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蜀漢傳奇大將,因為射了一隻猴子,而預言自己將要死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劉備稱帝之後的第二年,率兵征吳,這是繼襄樊之戰後,第二次蜀漢和東吳之間大規模戰役,最終的結局是劉備慘敗,蜀漢漢權受到沉重的打擊,不僅損失大量士兵與物資,還有多名將領陣亡。

尤其是劉備的病逝,導致蜀漢政權搖搖欲墜,國內叛亂四起。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蜀漢有一個人站了出來,成功挽救蜀漢這次危機,他到底是誰呢?

此人是蜀漢的傳奇名將,在蜀漢的存亡關頭,出使東吳,說服了孫權,給蜀漢迎來了喘息之機,也將三國延續了40年。

這個人就叫鄧芝。

鄧芝,字伯苗,東漢名將鄧禹之後,義陽新野人,因為中原內亂,鄧芝入蜀避禍定居,在劉備入川的時候,被劉備看中,擢升他為郫令,後升遷為廣漢太守。

任內清廉、嚴謹,頗有治績,於是入朝為尚書,屬於一能臣。

公元221年,孫劉聯盟破裂,劉備東征伐吳,慘敗,223年,劉備病逝白帝城,可以說是雪上加霜,諸葛亮正為是否立即發喪而發愁,擔心曹魏和東吳聯合起來,趁此機會,直接給予蜀漢政權致命的打擊。

就在蜀漢即將傾頹的時刻,鄧芝站出來了,對諸葛亮說:「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吳好。

」 這句話,無疑再次提醒,跟東吳重修舊好,連吳抗曹。

諸葛亮一聽,頓時心中一亮,於是乎派遣鄧芝出使東吳,與孫權共商聯盟大計。

畢竟剛剛大戰過一次,孫權怎麼可能親信蜀漢的使臣呢,所以「不時見芝」,鄧芝就主動要求見孫權,孫權就告訴鄧芝:「他是想與蜀和親的,但是夷陵之戰讓雙方兩敗俱傷。

如果魏進犯蜀,蜀無法自保,和蜀聯合的吳也會受到牽連。

」 《三國志》記載:「孤誠願與蜀和親,然恐蜀主幼弱,國小勢偪,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猶豫耳。

」 孫權很直接很誠實的表達的了自己的顧慮點。

面對孫權的提問,鄧芝的回答非常巧妙,史料記載:「吳、蜀二國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諸葛亮亦一時之傑也。

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併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大王今若委質於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內侍,若不從命,則奉辭伐叛,蜀必順流見可而進,如此,江南之地非復大王之有也。

簡單的意思就是:蜀國和吳國都有山川大河的天險可守。

在兩個國家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後,吳國作為弱者聯合曹魏,必將被對方提出人質的要求,這自然是吳國無法接受的。

如果吳國不接受曹魏的條件,對方很可能會藉機討伐。

同樣勢弱的蜀國,自然也會藉機伐吳。

到那個時候,這片土地可能就沒孫家什麼事了。

鄧芝,這是大實話,同時也存在一點點威脅的味道。

因孫權被鄧芝這番話,孫權心服口服,並且規定,東吳和蜀漢之間的聯盟,一定要鄧芝親自來才行。

而鄧芝的這次外交事件,又再度將瀕臨毀滅的蜀漢成功的保住了,同時重新使蜀漢和東吳可重歸於好,讓三足鼎立的局勢又延續了40年,直到蜀漢滅亡。

而鄧芝本人,也跟隨諸葛亮北伐,為將二十多年,賞罰明斷,體恤士卒,延熙六年(243年),遷車騎將軍,後授假節。

平定涪陵叛亂。

延熙十四年(251年),病逝。

在擔任江州都督時期,孫權多次互致問候,饋贈豐厚的禮物。

根據《華陽國志》,又一次鄧芝出征,看見緣山有許多黑猿,鄧芝又好弓弩,便親手射猿,一箭便中。

猿拔出箭矢,卷樹皮、樹葉塞住創傷。

鄧芝說:「唉,我違背物種的天性,我將死了!」 不久,鄧芝真的死了,終究其一身,不虧為一代傳奇名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效力於曹魏、東吳、蜀漢三支諸葛氏的不同結局

一說到三國諸葛一脈,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諸葛亮,對於諸葛亮這位中華民族偶像級別的人物,自然不必多說,其實除了蜀漢的諸葛亮,還有東吳的諸葛瑾,曹魏的諸葛誕都是當時的大佬級人物,下面就來細說三個不...

攻心為上,三國兵不血刃的完美戰役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連年征伐,民不聊生。而三國歷史出現了兩次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例。1.諸葛亮平定南中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平定叛亂而對南中蠻族發動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被稱為南中平定...

揭秘:三國中長壽的四大名將

三國時期可以討論的話題有很多,類似小編標題這種的就能找出一大堆來,像什麼三國死得最慘的名將,三國被歷史遺忘的名將,三國死得最窩囊的名將,三國綽號最霸氣的名將等等。這裡小編將會從誰活得更長久來說說...

細說三國孫劉聯盟的始末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時三國時期有名的兩次戰役,表面上看這兩次戰爭是軍事力量的比拼,實質上外交上的博弈也尤為重要。對於劉備來說赤壁之戰的勝利是占盡了孫吳的光,雖然孫吳一方也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才和劉備結...

三國成語故事:共為唇齒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鄧芝傳》,時間是蜀漢後主建興元年(公元223年),主人公為蜀漢尚書鄧芝和吳主孫權。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