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愛徒被刺殺,到底是魏蜀無間道還是姜維發起的內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後三國時代,這個小人物改變了魏蜀吳歷史走向

諸葛亮病逝後,蜀國大政歸到《出師表》中蔣琬、費禕二臣,軍事方面主要由姜維負責。

三國刺殺疑案:費禕被刺殺的背景

費禕雖然和諸葛亮本是同朝為官,但被稱為諸葛孔明的徒弟也不為過。

蔣琬後,由費禕執政。

而費禕與姜維在戰略上的想法並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

王洛勇版諸葛亮,演的出神入化,贊

在經過多年戰爭,國內不堪重負的情況下,費禕更想休養生息,發展經濟。

而姜維更希望繼承諸葛亮遺志,發魏興漢。

只是,費禕為蜀國大將軍,是除了劉嬋的二把手,姜維也只能聽他的才是。

但是費禕又不能涼著姜維,所以想了個法子,每次姜維北伐時,只給他一萬人馬。

這在一定層面上解決了一方想發展,一方想戰爭的矛盾。

250年,姜維第五次出兵北伐,攻打洮河以西的西平郡。

魏國守將是郭淮,也是一員名將。

兩人誰也沒打敗誰,但是姜維俘獲了蜀國中郎將郭循——這個人可以說是改變了三國歷史走向。

郭循是西平人,也算是當地的豪門士族,頗有才能。

他投降姜維後,姜維覺得是個人才,推薦給了費禕。

《虎嘯龍吟》白海濤版姜維

為了拉攏隴西士族,費禕提拔郭循做了左將軍,成了費禕身邊的將領。

就在費禕姜維覺得得了個人才的時候,也有人引起了警惕。

蜀國將領張嶷(nì )就向費禕提醒,但並沒得到費禕的注意。

可是這事就是被他說中了。

254年,費禕在漢壽今四川廣元,舉行「歲首大會」,大擺筵席。

凡是在漢壽的官員,不分官職大小,都可以來參加,以彰顯幾年來的恢弘大治。

後主劉禪遠在成都參加不了,丞相費禕自然是舞台中央那個人物,觥籌交錯好不熱鬧。

就在這時,郭循以敬酒的名義刺殺了有些醉意的費禕。

究竟誰是幕後大佬?

重點來了,有人說郭循和費禕有私仇,有人說郭循「身在漢營心在曹」,有人說姜維才是幕後指使者。

如果說,二人有私仇,理由並不能為據。

郭循是費禕一手提拔到高位的,平常帶他也不薄;要說是無間道,郭循刺殺費禕後魏國七個月後才得知消息發了表彰,顯然也不太對勁;所以很多人將矛頭指向姜維,說費禕阻擋了姜維的北伐之路,希望早日除之。

後來姜維也確實在當年夏天就急急出兵伐魏了。

費禕死了,姜維成了二把手,看來他是最大受益者。

有一句名言,說看一人死後誰是最大受益者誰可能就是兇手。

老版三國,費禕

但是,《資治通鑑》中記載,郭循「欲刺漢主(劉禪),不得親近。

這難道是為了掩蓋姜維罪行,而放出的煙霧彈?或者是後世寫歷史潑的髒水?不得而知。

那麼,是不是穩坐成都四十載的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的劉嬋,布下的大局呢?細思極恐!!留給各位考量。

但是,毫不誇張地說,郭循刺殺費禕改變了蜀國的政治局勢,使其從發展經濟、壯大國力,又走上了窮兵黷武的道路。

這就改變了三國的格局,體量最小最弱的蜀國就此走上了不歸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後諸葛時代——繼承者的面壁計劃

對中國歷史的敘述,不外乎以人物為主線的紀傳體和圍繞時間軸展開的編年體。然而這一篇文字若採用紀傳體,則有很多三位主要人物共同經歷的歷史事件不得不重複敘述。若採用編年體,則無法講述人物的早期經歷。...

後諸葛亮時代的三國什麼樣

一諸葛亮六出祁山皆未能遂意,很是憂憤,便病倒在伐魏途中,回至成都就死掉了。他是蜀國的股肱(劉備生前對孔明的贊語)和第二代領導人,在他昏慘慘似燈將盡的時候,整個益州是否會因缺了他的支撐,而變得急喇...

蜀漢執政費禕被刺,姜維是幕後主謀?

延熙十六年正月新春佳節,蜀漢政權第三任執政者費禕在其駐地漢壽(即葭萌關,位於今天四川省廣元市昭化鎮境內)劉備將其更名為漢壽,與關羽的漢壽亭侯中的漢壽異地同名)舉行「歲首大會」,大宴群臣,同僚共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