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秘密:羅貫中為什麼偏愛蜀漢集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羅貫中銘傳歷史正是因為其寫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其實他本名叫做羅本,號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因母去世的原因進而輟學隨父親去宿州、杭州一帶做生意,中間曾從事過抗元運動。
一般寫小說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將自己帶入其中,並把自己當成主角,要知道在當時羅貫中也是有爭霸天下,立志成王的想法,只是張士誠這傢伙實在不給力,再加上後來朱元璋已經有了一統天下的大勢,這才淡去心中野心,轉而寓居在江浙一帶,在這期間與民間說書人、藝人有了頻繁接觸,為創作《三國演義》提供了契機。
三國中,蜀漢集團董事長劉備出身卑微,擺攤賣草鞋出身,除了個莫須有的中山靖王后代光環其他皆無,從這點來看到和羅貫中出身類似,也算同是生意人。
羅貫中在元末各大勢力崛起中只是充當了張士誠的幕僚,並沒有實現成王的願望,因此將自己的個人野心寄托在蜀漢集團也成了可能。
前文說了劉備也算是小商人出身,和作者本人有著相同性,再加上元朝政權乃少數民族,羅貫中心中也想著恢復漢朝正統。
尤其是其自身擁有長時期的幕僚生涯,謀士經驗豐富,對於全書中謀臣的描寫多一些也可以理解,尤其是對於諸葛亮的描寫更是帶有神仙傳奇色彩,把草船借箭等原本不是在諸葛亮身上發生的事都強按在了其身上,可見其對蜀漢集團的偏愛。
另外,羅貫中對於蜀漢的五虎上將等其他將領的描寫也不吝筆墨,把絕大多數都塑造成了忠義代表,畢生盡力輔佐劉備。
而其他兩大集團尤其是曹魏集團則被作者討厭,寫起來的時候未免有失公允之處。
縱觀全書雖然是根據歷史事實編纂,但還是加上了作者本人的感情色彩,或同情、或記恨、或仇視、或輕蔑……看不慣的以三姓家奴稱謂,看的慣則已委曲求全解釋……無論怎樣《三國演義》都給大家呈現了一出恢弘歷史場面,昔日的戰火早已硝煙散盡,只留一些古蹟無聲傳唱著當年三國事。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哪本書更貼近真實的歷史?
「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引「時人謠曰」的六字民謠,形象地描繪了周瑜從小就「精意於音樂」的天賦,說明周瑜的儒雅氣質與廣博修養。那麼,為什麼《三國演義》要「貶瑜」,說他「氣...
關羽都比不上,趙雲才是羅貫中心中蜀漢最完美的良將,只因這一點
劉備代表的蜀漢包含了作者羅貫中所有對朝廷的理想,比如最理想的君臣關係, 代表是諸葛亮和徐庶,君臣之間相敬如賓,君上不高高在上,臣子也不敢逾越,最為理想的君民關係,劉備時刻以民為本
三國演義使周瑜、魏延蒙受千古奇冤!張飛出身書香世家,溫文儒雅
三國演義是一本在三國志的基礎上,通過藝術加工而成的小說。它所描述的內容有一半是羅貫中虛構的,其中不免帶有一定主觀想像性。關於三國時期五位著名的武將,世間對他們誤解頗多,下面讓我們來揭開他們的真面目吧!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能罵死王朗,全憑占領了道德制高點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寫,小編看了不下三遍,諸葛亮收降孟獲之後,蜀國南方平定,兵精糧足,諸葛亮一出祁山,北伐曹魏,蜀軍連戰連捷,曹魏州郡望風歸附,諸葛大軍兵臨渭水,進逼長安。魏主曹睿派大將...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話沒毛病,但水鏡先生隱瞞了下半句
直到今天,很多人最熟悉的一段歷史,估計就是三國了。這很正常,由於小說《三國演義》已經問世了幾百年,三國的故事一直深入人心。三國演義是明朝初年才子羅貫中所著。據說羅貫中,曾是農民起義兒軍首領張士誠...
羅貫中為什麼將諸葛亮作為小說《三國演義》的第一主角?
作為中國古典小說最高水平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三國演義》中塑造了眾多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在民間具有極大的影響力。由於《三國演義》的基本立場是「尊劉反曹 」,蜀漢方面的人物自然得到了重點描寫和刻畫,...
羅貫中在三國為何獨喜蜀漢 神化甚至妖化諸葛亮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嚴重醜化了曹魏這一系列人,而美化蜀漢。按道理曹操勢大而且挾天子令諸侯,還有曹操還是個大作家大詩人,要寫這種小說最容易把握的主角的,但是羅貫中為何偏偏獨愛蜀漢這個陣營?真實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