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的死,直接導致劉備統一中原無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白手起家的劉備得到諸葛亮和龐統,堪稱幸運,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規劃堪稱絕妙,占領荊、益二州,然後等天下有變,兩路出兵,北定中原,統一天下。

劉備讓諸葛亮鎮守荊州,在大後方足兵足食;讓龐統和自己進取益州,開疆破土,一內一外,也堪稱絕妙,然而,龐統的死,給劉備造成重大影響,也可以說,龐統的死,直接導致劉備統一中原無望,讓諸葛亮恢復漢室的理想成為泡影。

諸葛亮的才華,自然不用細說,他每自比管仲和樂毅,可見對自己能力非常自信。

而龐統也是很有才的,當時的名士司馬徽和龐統交談之後,誇讚龐統是南州士人之冠冕,也就是出類拔萃的人才。

《三國志 龐統傳》: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

龐統當時的名氣,都傳到了東吳,周瑜幫助劉備取得荊州以後,周瑜不久病死了,龐統送喪到了東吳,東吳的人很多都知道龐統的名氣。

可見,龐統是有很名的。

《三國志 龐統傳》:吳將周瑜助先主取荊州,因領南郡太守。

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

就連魯肅也極力向劉備推薦龐統,說龐統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人才,不是治理一百里範圍的縣令之類的人,而是必須要重用的,諸葛亮也同樣勸說劉備,劉備見到龐統,談論之後,非常欣賞他,就重用了。

《三國志 龐統傳》: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

諸葛亮和龐統這兩個頂尖人才,如果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計劃,「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說不定,兩下出兵,北伐就成功了。

遺憾的是,龐統在進取益州,率兵攻雒縣時,中箭而死,折損劉備一臂,也引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龐統死後,劉備無奈,只得把諸葛亮從荊州調來,留下關羽鎮守,直接導致關羽丟失荊州,劉備無法再從荊州出兵,不能和益州同時兩處進攻曹魏,這也直接導致諸葛亮的「隆中對」成了泡影。

不僅如此,龐統死了,也直接導致荊州丟了,關羽被殺,關羽死了,又間接導致張飛被殺,然後,又導致劉備伐吳失敗,蜀漢元氣大傷,劉備也死了。

此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五次北伐,無功而返,最終病死五丈原軍中,留下千古遺憾。

當然,統一中原要靠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鎮守荊州,荊州就不會丟,關羽、張飛、劉備都不會那麼早死,蜀漢擁有荊、益二州,大力發展經濟,以此做基礎,發展軍事,然後再按「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兩路出兵北伐,統一中原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程序猿話歷史

劉備堅持攻打東吳,並非要為關羽報仇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和大多數人的印象里,劉備傾蜀漢全國之力攻打東吳,是為了給死於東吳之手的義弟關羽報仇。我卻認為,劉備之所以出兵攻吳,並不單純是為了給雲長報仇...

劉備讓趙雲督江州,為何不讓趙雲督荊州?

趙雲是三國蜀漢名將,和關羽、張飛等人一樣,同為劉備手下大將,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讓張飛鎮守閬中,讓趙雲督江州(現在的重慶),但為何不讓趙雲督荊州?趙雲督江州能勝任,為何不能督荊州?

龐統作為謀士,劉備根本就不應該讓他攻城!

劉備作為漢末三國時代的英雄,一生犯過很多錯誤,但是,在用人上比較有獨到之處,特別是能夠因人而異,任用人才,比如,讓魏延鎮守漢中,告誡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等,但是,劉備在用人過程中,也犯過一個致命的...

失去龐統,對劉備意味著什麼?統一無望?

劉備作為三國蜀漢政權的建立者,之所以能建立蜀漢,是任用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不僅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這樣有才的謀士,也任用了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和魏延等一大批作戰勇猛的武將。在劉備的謀士...

劉備失去龐統,造成諸葛亮恢復漢室成為泡影!

白手起家的劉備得到諸葛亮和龐統,堪稱幸運,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規劃堪稱絕妙,占領荊、益二州,然後等天下有變,兩路出兵,北定中原,統一天下。劉備讓諸葛亮鎮守荊州,在大後方足兵足食;讓龐統和自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