武康路264號)。

4

何其鞏在日偽高壓下,繼續堅持辦學,還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收留聘任、保護一批愛國進步學者如燕京大學的齊思和、胡魯聲、張東蓀、嚴孟群、袁賢能、李汝祺,協和醫學院的裴文中、馮蘭州、臧玉淦、徐希帆、謝少文等名教授均到中國大學執教。

其他如清華大學的褚聖麟、劉明越,北大的俞平伯、蔡鎦生、嚴東生,北平師範大學的陸宗達、王桐齡,南開大學的溫公頤、翁獨健、王之相、唐紀翔、孟昭威、孫人和、邸維周、王靜如等,並且師生證件均不加蓋偽章。

一時有去中大任教就讀為榮之說。

何其鞏在日據時代的北平,獨立支撐起中國大學,而日偽也未橫加干涉,一方面與何其鞏長期的軍政經歷有關。

何其鞏長期追隨馮玉祥,軍政經歷十分複雜。

中國大學與孔德學校的房屋租賃糾紛,是記載在「錢玄同日記」中的事情。

幾次招宴,日本人宇野哲人都列席於座,其後又有什麼樣的人際背景?王克敏長期經營華北,何其鞏與傅作義也長期在北平經營,這裡面有什麼樣的幕後關係?中國大學堅持獨立辦學,保護抗日師生,日本人居然不加取締,長期容忍中大的存在,背後又是何其鞏採用了什麼樣的謀略?這一切,隨著當事人的陸續謝世,也逐漸模糊了真相。

一些典籍記載,也多是語焉不詳。

民國三十五年十月,何其鞏卸去了他代理了十年的校長之職,隱居在北平,做起了寓公。

直到解放軍兵臨城下,他才又出面,在推動傅作義和平改編一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四九年的春季,解放軍和平解放北平不久,何離開後的中國大學,即因經費斷絕,糧盡援窮,被迫停辦了。

何其鞏和中國大學,就在這一年的中國歷史上,畫上了句號。

一九五五年何其鞏病逝。

生前,他是「文史館研究員」,但長期隱居。

他的後人,多湮沒民間,不為人知。

5

現在看來,何其鞏及他執掌的中國大學「死得其所,死得幸運」:

一九五二年,中國大地掀起了一場名為「院系調整」、實為消滅民國教育體系的大整頓。

這次整頓中,清華大學元氣大傷,文史哲學院系統統並往北大,徒留工科,成為一所「工程師學校」。

北京的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上海的聖約翰大學、光華大學、大夏大學紛紛停辦或被合併。

這些具有悠久辦學歷史的名校,至此盡遭取消。

緊接著,中國的高等教育迎來了新的一輪狂風暴雨——反右。

在這場鬥爭中,一些文人學者如鄭振鐸、方國瑜、潘光旦、陳寅恪等受到很大衝擊,一些飽讀詩書的學者不幸辭世。

這樣的衝擊遍及全國。

幾年之後的文革,更是對自由主義、人文主義思想薰陶下的文人學者的噩夢:潘光旦、葉企孫、周作人、吳宓……無數的學者、哲人、科學家旦夕之間成為牛鬼蛇神,及至他們自視最高的尊嚴、人格也被消磨得蕩然無存。

自此,民國以來以蔡元培教育思想、以自由獨立學術精神為理念的民國高等教育宣告終結。

附幾句閒話。

一則「研二學生實驗事故身亡、家屬血淚控訴無良導師」的新聞,讓我久久未能入睡,索性徜徉思想,弔古傷今,隨意南北。

新聞就不重複了。

高校研究生導師制度,大抵有高等教育以後,發端自西洋,泊來中國。

沒有研究過中外教育史,此類問題不敢置喙。

但導師在美國大學,學生們通常叫導師為「boss」,這個情況是有的。

但美國教育崇尚師生平等,講究人格尊嚴。

而現時中國的大學,導師把研究生視為私產、當做僕役,這樣的情況卻是隨處可見。

蓋因為研究生們的補助,由導師在課題費中列支所致,也是所謂高等教育體制問題了。

而這則新聞,又從另一個側面,揭開了一些文人學者群體現時的價值觀取向——它將把青年學子引向何處?

更多原創文章:

生活| 善良有底線,善意會生長

故事 | 流浪藝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細節中的民國大學與大師

細節中的民國大學與大師——2017年11月11日在瓊台師範學院的學術演講游宇明 衷心感謝龍文希主任,使我有機會穿越遼闊的瓊州海峽,來到咱們瓊台師範學院,與中文系的師生們一起探討民國的大學與大師這...

傅斯年的性情

《民國先生:尊貴的中國人》作者:張笑恆 出版:現代出版社生動再現了民國大師們——陳寅恪、胡適、傅斯年、辜鴻銘、沈從文、劉文典、王國維、錢玄同、李叔同、錢鍾書、徐悲鴻——的日常言行和人格魅力,展現...

揭秘中國大學創辦始末

肖伊緋 北京高等院校雲集,名校很多。隨著歲月的流逝,也有不少院校因各種原因或停辦或合併,其中就有一所名為「中國大學」的綜合性院校。中國大學的創辦人是孫中山。眾所周知,孫中山於1924年創辦了黃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