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英雄一世,死後曹魏為何迅速被司馬氏取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20年1月,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當時的全國局勢是這樣的:
220年2月,曹丕逼漢獻帝禪位,漢亡魏立。
公元265年,司馬炎逼曹煥禪位,魏亡晉立。
曹魏前後45年。
東漢以將,因察舉選才之權集中在中央和地方官員之手,人為因素對選才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察舉制的弊端開始凸顯,逐漸造成門閥世家的興起。
曹魏和司馬晉統治者的社會階層是不同的。
河內司馬氏是地方上的豪族,儒家世家大族。
而曹氏則出身於非儒家的寒族。
魏晉的更迭,不只是司馬和曹兩姓的勝敗問題,還是世家和寒族的勝敗問題。
司馬氏從司馬懿的高祖司馬鈞開始,世代為將軍、守、尹。
河內司馬氏與汝南袁氏(袁紹)、弘農楊氏一樣都是地方世家豪族,且都是儒家大族。
曹魏則不同,曹氏出身於寒族,且與閹宦有關。
曹操的治國之策與其出身關係很大,曹操尚節儉,且有制度規定,衣服華麗要處死。
然而儒家世家豪族尚奢侈,這與曹魏的政策背道而馳。
曹操「唯才是舉」,不管是否儒門世家。
曹操重法術而輕儒門,亂世中只要有能力皆可用,打破了儒門豪族安生立命的根本,這是世家大族所不能忍的。
曹操戰勝世家大族的袁紹之後,儒門世家找到了司馬懿,而司馬懿就成了世家大族的代言人。
司馬氏的成功證明了世家大族的能量之巨大,從此兩晉走上了門閥世家的不歸路。
直到隋代科舉制的建立,重新打破了世家和寒門的界限,寒門之人終於有了門逕入仕為官。
而世家大族最後消失要到宋朝,宋朝科舉大興,非科舉無以為官。
軍師聯盟:變色龍司馬懿給歷史開了一個血腥的玩笑|文史宴
宗城|文《軍師聯盟》一劇對司馬懿其實多有美化,本文試圖還原司馬懿與曹魏政權尤其是曹叡博弈的真相,揭示魏晉禪代之際皇權與儒學大族鬥爭的伏線。司馬懿並不是儒學大族,儒學大族與司馬懿的合作出於無奈,而...
三分鐘了解司馬家族是如何篡奪魏國大權,曹操子孫下場慘於漢獻帝
文 | 江隱龍 作為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帝國曹魏,以其短短四十六年的國祚,近乎完美地「復刻」了漢朝——尤其是東漢末年的歷史。以曹操統一北方為奠基,而後曹丕對應著開國,曹叡對應著短暫的盛世,曹芳對應...
三國時期,司馬懿是如何操盤才能顛覆曹魏政權?
陳寅恪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魏、晉的興亡遞嬗,不是司馬、曹兩姓的勝敗問題,而是儒家豪族與非儒家的寒族的勝敗問題。」此前的文章我們已經解釋過這層關係,但改朝換代其實是個「技術活」,曹魏政權到底有...
從袁曹之爭到高平陵政變
電視劇《軍師聯盟》,戲說的是一介書生司馬懿,被曹操徵辟為官,陷入曹家暗流洶湧的奪嫡之爭,運用謀略將曹丕送上大位並盡力輔佐,扶持士族、抑制宗室。在與諸葛亮的較量與博弈之中,兩人互為對手又惺惺相惜。...
關於魏晉嬗代,陳寅恪先生的論斷錯在何處?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說的是司馬代魏的故事,人們對此大多耳熟能詳,然而對其後的政治邏輯就所知不多了,這或許受制於魏晉時代史料相對匱乏。關於魏晉嬗代,對後世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陳寅恪先生的研...
曹氏政權最後會被司馬家篡奪,與曹丕立下的一項制度有關!
曹氏政權最後會被司馬家篡奪,與曹丕立下的一項制度有關!在群雄逐鹿的東漢末年裡,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取得了成功,並且讓自身的勢力逐步擴大,最終將東漢朝廷控制在了股掌之中,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因...
中國最奇葩的皇帝,在後宮養了一萬個宮女,生活非常奢侈
三國演義其實一場屌絲與高富帥之間的戰爭,魏晉統治者所處的社會階層之地位是不相同的,曹操出身於寒族,而司馬懿則出身於世家大族。為什麼這麼說呢?曹操的父親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在東漢末年那種講究「門閥」...
司馬家族取代曹魏的真正原因
隨著古裝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播出,掀起了人們對三國歷史關注的熱情;據悉《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在今年秋季也即將播出,這定會再度掀起人們對三國歷史的關注,尤其是對司馬家族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