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之死探秘:是劉備借刀殺人還是諸葛亮失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長久以來,對關羽之死的原因,人們議論紛紛,眾說不一。

究其觀點主要有三類:一是關羽死於劉備的借刀殺人;二是關羽死於諸葛亮的過失;三是關羽死於性格「剛而自矜」(陳壽語)及被捧殺,等等。

應當說這些觀點,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道理,但筆者在認真分析後覺得似乎都沒有說全說透,僅是指出其一個或多個方面的問題加以剖析罷了。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關羽是否死於劉備的借刀殺人。

我們知道,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自小結契」,感情也好,仁義也罷,都不允許劉備在襄樊戰役「疏慢」到只作壁上觀,何況三國戰亂時期正是用人之時,關羽之死對劉備來說,顯然弊多利少,得不償失;更不要說關羽敗走麥城後,同時伴隨著損將失地的巨大風險。

這與《三國演義》塑造的劉備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形象相差甚遠,很是南轅北轍。

即便是與相關史料的記載,也頗有些不符。

其次,看看對關羽是否死於諸葛亮之過的分析。

無論在《三國演義》描繪中,還是在《三國志》記載里,諸葛亮無疑都是一位智者智慧的化身,雖然其一生唯謹慎,卻也作出了許多轟轟烈烈而被後人津津樂道的豐功偉績。

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在《史學集刊》上曾撰文指出,關羽之敗,敗在吳魏聯盟絞殺,但真正把關羽送上斷頭台的卻可能是自家人諸葛亮。

劉備、關羽「自小結契」,劉備絕不會「疏慢」到只作壁上觀。

而當時諸葛亮雖不能執掌軍政大權,但他明知關羽攻取襄樊條件並不成熟,且完全違背了《隆中對》提出的待「天下有變」,兩路北伐曹魏的戰略決策:然《三國志》正文及斐注中均未見諸葛勸諫的記載。

故得出結論,諸葛亮對關羽之死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筆者以為這種觀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具體理由下文會詳述。

再次,說關羽之死是他自身性格和所處環境造成的,雖有道理也不盡然。

關羽作為鎮守荊州的最高領導者,他的所作所為關係到整個戰役的勝敗與得失。

若以魏、蜀、吳三分鼎立的地理配置圖來看,荊州正好位於三國的中央交界地帶,因此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說過: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是兵家必爭之地。

按諸葛亮交付荊州軍團的戰略命令:「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天下不變,我亦不動,天下一變,我隨機而動,這是劉集團在荊州最好的方式。

然關羽卻有些輕視軍事統帥諸葛亮的規劃。

故《三國志》作者陳壽把其失敗原因歸之於關羽「剛而自矜」,從此定下了評論關羽的基調,後世論者多從這一角度出發,幾乎成了千人一口。

其實「剛而自矜」只是關羽個人的缺點,但把所有的責任都歸究於關羽的個人缺點上,有些不夠合理也不盡科學。

必竟戰役的勝利與失敗,這不是關羽一個人在遊戲,而是整個集團的角力,是整體素質、綜合國力的較量,作為戰時行為,不僅關乎指揮者的水平能力,也受著種種規定條令、組織紀律、系統管理等等要素的制約,不可能隨隨便便讓某個人任意妄為、主觀亂行。

因此,筆者在鑒於上述基本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的看法是:關羽之死,不是單個原因作用的結果,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局,是當時嚴峻形勢的必然。

據資料記載,襄樊戰役從建安二十四年7月開始,至12月結束,初期關羽連連告捷,打了許多勝仗,不僅水淹于禁七軍,甚至打得曹操都想要遷都;最終是因為曹操看到劉備坐大,孫權必不願,決定聯合孫權共同抗羽,才扭轉的局面;加上當時關羽下屬的糜芳和傅士仁投靠孫權,令得關羽腹背受敵,最後導致了關羽不得不敗走麥城,同年12月被俘,1月被殺。

若要說是劉備或諸葛亮想借刀殺人,顯然有些牽強。

試想,當時關羽打了許多勝仗,威震華夏,傳入蜀中的全是關羽勝利消息,到關羽敗走麥城至被俘殺只有短短不足一月時間,即使發覺關羽之師存在敗象,再想要發兵救援時間上很難保障(唐代詩人李白曾說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可見蜀中交通極為不便,一直到民國初才稍有改善),何況劉備也不會允許此時此刻有人做壁上觀。

故筆者私以為,有後人指責是諸葛亮借刀殺關羽有點過,至多算是見死不救。

從戰爭形勢突變看,確實諸葛亮發兵增援荊州似乎有些來不及;但若換個角度看,諸葛亮一生為謹慎,常常運籌帷幄的他,不可能對當時的戰役發展沒有多種謀略謀劃,應當有保全保障性的各類應變措施。

假如說諸葛亮能提前安排得力助手幫助關羽,很可能局勢就完全不同了。

當然,還需要考慮到,諸葛亮畢竟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一手去操縱整個戰役的演變過程。

諸葛亮也未必能「預測」到關羽開始會打得這麼漂亮,更不會「推算」出呂蒙會偷襲荊州,使關羽會輸得這麼慘。

關羽走麥城,肯定不是諸葛亮策劃的,只不過到了最後關頭,荊州已經丟了,敗局已經定了,再也無法挽回了,那就只能對不起關羽了(黑鍋就你一個人背吧)。

資料、圖片均來源網絡,如侵刪

本平台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瀋陽美的時代城,做最懂你的智慧裝修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何對關羽見死不救?真相曝光

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於漢室,還是存有「自取」之謀?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種種分析,卸下了諸葛亮頭上的歷史光環。關羽孤軍北伐,攻打襄樊,是戰略上的嚴重失誤。稍懂三...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為什麼說關羽之死是戰爭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

襄樊戰役從建安二十四年7月開始,至12月結束,初期關羽連連告捷,打了許多勝仗,不僅水淹于禁七軍,甚至打得曹操都想要遷都,最終是因為曹操看到劉備坐大,孫權必不願,決定聯合孫權共同抗羽,才扭轉的局面...

五虎將之首關羽是被諸葛亮借刀殺的?

小編覺得關二哥之死,有好幾種說法:其一:如樓上仁兄所言,死於潘璋手下馬忠! 其二,關羽是被諸葛亮借刀殺的?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襄樊戰役,雖然水淹七軍,成鎮華夏,但最終卻導致荊州失守,自身也為刊...

千古懸案:諸葛亮有沒有借刀殺關羽?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也是蜀漢歷史上的最大悲劇。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不發救兵的問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來不及去救。但因為《三國志》中沒有記載,所以後世對此也是猜測紛紛。然而到了...

關羽死亡之謎:竟是諸葛亮的見死不救?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