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為什麼偏偏是袁紹當上了盟主而不是其他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董卓獨霸超綱,荼毒天下,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這種倒行逆施和胡作非為引起了各地諸侯的公憤,也可以說是嫉妒。

董卓禍亂朝綱

公元190年,渤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長沙太守孫堅、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遣、濟北相鮑信同時舉起了大旗,組成聯軍,並公推袁紹為盟主。

這支軍隊由於他們的駐地都在函谷關以東,因此被稱為「關東義軍」,簡稱「關東軍」。

而董卓的部隊則叫做「西北軍」。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這些擁有自己軍隊的州牧、刺史、太守們連朝廷都指揮不動他們,為什麼會共同推舉袁紹為盟主呢?

第一,袁紹出身高貴,他的家族號稱「四世三公」,就是他這個家族有四代人連續地擔任了「三公」的職務,我們知道在東漢「三公」這個職務的地位是很高的,僅次於皇帝的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袁家一連四代人,就是袁紹以上太祖、高祖、祖、父這四輩都有出任這樣官職的人,在官場上是炙手可熱的顯赫家族。

第二,袁紹自己一表人才,長得非常漂亮,身材挺拔,在古代相貌是很重要的,另外袁紹聰明伶俐能說會道,也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和當時的名流、士大夫都有來往。

更重要的是袁紹因為反對董卓,而聲名大振。

董卓進京以後就琢磨著換皇帝,他要廢掉當時的皇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因此找袁紹商量。

為什麼找袁紹商量呢,因為袁紹的叔叔當時是太傅,想讓太傅袁隗來支持一下這個事情。

不料當場遭到袁紹的拒絕,皇帝豈是你一臣子說換就換的嗎?董卓這個土匪勃然大怒,就大罵袁紹,豎子,天下之事難道不是咱家說了算的嗎?你想試試咱家的刀快不快嗎?當時袁紹是軍官,按照制度軍官開會是可以帶刀的,董卓把刀拔出來這麼一罵,袁紹唰一把把刀拔出來,一把橫過來橫在胸前,刀刃對外刀背對內,說天底下難道只有董大人的刀是快的嗎?然後後退,退出會場,連夜逃出京城。

太傅袁隗

但盟主袁紹也是徒有其表,首先他這個人沒有政治頭腦。

請董卓入京就是袁紹的鬼主意,誰知請神容易送神難,跟何況是凶神惡煞的董卓,不過當時是有人堅決反對請董卓入京的,這個人就是曹操,曹操認為閹宦之禍古今皆有,根本原因就是皇帝寵信他們,若沒有皇帝護佑他們,悄悄遣一小吏即可付之牢獄,而請外軍董卓入京卻萬萬不可,因為那是引虎驅狼之計,其結果必定是虎患大於狼害,我們從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曹操和袁紹的政治水平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酸棗會盟的盟主並不是袁紹而是另一個人

《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寫道曹操到陳留郡招募義兵,向各州郡發出矯詔,號召大家起兵反對董卓。渤海太守袁紹收到檄文,前來與曹操會合。總共有十七鎮響應。

三國:十八路人馬為何連一個草包都打不贏?

陳班長導讀:東漢末年,董卓篡權,民不聊生,天下紛紛為之討伐。在曹操的號召下,十八路諸侯齊聚洛陽,共同討伐董卓,聲勢之浩大前所未有。但不曾想到的是,這支看似十分強大的隊伍,竟然連個董卓都打不贏,沒...

董卓禍亂敗朝綱,諸侯討伐誅叛黨

董卓奉詔率軍開赴洛陽以後,燒殺搶掠,讓大漢王朝最後一點殘光變得更加昏暗了。當時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昏庸無道,喪盡天良。在三國演義中,由曹操發起的反董卓聯合軍可謂聲勢浩大。瞬間集合了十八路諸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