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影評《三國演義》中的孫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

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其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正式稱帝。

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

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

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到達夷州。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

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孫權亦善書,唐代張懷瓘在《書估》中將其書法列為第三等。

公元200年,孫權執掌江東,在張昭、周瑜的輔佐下逐漸穩定局勢。

孫權改變孫策時代的強硬態度,對士族階層以安撫為主、招賢納士。

以魯肅、諸葛瑾為代表的外來戶和以顧陸朱張四大家族為代表的當地士族都加入了孫權的幕府。

這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可是特權階層舒服了,平民百姓就難過了。

孫權也學曹操發展屯田,由於民屯會妨礙士族大莊園主的利益,孫權的屯田以軍屯為主。

公元225年,建忠中郎將駱統上書孫權說:吳國的百姓已經窮苦到了生下孩子不敢養,活著的吃不飽、死了的沒人埋的地步。

孫權深受觸動,考慮到此時國際局勢相對平穩,軍備開支可以暫時壓縮,便下了道命令實行輕徭薄賦。

公元230年,為增長人口、發展生產力,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上萬將士漂洋過海,尋訪夷州、亶州。

船隊到達夷州。

(除個別「台獨」學者外,多數學者認為夷州就是台灣。

)吳國將士與當地高山族人先兵後禮,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但由於水土不服,缺醫少藥,病死的士兵越來越多。

衛溫、諸葛直決定返回,與當地人灑淚作別。

船隊回到吳國,連同隨船到大陸開闊視野的高山族人一塊兒算也只有幾千人。

得不償失的孫權震怒,將衛溫、諸葛直以「違詔無功」的罪名下獄處死。

就這樣,孫權建立了大陸與台灣最早的聯繫。

公元233年,已經和東吳眉來眼去了三年的魏國遼東太守公孫淵向孫權稱臣。

孫權不顧眾臣反對,派一萬人遠渡重洋去遼東宣旨,封公孫淵為燕王。

這不多不少的一萬人既不足以攻略遼東又令公孫淵起疑。

於是公孫淵誘殺吳將、私吞了吳國的士兵。

51歲的孫權氣得連自己多大歲數都忘了,非說自己活了六十歲了,從沒上過這麼大的火,打算跨海遠征遼東,總算是被大臣們攔住了。

孫權與公孫淵的交往開闢了江東到遼東的航路、使江南與東北交換了特產、也促進了港口的繁榮。

公元236年,為應對通貨緊縮,孫權下令鑄造大錢,一枚大錢的幣值相當於五百枚五銖錢。

矯枉過正的金融政策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蜀國鑄造的以一當百的「傳形五銖錢」就成了吳國人民最喜歡的硬通貨。

等到孫權下令禁止鑄造大錢,已經是十年之後了。

公元241年,太子孫登在臨終上書里希望他的父皇「博採眾議、寬刑輕賦、以順民望」,這是否說明他的父皇聽不進去別人意見,而且嚴刑峻法加上繁重的徭役讓民眾很不爽呢?

公元245年,孫權派三萬多名屯田士兵開鑿運河,以方便貿易。

孫權一反重農抑商這一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在商業上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就。

除了與魏蜀兩國做國際貿易,還派出了商貿代表團遠赴西域、古印度、羅馬帝國等地廣泛吸金。

有人根據1958年南京清涼山吳墓中出土的青瓷羊說孫權使吳國的瓷器製造業達到了空前的水平。

1996年長沙走馬樓出土的吳國竹簡倒是清清楚楚地記述了吳國基層幹部和百姓不堪承受深重的壓迫大量外逃的情況。

在孫權及其子孫的治理之下,吳國只爆發了三十多次叛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