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後主留下的四個能人,卻全部死於非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幼年時喜好聽評書《三國演義》,但是只喜好聽前半截,聽到陸遜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就不情願再往下聽了。

由於前半部有關羽張飛等浩繁好漢好漢,百戰百勝威風八面,聽著盪氣迴腸,十分爽快。

到了後半段,蜀國人才凋謝,只餘存諸葛亮一個小老頭孤掌難鳴,要麼打不贏,好不容易打個勝仗也那麼費力。

其後看了史書《三國志》才曉得,真實汗青與《三國演義》大有不同。

五虎大將也並非評書中那麼金光閃閃天下無敵,劉被諸葛亮身故,蜀國也並非無人可用。

恰好相反,由於諸葛亮知人善任,深謀遠慮,生前有認識地開掘培育了一大批良好人才,才為劉禪撐起一片天。

除了盡人皆知的姜維姜伯約,蜀漢還有四個文武人才,為扶保劉禪盡心極力。

只是他們運氣不佳,全都遭遇不測身亡。

第一個是武將向寵。

在諸葛亮給劉禪的《出師表》中,諸葛亮不吝讚譽之詞,鼎力保舉引薦向寵,歌頌他操行端方,通曉軍事,建議劉禪但凡軍旅之事都應徵詢向寵,然後實行。

向寵之才能,在劉備時期曾經展示。

劉備攻擊東吳之時遭遇大敗,但向寵指揮有方,他的人馬得以保全,劉備對他十分欣賞。

惋惜向寵將來得及大展宏圖,在鎮壓夷狄兵變時,不測戰死,使得蜀漢後期少了一員謀勇兼備的名將。

第二個是武將張嶷。

張嶷目光敏銳,處事武斷,既驍勇多謀又初出茅廬,後人把他與趙雲並列,歌頌他有重臣之風。

張嶷很早就跟從劉備作戰,憑戰功一步一個足跡升任蕩寇將軍、關內侯。

他長期守備蜀漢南中邊地,恩威並重,桀驁不馴的夷狄之族對他心服口服。

由於才能出眾,蜀漢最精銳的無當飛軍,就由張嶷統帥。

但在隨姜維北伐曹魏的狄道之戰中,他被魏將徐質殺死。

姜維痛惜不已,上表自貶官職。

第三個是武將傅僉。

傅僉在蜀漢後期武將中,以勇武慓悍出名。

傅僉出身將門世家,他父親傅肜便是劉備帳下虎將,劉備兵敗之後遭到吳軍追擊,危殆時辰傅肜挺身而出擔任斷後,最後戰死疆場。

傅僉頗有乃父遺風,在魏將鍾會鄧艾的伐蜀之戰中,他擔任鎮守陽安關,在魏國重兵圍攻之下苦戰不退,「搏鬥而死」。

晉武帝司馬炎對他的武勇敬佩不已,歌頌他為「天下之善」。

第四個最為緊張。

他便是諸葛亮一手安排的接班人費禕,蜀漢統轄全局掌握大權的掌門人。

費禕才幹超群,忠誠赤膽扶保劉禪,被譽為與諸葛亮齊名的「四大名相」之一。

歷任蜀漢後智囊、尚書令、大將軍等要職。

他對姜維盲目發兵伐魏導致蜀漢國困民艱,極為不滿,在位時期,勇於採取倔強花招制約姜維發兵。

他還擅長調理臣僚內部衝突,是個名副的確的將相之才。

但費禕的不測被殺卻成為千古疑案。

在蜀漢群臣的新年宴會上,魏國降將郭循見費禕酒醉,忽然拔刀衝上前往,當場刺殺了費禕。

此事幕後懸疑重重,有的說是姜維惱恨費禕限定他用兵北伐,教唆郭循如許。

有的說是郭循心向曹魏刺殺蜀漢大臣,與姜維無關。

但這四人的死,卻給蜀漢後期的人才儲藏帶來消滅性毀壞,使得蜀漢復興的最後盼望因而隔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除了五虎將外,還有一批能爭善戰的將領

蜀漢作為東漢末年最後割據的三國其中之一,在我們看的三國演義書籍還是電視劇一般都是最後無將的地步;歷史上蜀漢以以益州一地與占領北方的曹魏抗衡,也一定有著足夠強大的實力。但五虎將死後,蜀國後期的將領...

三國演義:蜀國的滅亡,誰的責任是最大的?

從讀者網評機率來看,似乎西蜀亡國的責任基本上是在諸葛亮身上,有人概括為「成也諸葛,敗也諸葛」。這個說法值得商榷。那其實不是一個人的事兒,該負責人的也不止諸葛亮一位。你想啊,西蜀的開國皇帝劉備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