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國名士,幾代皇帝請他出來做官,他就是不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至三國這一時期,有很多名士,都很有才華,可是他們卻選擇了隱居,不出來當官,比如,龐德公、司馬徽、黃承彥等。

他也是一位名士,皇帝多次請他出來做官,他都沒有去,而且,還是幾代皇帝都請他去,他始終堅持不就。

如此清高,他是誰呢?

管寧(158年—241年),字幼安。

北海郡朱虛縣(今山東省安丘、臨朐東南)人。

與華歆、邴原並稱為「一龍」。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時,管寧與邴原及王烈等人到遼東避亂。

在當地只談經典而不談世事,並引來大量同是逃避戰亂的人,管寧就開始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人們都很樂於接受他的教導。

直到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遼東太守公孫恭親自送別。

太守親自送別,這是很高的禮節了,可見管寧的名聲有多大,受人尊敬。

提起管寧,不得不提一個成語「割席斷交」。

管寧和華歆一起在菜園子裡刨地種菜,突然看見地上有一小塊金子,管寧不理會,繼續鋤,跟沒看見一樣,華歆卻把金子撿起來看看,受不了管寧鄙夷的眼神後,華歆才扔出去。

還有一次,兩人同坐在一張坐席上讀書,有達官貴人坐車從門口經過,管寧照舊讀書,華歆卻放下書本跑出去看。

管寧就割開蓆子,分開座位,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由此可見,管寧的高雅,不貪圖虛榮,是一位真正的名士。

《三國志 管寧傳》記載:年十六喪父,中表愍其孤貧,咸共贈賵,悉辭不受,稱財以送終。

長八尺,美鬚眉。

與平原華歆、同縣邴原相友,俱遊學於異國,並敬善陳仲弓。

管寧十六歲時父親過世了,中表兄弟們可憐他孤獨貧困,都贈予他辦喪事的費用,管寧全都推辭沒有接受,根據自己的財力為父親送終。

管寧身高八尺,鬍鬚眉毛長得很美。

與平原人華歆、同縣人邴原為好友,都到其他郡學習,並且都敬重親善名士陳寔。

管寧與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人在遼東避亂,曹操任司空後徵召管寧,公孫度的兒子遼東太守公孫康截斷詔命,不對管寧宣布。

後來,管寧回到中原後,曹丕下詔任命管寧為太中大夫,管寧辭讓沒有接受。

公元226年(黃初七年)五月,曹丕駕崩,明帝曹叡即位,於十二月改任華歆為太尉,華歆稱病請辭,願將太尉一職讓與管寧,雖然曹叡沒有同意,但還是下詔徵召管寧為光祿勛。

當時司空陳群也上疏舉薦管寧。

從黃初(220年—226年)年間到青龍(233年—237年)年間,徵召管寧的命令接連不斷,但管寧始終不去。

公元241年(正始二年) ,太僕陶丘一、永寧衛尉孟觀、侍中孫邕、中書侍郎王基等人向皇帝曹芳舉薦管寧,曹芳下詔,以「安車蒲輪,束帛加璽」的禮節去聘請管寧,這時,管寧去世,活了八十四歲,也算高壽了。

當初,管寧的妻子先死去了,知心故友勸他再娶,管寧說:「每次閱讀曾子、王駿的話,心裡常常表示讚許,哪裡能自己遇到了這種事而違反本意呢?」

陳壽評價管寧,淵雅高尚,確然不拔。

管寧真是一位真正的名士,因為隱居而青史留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歪讀三國40回 三國三大隱士的商業秘密(下)

「之前兩回我們分別介紹了三國時期的兩大隱士:司馬徽、胡昭。人稱水鏡先生的司馬徽作為司馬懿的遠方親戚,卻為劉備推薦司馬家族一生當中最大的敵人諸葛孔明;而另一位三國時期的孔明先生(胡昭,字孔明),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