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台詩案」

文章推薦指數: 81 %
投票人數:11人

烏台詩案/鍋刀

東坡先生蘇軾,我特別特別特別喜歡。

用今天的話說,這個人逼格可上可下,高時上九天攬月,低時下五洋捉鱉。

從小就是個天才,加上自己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所以寫文章、作詩詞,寫字畫畫,樣樣精通。

他的祖先叫做蘇味道,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自己訓練成了一個大吃貨:吃魚喝酒已不夠,還要吃蛤蟆,吃蝙蝠,吃果子狸……結果吃到痔瘡在身,菊花噴血。

嘴上說這不能吃,那不能吃,但身體還是很誠實的。

中國歷史上的文化人不可勝數,但是像蘇軾這種天賦高、學習好,樣樣精通的還不是很多。

在21歲那年,他沒有忙著像其他屌絲青年那樣,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校園招聘會,而是千里迢迢,進京趕考,並在語文壓軸題中寫了一篇叫做《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議論文。

當時的閱卷老師是大宋王朝著名的文壇一哥: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翰林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歐陽修老師。

歐陽老師看到這篇文章以後,說:「讀此文令人汗如雨下,老夫都濕了,真TM爽!」文章裡面還用到一個連歐陽老師都不明白的典故,他去問蘇東坡這個典故哪兒來的,蘇東坡回答說:「我不知道,胡編的!」還是屌。

文化界大佬歐陽修很捧蘇軾,很快他就火得不要不要的。

當時每發一張新專輯,立刻就會成為洗腦神作,長期霸占閱讀排行榜首位。

年輕的蘇軾也感覺自己很牛逼,看看周圍那些戰五渣都能建立功名,特別鄙視他們。

所以在首都文藝界混出名堂以後,他也開始積極參加政治活動,準備從文藝界向政治界轉型。

這時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大人物,王安石。

王安石已是當朝宰相,從宋神宗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開始,他主導了一系列改革,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熙寧變法」。

王安石同志的變法目的雖然是為了讓祖國變得更加強大,但是方法略顯激進,所以當時像歐陽修、司馬光這樣的政界大佬都不屌他,和他唱反調,後來歷史書把這群反對黨統稱為「舊黨」。

其實舊黨不舊,他們只是反對王安石那種激進的做法。

比如他推行「保甲法」,在農村抓壯丁去當兵,很多農民為了躲避,自殘身體。

山東一千多人進京上訪,在他家門前鬧事。

種種跡象表明,王安石當時的變法其實就是在搞大躍進。

蘇軾也是「舊黨」之一,他感覺王安石這哥們兒就是在亂搞,於是寫了一封《上神宗皇帝書》給皇帝,長達七千多字。

他極力反對王安石的「驟變」,而是主張從吏治入手,先治官而非擾民,實施「漸變」政策。

這樣一來,王安石心裡很苦,不高興了,有人就順勢去彈劾蘇軾。

蘇軾覺得自己得罪了這群「走極端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在京城混不下去,便提出知識青年要到農村中去,接收貧下中農再教育,主動要求外放下鄉,去了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各種州歷練。

王安石一看朝野上下,都和他唱反調,無人可用。

就提拔了一群支持變法的「新進勇銳」之人,比如呂惠卿、曾布、李定以及後來的蔡京等人。

這些人大多數都抱著政治投機心理,希望能在變法過程中往上爬,至於是不是真心實意為國家百姓著想,很難說。

後來王安石的兒子王雱,33歲就因病早逝。

王安石心灰意冷之下,感覺自己干不下去了,於是再度辭職,遠離了北宋的政治中心。

王安石罷相,中央領導班子換屆以後,政治紛爭越來越激烈。

而在這種紛爭中,起著關鍵作用的一個機構,叫做御史台。

御史台是中國古代的紀委,專門負責監察官員言行。

這個機構從漢代開始設立,因為當時御史台外種了許多大柏樹,樹上住著許多烏鴉,並且這些官員一旦開口就意味著壞事兒來了,所以大家都說御史台的官員是「烏鴉嘴」,而御史台久而久之也就被稱為「烏台」。

在北宋時期,紀委御史台與政協諫院合二為一,成為「台諫」。

王安石退休以後,他的支持者御史中丞蔡確頂替了他的位置。

蔡確有個特點,以興大獄為能事,就是喜歡搞事。

當時雖然是新黨掌權,但是舊黨畢竟集合了一群大佬,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新黨為了徹底打擊國內外反對派的囂張氣焰,便準備先幹掉一個代表人物,再圍繞著他把背後一串串人都搞定。

當然,這個代表人物就是我們的蘇東坡先生咯。

其實啊,你要說蘇東坡是躺著中槍也不過分。

因為中央政治鬥爭雖激烈,但是蘇東坡都下放民間,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多年。

可是,中國的知識分子和門衛大爺有一個共同愛好,就是喜歡針砭時弊,討論國家大事。

所以雖然人在外地,但是寫了許多帶有勸諫性的詩詞文章。

當然,這種勸諫是善意的,而不是惡意的譏諷誹謗。

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中央新黨領導班子開始行動了。

宋神宗還是很信任蘇東坡的,無奈從蘇軾的《湖州謝上表》開始,御史台的人說他在文中譏諷朝廷和新黨,輪番彈劾他。

比如,當時錢塘有個秀才叫王復,他在鄉間行醫,口碑很好。

當時他家門口有兩株大檜樹,蘇軾就寫了《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詩給他,其中有一句是:「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

」本來是說檜樹高大堅韌,是因為他的根扎得很深很直,只有地下潛伏的龍才知道。

宰相王珪就在皇帝面前說,皇帝您可是飛龍在天,蘇軾他偏要去說地下的龍才知道一切,這不是人臣該做的事情。

幸好皇帝信任蘇軾,說文化人寫作都這樣,哪裡有那麼多隱喻,別瞎鬧。

而因為這首詩告發蘇軾的人,叫做沈括,就是那個寫《夢溪筆談》的人。

又比如,蘇軾曾經給弟弟寫了一首詩《戲子由》,這首詩很長,內容也特別有趣,裡面有很多他自嘲的內容,其中有一句「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是說自己讀書時沒用《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不是很用功,對當時的核心價值觀理解不到位,所以無法輔佐皇帝成為像堯舜那樣的明君。

御史舒亶就說,這是諷刺皇帝昏庸,沒有執行力,簡直該死。

總之,新黨絞盡腦汁地搜集了許多這類詩句,猛摳字眼,大興文字獄,肆意曲解蘇軾的本意,力圖把蘇東坡塑造成一個反黨反國的反動形象。

元豐二年七月,中央派人來抓他,「如驅犬雞「,完全不顧及他長期以來在廣大吃瓜群眾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蘇軾臨別妻子時,現場講了一個笑話,才緩和了當時凝重的氣氛。

在被押解送往京師的路上,自覺死定了,渡江之時一度想投水自盡,無奈押送官對他看得緊,才沒有遂了他的心愿。

入獄以後,紀委不斷審問他,他也不斷為自己辯護。

他不卑不亢,說自己確實在許多作品中議論新政,但是從來沒有譏諷誹謗朝廷。

在獄中,他與外面的世界隔絕,自己前途未知,就與每天送飯的長子蘇邁商定,以後每天都送肉和菜,如果一旦自己被定為死刑,就只送魚肉來。

有一天蘇邁有事,就託付親戚去送飯。

親戚不知約定,恰好送了魚進去,東坡先生當時就嚇尿了,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就給弟弟寫了兩首絕命詩,其中一句「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更是深深表達了自己對兄弟的感情。

十月中旬,御史台整理了數萬字蘇軾的供詞材料,並把那些擁有「譏諷文字」的蘇軾的好友也牽涉進來,包括司馬光、王詵、蘇轍、黃庭堅等在內共計29位大臣名士。

李定、舒亶等人不把蘇東坡搞死,誓不罷休。

可是大宋建國之始,太祖重文輕武,立下誓約,除非謀反叛逆之罪,一概不能殺大臣。

再加上宋神宗也深知蘇軾的才能,知道他沒有什麼謀逆之心,所以舉棋不定,不知道該拿他怎麼辦。

這個時候,太皇太后曹氏重病在身,又要過生日,神宗是個特別孝順的孩子,他就想大赦天下。

曹太后就說,大赦天下就不用了,只要放了蘇軾就足夠了。

以前仁宗看到蘇軾和蘇轍兩兄弟的策論文章,高興無比,說他又為子孫得到了兩位太平宰相。

你一定要珍惜他,等他沒了你會追悔莫及的。

除了曹太后以外,當時諸多知名人士大V也站出來為蘇軾辯解。

宰相吳充就說,以前禰衡脫了褲子,擊鼓罵曹操。

曹操心眼那麼多,禰衡尚且還能為他所容。

皇帝你要是把蘇軾殺了,連心機boy曹操都不如。

還有幾乎快人被人遺忘的王安石,他退居金陵,聽說昔日政敵蘇軾下獄,幾乎要被殺頭,趕緊寫信給皇帝,說現在太平盛世,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怎麼能殺掉這麼一個有才的人呢?在多方營救之下,宋神宗終於沒有治蘇東坡大罪,而是把他貶為黃州團練副史,讓他掛職在黃州。

每個月公家給他繳五險一金,領著低保養他,實際上賦閒在家,不管事兒。

持續近四個月的牢獄之災,告一段落。

這件事的前前後後,就是所謂的「烏台詩案」。

詩案成為蘇東坡一生的轉折點,他的處世之道、人生態度、文學風格自此發生極大轉變。

而造成這樁詩案的起因究竟是什麼呢?很難說,畢竟歷史永遠與政治混搭,泥沙俱下。

但是蘇軾的弟弟蘇轍的一句話,可能道破其中玄機:

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王安石和蘇東坡:是真名士自風流——黃佐鴻

王安石和蘇東坡是北宋兩位著名的文學家,同為唐宋八大家。王安石還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二人早年因為政治主張的不同,互為政敵,蘇東坡也因阻礙王安石變法,遭到貶官。雖然二人互在政治上爭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