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謀略絕不輸周瑜,卻一直被人低估?諸葛亮隆中對,他早就提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陳思(作者原創授權)

魯肅是東吳著名的戰略家、外交家,受後世文學作品的影響,其忠厚長者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正史中,魯肅的形象與小說中所描述的存在一定差別。

史載「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同時還能「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貫」,顯然文武雙全,更似江湖好漢。

不過,魯肅最讓人稱奇的還是其戰略規劃,除了著名的聯吳抗曹方略,「榻上策」亦是為後世所稱頌重要方針。

而魯肅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養成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早年的豐富經歷,周旋於揚州使得魯肅較早地洞悉了天下形勢,從而為其戰略的實踐打下了良好基礎。

一、魯肅的早年活動

魯肅家境殷實,《三國志 魯肅傳》載魯肅「家富於財,性好施與」,與一般富戶閉戶自守的狀態不同,魯肅「不治家事,大散財貨,摽賣田地,以賑窮弊結士為務,甚得鄉邑歡心」,魯肅深知值此天下板蕩之際,財力不如人力,故而盡散家財為自己換取一定的武備和人脈。

尤其是指囷相贈(「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親結,定僑、札之分」)一事,為其進入東吳做了良好鋪墊。

此外,不同於小說中木訥的形象,早年的魯肅頗有遊俠之氣,曾經力辭袁術的任命「將輕俠少年百餘人,南到居巢就(周)瑜」,《三國志 魯肅傳》裴松之注引《吳書》亦記載「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招聚少年,給其衣食,往來南山中射獵,陰相部勒,講武習兵」,可見魯肅並非文弱書生,亦能騎馬射箭縱橫戰場,此種形象和東吳著名將領甘寧頗為神似(《三國志 甘寧傳》載:「(寧)少有氣力,好遊俠,招合輕薄少年,為之渠帥;群聚相隨,挾持弓弩,負毦帶鈴,民聞鈴聲,即知是寧。

」)

青年魯肅頗知亂世立身之道,故而廣泛結交豪傑,演習武藝,早年的經歷也讓魯肅清楚地明白亂世生存需要憑藉強大的自身力量,這也是之後魯肅選擇東吳、謀劃「榻上策」的基礎。

二、魯肅擇主引出的一樁歷史謎案

魯肅早年的經歷為其積累了大量人脈,曾經一度魯肅的好友劉子揚曾寫信給魯肅,勸其投奔當時地方的魁渠鄭寶(劉子揚與肅友善,遺肅書曰:「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急還迎老母,無事滯於東城。

近鄭寶者,今在巢湖,擁眾萬餘,處地肥饒,廬江閒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觀其形勢,又可博集,時不可失,足下速之。

」),後經周瑜勸說,魯肅最終放棄鄭寶轉投孫權(瑜謂肅曰:「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

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

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

」),此間,還引出一段歷史謎案。

此處的劉子揚和曹魏陣營的劉曄(字子揚)似乎是同一人物,但劉曄本傳的記載劉曄對魁渠鄭寶的態度卻和魯肅傳中迥然不同(劉曄本傳中劉曄對盤踞在當地的鄭寶勢力十分憂懼,最後設計親自誅殺了鄭寶)。

方詩銘先生認為,如果將《劉曄傳》和《魯肅傳》關於劉曄和鄭寶之間關係綜合加以探討,歷史真相應該如此:《魯肅傳》所載立業與魯肅書信,所表達的是劉曄對鄭寶的極其傾佩之情,這應該是真實的;《劉曄傳》所述,則是劉曄此後的諱飾,歷史真相併非如此。

對此,筆者亦有不同看法,《三國志 魯肅傳》中所謂劉子揚可能並非就是劉曄,一者,從稱謂上看,正統的歷史記載一般都是稱呼其姓名(劉曄),而一開始便以姓氏加字(劉子揚)的稱謂出現在嚴謹的歷史記載中極為少見。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魯肅和劉曄接觸並成為好友的可能性很大,但亦不排除此劉子揚非彼劉曄的情形。

二者,根據史料對劉曄其人的描述,其在識人上有過人之處,從之後劉曄對劉備、孟達等人的精準判斷都可以側面反應出劉曄的識人之明,而鄭寶作為當地豪強,其勢雖大但並無長遠建樹,故而以劉曄之能不太可能對鄭寶極為推崇和仰慕。

雖然這樁謎案孰是孰非最終並無定論,但筆者認為,此正透露出魯肅和劉曄二人不同的個性,魯肅慷慨好施又樂意結交豪傑,有輔佐明主割據一方的壯志,劉曄則謹小慎微(「曄睹漢室漸微,己為支屬,不欲擁兵」,此外結合其在曹氏祖孫三代的表現亦可看出劉曄一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希望倚仗強大的力量發揮自身的才智。

雖然魯肅、劉曄二人都頗有才具,但從現存的歷史記載中能夠看出,二人的行事風格迥然不同。

也正因為性格的原因,同為揚州智謀之士的魯肅和劉曄最終分道揚鑣,劉曄終其一身皆以智囊的身份出現在歷史舞台上,而魯肅則更兼文武之道,成為了著名的東吳四英督之一。

三、魯肅的榻上策

魯肅投奔孫權之後,與孫權攀談,深受孫權器重,孫權「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

因密議曰:『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君既惠顧,何以佐之?』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

何者?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這就是著名的榻上策。

魯肅的榻上策不亞於之後諸葛亮的隆中對,他為孫權系統分析了當時的局勢,提出了先割據江東後奪取禁止再尋找時機占據長江以南的戰略步驟,與東吳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計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魯肅的榻上策開闢了東漢末諸侯爭霸的另一條道路,即利用地緣優勢,採取觀望的姿態,培植自身勢力伺機稱霸,這與以武力征服江東的孫氏的創業歷程十分吻合。

在筆者看來,魯肅屬於年輕的、有遠見的開明地主,與同陣營的張昭這類傳統名士相比,魯肅沒有太多的名士情結,和同輩的揚州優秀人士劉曄相比,魯肅則沒有劉曄的宗親包袱,因此魯肅在戰略思維上能夠跳出傳統「尊王攘夷」的束縛,更加大膽挖掘自身的優勢(地緣)。

此外,魯肅正值壯年,思維活躍,感想敢做和剛剛執掌父兄基業的孫權正好意氣相投,因此,在張昭「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雲肅年少粗疏,未可用」的情況下,孫權仍然「不以介意,益貴重之」。

魯肅的早年「招聚少年」、「講武習兵」的活動使其熟知身處亂世必須要掌握武裝力量,同時,多次於揚州之間周旋也促使魯肅深諳江東地理的優勢。

加之魯肅慷慨豪爽之個性,與一般的儒門士子及地方豪強不盡相同。

因此,他能夠憑藉自身的智慧和經驗探索出一條相對適合江東孫氏發展的道路並為之努力付出和實踐,事實也證明,魯肅的戰略方針為東吳長期割據江東起到了積極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諸將,魯肅為首,夢三國老好人魯肅

說起東吳諸將,大家想起最多的無出江東四英。其中,周瑜「長壯有姿貌」。其人「雄烈,且膽略兼人」。助孫策奪取江東,破曹操與赤壁,攜威猛之師下南郡等地。呂蒙,「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陸遜...

問鼎天下,患得患失,夢三國的東吳觀

從東吳的發展歷程來看,孫策到孫權,東吳的戰略方針發生了本質的改變. 孫策時期,策借袁術之力,承先父遺志,轉斗江東,開創東吳基業,同時也為後來吳國赤壁爭雄奠定了基礎.當時孫策清楚的看到,中原群雄割...

淺論三國,東吳豈是偏安一隅

三國時代,大浪淘沙,數不盡的風流人物,齊聚一堂,演繹出一個精彩絕倫的時代,令無數看客佇足觀看。在大多數人眼裡,東吳只是跳樑小丑,搖擺在魏蜀之間。孫權則是守成之主,繼承父兄遺業之人而已。今天小編就...

魯肅提出的榻上策,與諸葛亮隆中對不謀而合?

諸葛亮曾提出一套頗具遠見的戰略規劃,稱隆中對,但其實在此之前,魯肅也有類似的戰略,稱之為吳中對。由於是孫權與魯兩人在榻上對飲時提出的,也叫做榻上策,榻上策的中心思想是,只要孫權能在江東站穩,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