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秘密:羅貫中為什麼偏愛蜀漢集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羅貫中銘傳歷史正是因為其寫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其實他本名叫做羅本,號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因母去世的原因進而輟學隨父親去宿州、杭州一帶做生意,中間曾從事過抗元運動。

一般寫小說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將自己帶入其中,並把自己當成主角,要知道在當時羅貫中也是有爭霸天下,立志成王的想法,只是張士誠這傢伙實在不給力,再加上後來朱元璋已經有了一統天下的大勢,這才淡去心中野心,轉而寓居在江浙一帶,在這期間與民間說書人、藝人有了頻繁接觸,為創作《三國演義》提供了契機。

三國中,蜀漢集團董事長劉備出身卑微,擺攤賣草鞋出身,除了個莫須有的中山靖王后代光環其他皆無,從這點來看到和羅貫中出身類似,也算同是生意人。

羅貫中在元末各大勢力崛起中只是充當了張士誠的幕僚,並沒有實現成王的願望,因此將自己的個人野心寄托在蜀漢集團也成了可能。

前文說了劉備也算是小商人出身,和作者本人有著相同性,再加上元朝政權乃少數民族,羅貫中心中也想著恢復漢朝正統。

尤其是其自身擁有長時期的幕僚生涯,謀士經驗豐富,對於全書中謀臣的描寫多一些也可以理解,尤其是對於諸葛亮的描寫更是帶有神仙傳奇色彩,把草船借箭等原本不是在諸葛亮身上發生的事都強按在了其身上,可見其對蜀漢集團的偏愛。

另外,羅貫中對於蜀漢的五虎上將等其他將領的描寫也不吝筆墨,把絕大多數都塑造成了忠義代表,畢生盡力輔佐劉備。

而其他兩大集團尤其是曹魏集團則被作者討厭,寫起來的時候未免有失公允之處。

縱觀全書雖然是根據歷史事實編纂,但還是加上了作者本人的感情色彩,或同情、或記恨、或仇視、或輕蔑……看不慣的以三姓家奴稱謂,看的慣則已委曲求全解釋……無論怎樣《三國演義》都給大家呈現了一出恢弘歷史場面,昔日的戰火早已硝煙散盡,只留一些古蹟無聲傳唱著當年三國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哪本書更貼近真實的歷史?

「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引「時人謠曰」的六字民謠,形象地描繪了周瑜從小就「精意於音樂」的天賦,說明周瑜的儒雅氣質與廣博修養。那麼,為什麼《三國演義》要「貶瑜」,說他「氣...

羅貫中在三國為何獨喜蜀漢 神化甚至妖化諸葛亮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嚴重醜化了曹魏這一系列人,而美化蜀漢。按道理曹操勢大而且挾天子令諸侯,還有曹操還是個大作家大詩人,要寫這種小說最容易把握的主角的,但是羅貫中為何偏偏獨愛蜀漢這個陣營?真實歷...

一代奸相 千古留名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咤叱風雲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