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真的高士,三國志中排位靠前演義中卻一筆帶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熟悉三國歷史人物的朋友當,關於一個人大家肯定不會陌生,那就是華歆。



無論是在《三國演義》當中,還是在各類有關三國題材的電視劇中,華歆都是作為逼迫漢獻帝退位的反派角色存在的。

尤其是在新三國當中,華歆當庭欺壓漢獻帝更是讓人感慨萬千,四百年大漢也終將走到盡頭了。

說到華歆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一個故事了,那就是——管寧!

管寧是北海郡朱虛縣(今山東省安丘、臨朐東南)人,祖上還是大名鼎鼎的管仲,可惜年代久遠到他這一輩的時候,已經是家道中落了。

以至於管寧父親去世時,親戚兄弟們憐憫他孤獨貧困,都贈予他治喪的費用。

不過年僅十六歲的管寧出人意料地沒有接受這筆饋贈,而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安葬了父親。

從中看出小小年紀的管寧已經表現出不同於尋常人的地方。

後來管寧就和華歆、邴原一起去外郡讀書。

三個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當時的人把他們比為一條龍,華歆是龍頭,邴原是龍腹,管寧是龍尾。

讓人沒想到的是有一次,華歆和管寧兩人同坐在一張坐席上讀書,有達官貴人坐車從門口經過,管寧照舊讀書,華歆卻放下書本跑出去看。

管寧就割開蓆子,分開座位,說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這就是著名的管寧割席的故事。

其實說起來華歆本來就沒有什麼錯,只不過去湊湊熱鬧而已。

不過,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兩個人人生志向的不同。

黃巾起義之後,管寧感覺到中原已經是個是非之地,因此選擇了前往遼東。

當時的遼東聚集了大量的從中原來逃難的人。

他們大多居住在靠近海邊的南部,管寧則一反常態的跑到人煙稀少的北部住了下來。

結果普通老百姓一致認為那應該是個風水寶地,大家蜂擁而至,抬高低價。

由此可見,管寧在當時老百姓眼中已經是一個大知識分子了。

幾年之後曹操平定了中原一帶,而遼東卻開始危機四伏。

公孫康死後,他的弟弟公孫恭接手了遼東一帶。

可這公孫恭不但沒有什麼能力,還沒有生育能力,偏偏這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卻是個才智出眾的猛人。

管寧感覺到大事不妙,準備跑路了。

這時公孫恭親自趕來送行,並送上大量的服飾寶器。

管寧又一次展示了自己的高風亮節,把自來到遼東起公孫家送的所有東西都保存了下來,等到走的時候一併奉還。

回到中原之後,曹丕曹叡又多次下詔請他出仕,管寧卻推辭年紀大了。

後來曹叡詢問青州刺史程喜:「管寧究竟是守節自高呢,還是老病萎頓呢?」程喜上報說:「管寧有個鄰居叫管貢,臣常常讓他探聽消息。

管貢說:『管寧常常戴黑色帽子,穿著布衣布裙,隨季節不同或單或夾,出入於內室外庭,能憑藉手杖走路,不須扶持。

一年四季的祭祀,總是自己強力支撐,改換衣服,著粗絲棉巾,穿著過去在遼東時所有的白布單衣,親自布置食物供品,跪拜行禮。

』臣下揣測管寧前後推辭謙讓的意思,只在於認為自己生長在隱居潛逸中,年紀老邁,智力衰退,所以安於休息,每次都謙遜退讓。

這是管寧志向行事所一定要保全的,不是故意矯情以顯示自己的高尚。

後來曹芳又想去請管寧出仕,沒想到管寧已經去世了。



陳壽評價管寧淵雅高尚,確然不拔,在亂世之中依然能夠堅持聖人之制,著作《氏姓論》一書來教化人民,管寧也是三國時代少有一位真正的高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歪讀三國40回 三國三大隱士的商業秘密(下)

「之前兩回我們分別介紹了三國時期的兩大隱士:司馬徽、胡昭。人稱水鏡先生的司馬徽作為司馬懿的遠方親戚,卻為劉備推薦司馬家族一生當中最大的敵人諸葛孔明;而另一位三國時期的孔明先生(胡昭,字孔明),則...

管寧,亂世中的精神標杆

在三國這樣動盪的年代。一些品行高潔的君子出淤泥而不染,他們雖然沒有赫赫的功業,但也同樣成為那個時代的亮點。南宋文天祥作《正氣歌》,其中有一句: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贊的就是三國時代的管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