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蘇東坡作為北宋的文壇領袖,仕途卻坎坷艱難,只因為他太笨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蘇東坡是何許人也?對於這個人,讀過書的大家都知道吧,小時候背他的詩歌散文可不少哦,就連我們吃的東西裡面還有用他名字命名的「東坡肉」呢。

但是,這麼一個作為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的大人物,在仕途上卻是坎坷艱難,甚至可以用搞笑來形容,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太笨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就聽小編來給大家講一講。

蘇軾,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他在宋神宗的時候到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任職。

後來,因為「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在宋哲宗即位後,擔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到晚年的時候又因為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

最後在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病逝在去常州的路上。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

在詩作方面,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

在創作的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

而他又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

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局限於新政,也未局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在文章方面,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並重。

他很推崇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著眼的。

但是蘇軾的文道觀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獨特性。

史論和政論雖然表現出了他非凡的才華,但雜說、書札、序跋等議論文,更能體現蘇軾的文學成就。

這些文章同樣善於翻新出奇,但形式更為活潑,議論更為生動,而且往往是夾敘夾議,兼帶抒情。

而他的散文在宋代與歐陽修、王安石齊名,但如果單從文學的角度來看,蘇文無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在書法方面,他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

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徐浩、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自成一家。

在繪畫方面,他又擅長畫墨竹,且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而且明確地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對以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相傳蘇軾的作品當時就馳名遐邇,在遼國、高麗等地都廣受歡迎。

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蘇軾作品的流傳,但是禁愈嚴而傳愈廣。

到了南宋黨禁解弛,蘇軾的集子又以多種版本廣為流傳,以後歷代翻刻不絕。

在「唐宋八大家」中,他和自己的老爸蘇洵,兄弟蘇澈就占了三個位置。

真是一門奇才。

嘉祐元年,蘇軾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就得到了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詩壇宿將梅堯臣的賞識。

於是,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讓蘇軾聲名大噪。

正要當他大展身手的時候,不巧蘇軾的老媽病逝了,沒辦法只能回家奔喪守喪。

守喪回來以後,蘇軾又中了制科考試。

因為北宋自建國以來,制科考試入三等的只有吳育和蘇軾二人,而蘇軾兩次制科考試均入三等,所以當時蘇軾成為了百年來的第一人。

所以,蘇軾也就這麼輕鬆的就當了官。

當官沒幾年,蘇軾的老爸蘇洵也掛了。

於是,他回家守孝三年。

三年之後,蘇軾還朝。

可這時候,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

蘇軾的師友們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

於是,蘇軾就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

這讓變法的王安石非常的憤怒,就在宋神宗面前陳說蘇軾的過失。

迫於壓力,蘇軾只能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

三年後,蘇軾又被調往密州任知州。

後來,他又在徐州任知州。

沒過多久又調為湖州知州。

可就在這時候,四十三歲的蘇軾在湖州上任後,他給宋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本來是例行公事,但蘇軾作為詩人,在文章中難免會加一些情感色彩,沒想到被變法的新黨派抓住了把柄,利用他寫的文章指責蘇軾對朝廷的不滿,對皇帝的不忠,瞬間,朝堂上下一片倒蘇之聲。

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就逮捕了,解往京師。

而這件事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

烏台詩案這一巨大打擊成為了蘇軾一生中的轉折點。

新黨派們非要置蘇軾於死地不可,救援活動也在朝野同時展開。

不但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

就這樣,他躲過一劫,被貶黃州。

此時蘇軾心灰意冷在,在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還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詩詞歌賦,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

而「東坡居士」的別號也就是在這時起的。

幾年後,蘇軾又被調到汝州就任。

沒想到在去的路上,他的小兒子又不幸夭折了。

因為路途遙遠,路費也沒有了,加上喪子之痛,於是蘇軾就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

就在他南返常州時,宋神宗又駕崩了。

於是,宋哲宗即位,高太后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

而蘇軾就被召還朝。

回到朝廷的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拚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他又向朝廷提出諫議。

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

這個舉動,使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

而蘇軾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所以他再度自求外調。

來到杭州的蘇軾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還帶著西湖人民築成了「蘇堤」。

可沒多久,他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調往潁州任知州,一年後又任揚州知州,接著又調到定州任知州。

後來,高太后去世,哲宗執政,新黨再度執政,蘇軾又再次被貶至惠陽。

最後,在宋徽宗即位後,蘇軾又復任朝奉郎。

就在北歸的途中,六十五的蘇軾病逝。

一個作為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的大人物,在仕途上卻是坎坷艱難,每次升官了又被貶官,也是搞笑。

一代才子一生中反反覆復的升官降級,就仿佛上天在和蘇軾開玩笑一般,給他希望又給他絕望,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太笨了。

如果蘇軾能夠變通,換個方式在朝廷中生存,是否歷史又會改寫。

要知道,社會的現實和殘酷是多麼地無情,如果你不懂的圓滑和變通,是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的,而蘇軾的這一生也正好說明了他並不適合當官,更適合做一個自由自在的大文豪。

如果你有什麼想說的或者想分享的,請在下方留言聯繫小編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

在回黃州的路上,蘇軾心中百感交集,憤恨?屈辱?還是無奈?還是都有吧,回想自己曾經是多麼的榮耀,得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年紀輕輕就已經名動京城,「一門父子三詞客」更是傳遍天下。而自己也想...

蘇軾北宋書法家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

王安石和蘇東坡:是真名士自風流——黃佐鴻

王安石和蘇東坡是北宋兩位著名的文學家,同為唐宋八大家。王安石還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二人早年因為政治主張的不同,互為政敵,蘇東坡也因阻礙王安石變法,遭到貶官。雖然二人互在政治上爭鬥,但...

詩人蘇軾的生平

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於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應試。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 歐陽修,...

蘇軾在當時到底有多牛?

假如你百度蘇軾的話會得到,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

蘇軾一生為何一貶再貶?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首《江城子·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