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迷案:蜀漢重臣費禕遇刺背後究竟是誰的陰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費禕

(?-253年2月15日),字文偉,江夏鄳縣人,三國時蜀漢名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

深得諸葛亮器重,屢次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刁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備,始終不為所屈。

孫權非常驚異於他的才能,加以禮遇。

北伐時為中護軍,又轉為司馬。

當時魏延與楊儀不和,坐常爭論,費禕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

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官至大將軍,封成鄉侯。

費禕主政時,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

費禕性格謙恭真誠,頗為廉潔,家無餘財。

後為魏降將郭循(一作郭脩)行刺身死。

葬於今廣元市昭化古城城西。

費依

根據《三國志·三少帝紀》記載,在公元253年八月,魏國皇帝曹芳發布了一道詔書。

其大意為:「曹魏中郎將郭修被蜀漢俘虜後,忠心不變,利用在漢壽舉辦酒會之際,刺殺了蜀漢大將軍費禕,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追封郭循為長樂鄉侯,使其子襲爵。

而在《魏氏春秋》中,關於這件事的介紹則詳細的多:郭修原來在西北地區威望很高,後來被姜維俘虜,但始終沒有屈服。

後主劉禪任命其為左將軍,但是郭修表面上答應,背後卻一直在伺機刺殺劉禪。

每次只要劉禪出席的公開活動,郭修總是設法靠近劉禪,但每次都被劉禪的衛士阻攔,無法動手。

郭修眼看無法行刺劉禪,便將目標鎖定在蜀漢的第二號人物、大將軍費禕身上,並一擊得手,而他自己也當場被殺。

費依被刺

但費禕被殺這件事卻引起了後世人的各種猜測:有人認為這是郭修的報國誤殺;也有人認為這是曹魏精心安排的計劃;甚至還有人認為這是姜維在幕後操縱,指使郭修刺殺費禕,奪得軍政大權,從而實現自己的北伐計劃。

筆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得到了這幾種說法的來源,各位請聽詳解:

一.郭修報國誤殺

首先,作為一名降將。

蜀國必定會對其忠誠度進行分辨。

進入蜀國便不易。

況且古人十分重名譽,如果郭修不是肩負使命,他大可以在戰爭中一死了之,反而能夠成全自己烈士的英名。

如果說是出於自身,那臥薪嘗膽這麼久顯然不符合常理。

二.姜維幕後指使

眾所周知,姜維屬於鷹派,主張北伐。

而費禕是保守派,主張沉穩衛國,二人素來不和。

除此之外,在費禕當政期間,「(姜維)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可以說,姜維被費禕壓制的很慘。

如果費禕被刺,能夠獲得最大政治利益的,就是姜維。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陳壽在《三國志姜維傳》里很有深意地如此記錄道:「十六年春,禕卒。

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

短短一行字,寫出了姜維迫不及待的欣喜心情。

換句話說,費禕的死,姜維是有著充分的動機 的。

但是根據史書記載,郭修的目標原本是後主劉禪而非費禕。

殺了劉禪,勢必會引起蜀漢內部大亂,除了曹魏,對蜀漢政權中的任何人都沒有好處,這就給這一說法蒙上了一層謎團。

姜維

三.曹魏安排策劃

這一說法在史書中有著詳細記載,歷來認同的人較多

綜合判斷,真相可能是這樣:郭修是原本魏過特意派去詐降蜀漢的,目的就是想利用郭修在西北地區的高知名度,引誘蜀漢對其加以勸降、拉攏。

而郭修正好利用蜀漢的這種想法,虛以委蛇,接近後主劉禪並伺機刺殺,想藉此造成蜀漢政局的混亂。

魏國再趁機進攻,滅掉蜀國。

而當這個目標不可能實現時,郭修實在忍不住 了,就被迫改變刺殺目標,殺掉了費禕,這才有了轟動一時的費禕遇刺案。

費禕死後,姜維掌握了蜀國的軍政大權,重啟北伐戰略,這個戰略直接加速了蜀國的滅亡。

所以費禕之死也成了蜀國最大的謎案!至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歡迎關註:老程論三國

一起探索不為人知的歷史知識

喜歡記得點個讚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後主留下的四個能人,卻全部死於非命

幼年時喜好聽評書《三國演義》,但是只喜好聽前半截,聽到陸遜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就不情願再往下聽了。由於前半部有關羽張飛等浩繁好漢好漢,百戰百勝威風八面,聽著盪氣迴腸,十分爽快。到了後半段,蜀國人...

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洮西大破王經

姜維(202-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軍事統帥。原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將,後降蜀漢,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姜維在諸葛亮去世後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

歪讀三國57回 誰是真兇?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訂閱哦!蜀漢政權從234年諸葛亮病逝,一直到263年滅亡,延續了將近30年的時間。期間,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就是費禕遇刺案,而操縱這次行刺的幕後指使又會是誰呢?要解開這宗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