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魏晉嬗代,陳寅恪先生的論斷錯在何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說的是司馬代魏的故事,人們對此大多耳熟能詳,然而對其後的政治邏輯就所知不多了,這或許受制於魏晉時代史料相對匱乏。

關於魏晉嬗代,對後世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陳寅恪先生的研究。

陳寅恪認為,這是儒家大族和法家寒族之間的爭鬥。

曹魏政權代表的是法家寒族的利益,司馬集團則代表儒家大族的利益。

陳寅恪

展開來講,就是魏晉嬗代是東漢末年士人與宦官鬥爭的餘緒,由此它不是一次單純的易姓革命,而是兩個不同性質統治階級之間的更替,西晉立國之後所施行的孝治天下、分封諸王等措施皆反映出儒家特質。

魏末政治的實質是曹、馬兩黨的鬥爭。

陳寅恪的結論對於後世的研究有發凡的意義,此後關於魏晉政治演變的研究大多籠罩在他提出的分析框架之下。

青年學者仇鹿鳴先生在《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一書中的研究,基本推翻了陳寅恪先生的結論。

漫畫

首先,司馬家族是儒家大族嗎?

仇鹿鳴通過對漢魏時代河內郡的社會生態的考察,探討了司馬家族作為地方大族的文化特徵,修正了將司馬氏定義為儒家大族的傳統觀點。

在仇鹿鳴看來,司馬家族僅是「諸生」的身份,並沒有在兩漢已降經學世家的譜系中占據一個顯要的地位,其發跡是通過鄉里網絡的幫助,才得以在曹魏政權中暫露頭角的。

漫畫

漫畫

其次,魏末政治是曹、馬兩黨之爭嗎?

正始十年(249)的高平陵之變,是司馬氏掌握曹魏政權的起點,到咸熙二年(265),司馬炎受禪,共計歷時16年。

曹魏元老對於高平陵之變和司馬炎受禪的態度並不一致,支持或同情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推翻曹爽的人,大多都不支持後來司馬氏取代曹魏。

這表明,魏末的政治演變不能簡單的劃為曹、馬兩黨之爭。

魏晉嬗代,僅僅是一場異姓革命,而非兩個不同性質統治階級之間的更替。

鼎革之後,曹魏政權的關係網絡基本被司馬政權承繼下來,兩個政權的基礎完全一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寒硯三國:三馬食曹與魏晉之際的政局

在魏晉南北朝的歷次禪代活動中,南朝在「篡一代」的高齡時期便完成了新舊王朝的禪代,曹魏、高齊、宇文周則分別在「篡二代」的中年甚至青年時期完成名義權柄的轉移,唯有司馬晉遲至「篡三代」的第四位主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