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秘:三國長壽奇人管寧純粹清正廉潔的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谷朴說/原創
管寧 北海郡朱虛縣人,現今的山東安丘、臨朐東南人,是戰國時期管仲的後代,管寧十六歲時父親去世。
當時的表兄弟親戚都覺得他孤苦貧困,就說大夥一起出錢,把你爹爹給安葬了吧,結果管寧全把大家的好意給拒絕推辭掉,然後以自己的財力為父親送終。
後來漢末戰亂,聽說公孫度在遼東沿海一帶治理有方,管寧邴原和王烈一眾人就到了遼東,公孫度親自迎接了他們,管寧拜見了公孫度後,兩人只聊儒家文學之事,從來不談世事。
在管寧居住郡北部一段時間後,漸漸的就有人聚集到這裡,每日來聽管寧的教導詩經書經,談禮儀,禮讓等教化工作,當時管寧已經在百姓間有一定的威望,百姓也非常的樂於接受管寧的教導。
後來曹操人司空後知道管寧的才能,就特地徵召管寧,這時候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就把曹老闆的招聘令給私自給扣押下來,沒告訴管寧,後來國內的戰局慢慢穩定下來,來遼東避難的人基本都回到自己的家鄉,但管寧並沒有慌著走,每日安然自在,像是在這裡要度過餘生的樣子。
當時公孫康其實心裡是想割地為王,心裡也一直琢磨著想讓管寧留在他身邊,好讓他輔佐自己,不過到了最後還是沒好意思開口,估計心裡太敬畏管寧,不好意思開口吧。
到了黃初四年曹丕就讓手下大臣推薦有才能的隱士,這時華歆就推薦了管寧,然後曹丕專門派車去接管寧。
當時公孫康已經掛了,而公孫康的兒子又太小,就讓他老弟公孫恭接位,但是公孫恭沒生育能力,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又才智出眾。
管寧這時已經察覺出端倪,心中擔心日後不久將有禍亂,就連忙帶著家人回到了北海郡,在公孫家照看的日子裡,公孫家送給他的所有禮物,在後來臨走之時,全部退還給了公孫家。
管寧在遼東前前後後有三十多年,後來公孫淵果不其然襲奪公孫恭的位置,最後被司馬懿所滅,遼東死傷上萬,恰如管寧當年所預測的那樣。
後來管寧回到內陸後,曹丕又下令讓管寧來身邊人太中大夫,但管寧一在堅持沒有接受,到了黃初七年,曹丕也掛了,曹叡上位,就又一次下令召管寧來當官。
從黃初年間到青龍年間徵召令接連不斷,後來程喜就找人去偷偷查看管寧的生活切身情況,管寧家裡有個鄰居較管貢,就找到了這個管貢去打探消息。
管貢探聽消息說:管寧在家經常帶個黑帽子,身穿布衣,出入於內室外庭,可以憑藉手杖走路,每逢祭祀的季節,不靠他人扶持,親自布置食物貢品,跪拜行禮。
管寧自幼就母親就去世,記不起母親的容貌,常常特意加設酒觴,淚流滿面。
所以程喜就推測管寧前後推辭,只是因為自己長時間處於隱居狀態,在加上年老體衰,所以安於休息,所以每次謙遜推辭並不是故意矯情來顯示自己有多高尚。
在這幾十年里,曹氏政權一直想要管寧來輔佐朝政,後來曹芳上位再次下詔令的時候,恰逢管寧去世,享年八十四歲,管寧終其一生未出仕,絕對算得上一個清虛,廉白,道德之大家。
還有就是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注意,管寧是活了八十四歲,在當年那個時代,八十四歲絕對算得上是高壽長壽了,個人感覺管寧的長壽原因與他看透世事,不參與爭名奪利(我們現代從事仕途的人士可以向人家管寧學習學習),常年過著安靜隱居的生活,又時刻保持純粹的本心有很大的關係!
文中框架出自
《三國志 魏書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裴注《傅子》
《三國志 魏書 鍾繇華歆王朗傳》
(谷朴說史,您的隨手關注點讚就是對小谷的最大支持)
三國爭鋒之時,其實還有一個第四國的存在,最後為司馬懿所滅
《三國演義》使我們耳熟能詳的一本書,記載著很多人童年的記憶。其實,在三國鼎立時期,中原大地上不只是這三國的存在,其實還有一個第四國、這就是公孫度建立的遼東政權。一個獨立的王國究竟是怎麼評價的呢?...
他是三國名士,幾代皇帝請他出來做官,他就是不去!
東漢末年至三國這一時期,有很多名士,都很有才華,可是他們卻選擇了隱居,不出來當官,比如,龐德公、司馬徽、黃承彥等。他也是一位名士,皇帝多次請他出來做官,他都沒有去,而且,還是幾代皇帝都請他去,他...
三國是在漢末的基礎上而來,亂世是豪傑蜂起,也是混帳橫行的時代
三國是在漢末亂世的基礎上演進而來的,亂世是豪傑蜂起,也是混帳橫行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里,人物往往很多,正負面的都不少,但是真正上檔次,夠重量等級的其實並不多,大多也只是渾水摸魚,僥倖獲利而已。三...
歪讀三國40回 三國三大隱士的商業秘密(下)
「之前兩回我們分別介紹了三國時期的兩大隱士:司馬徽、胡昭。人稱水鏡先生的司馬徽作為司馬懿的遠方親戚,卻為劉備推薦司馬家族一生當中最大的敵人諸葛孔明;而另一位三國時期的孔明先生(胡昭,字孔明),則...
他一生沒有沾染過政治 為什麼還會被歷史學家稱為三國第一人?
在中國的歷史上,亂世總是能夠湧現更多名垂青史的人,三國時期就是一個例證。三國時代,英雄人物層出不窮,大家各顯身手,諸葛亮的智謀、曹操的奸詐、呂布的驍勇、孫權的智勇……不過被近代歷史大家、中國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