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論《三國演義》和《三國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描述中,周瑜年輕有為,文採風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風得意,且有儒將風度,指揮若定,膽略非凡,氣概豪邁,意氣風發,胸襟廣闊,年少有為,是蘇軾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
而諸葛亮呢?一篇《出師表》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絕代佳話;西晉史學家陳壽的《隆中對》讓我們見識到了諸葛亮的軍事和政治才能;而杜甫《蜀相》中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更是令人惋惜。
那麼歷史上的周瑜和諸葛亮到底有沒有交集?是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呢?周瑜(175年-210年),諸葛亮(181年-234年),從他們的生卒年月上看,彼此之間有交集也正常,但被氣死,小編認為這屬於無稽之談。
周瑜在二十多歲就做到了吳國的都督,掌管全國軍事,這樣的人物怎麼怎麼可能因為政治和軍事打擊吐血而亡呢,只能說明他另有隱疾。
說道這裡呢,就不得不說一下《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這兩本書。
《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之一,雖然敘事過簡,但並未有誇大的成分。
《三國演義》是創作於元末明初的一本通俗體小說,經過了藝術加工,與歷史上的真實事件有所不同,有的還差距特別大。
見如下:
三氣周瑜——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
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七擒孟獲——歷史上確有諸葛亮南征之事,也確有孟獲其人。
但七擒孟獲《三國志》上沒有記載,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漢晉春秋》時說了一句「七擒七縱」,但具體過程沒有記載。
孟獲後在蜀國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木牛流馬——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就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
草船借箭——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
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華容放曹——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等等,其實很多在三國中的事件,在演義中都經過了藝術加工。
畢竟,在古代識字率不高,演義都是經過說書先生的口口相傳流傳於民間,不加工一下,怎麼能讓人印象深刻呢!
《三國演義》中那些與史實中不符合的地方,你知道多少?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經常被改編成電視劇,其中部分情節也被改編成電影。演義畢竟是演義,下面我整理了一些《三國演義》中與史實記載不符合的地方,供大家參考學習:一: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
那些年被《三國演義》誤讀的曹操和周瑜,是時候為他們平冤昭雪了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真的是 諸葛亮 功勞最大嗎?
赤壁之戰,是冷兵器時代一場膾炙人口的戰爭。因為它幾乎包涵了所有戲劇性的元素,比如強弱對比鮮明的軍隊,意志力堅強的統帥,反敗為勝的曲折歷程,還有氣貫長虹的英雄故事。因為人們普遍都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
三國演義中死的最冤枉的,被諸葛亮設計殺害,死後蜀國再無大將
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羅貫中,也讓人們對三國時代的歷史人物是非評價達到一個頂峰,真實的三國或許沒有演義那麼精彩,但演義高明的地方將觀眾喜聞樂見的寫進去,在不改變歷史大前提下,對人物立場不同進行褒獎或...
歷史上的諸葛亮真的如三國演義中說的那麼神嗎?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
「智妖」諸葛亮的這「四大戰役」,其實歷史上都和他沒什麼關係!
於《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我們構築了一個烽火連天、爾虞我詐的三國時代。如我們所知,《三國演義》的底色是「擁劉反曹」,因而蜀國陣營中的一眾將士皆有著不俗的表現,關張趙馬黃皆耳熟能詳,特別是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