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易中天《品三國》之我所理解的人生哲理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也深感易中天先生對歷史的得失成敗看的是那麼的深刻精闢。
他認為歷得得失成敗是偶然,更是必然。
那又是為什麼呢?
弄懂這個問題之前,先看看當時社會的勢吧。
那是東漢末年時代,在朝內太后當政,宦官亂朝,在朝外,群雄並起,軍閥割據,民不聊生。
我想也就是這樣的形勢下,後來才會湧現出那麼多的英雄人物與得失成敗。
至於得失成敗就看袁紹官渡之戰大敗,孫劉大軍大敗曹操於赤壁,三國鼎立,三國歸晉吧。
先說袁紹官渡之戰大敗,當時袁紹兵力幾倍于于曹操,然而卻被曹操打敗。
這是為什麼呢?易中天先生認為此戰失敗於袁紹方面有三大客觀原因:第一劉備開溜,導致了袁紹失去了外援;第二許攸叛逃,導致袁紹失去了智囊;第三張郃投降,導致了袁紹失去了臂膀。
事實的確如此,然而我不禁深究之。
難道這背後沒有原因嗎?當然不可能其一劉備為什麼要開溜,也許是劉備預感到了袁紹必定大敗或者一些其他原因吧;其二,許攸為什麼要叛逃,也許是因為袁紹不聽取他的意見或者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吧;其三張郃為什麼要投降,那是因為袁紹要殺他啊,不叛逃還能怎麼辦?眾所周知,袁紹是一個心胸狹窄,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人;而曹操這是一個心胸開闊,察納雅言,有自知之明的人。
試想這兩種人統領軍隊進行PK,不戰而結局已定矣。
再說孫劉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曹操以號稱八十萬大軍戰孫劉大軍於赤壁,然後結果卻一敗塗地,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曹操不是一個心胸開闊,察納雅言,有自知之明的人嗎?這樣的人統領幾十萬大軍戰孫劉十萬大軍,怎麼會輸呢?是東風使然,還是諸葛亮周瑜使然。
易中天先生在這一戰這樣說道
所謂諸葛亮赤壁之戰借東風乃子虛烏有,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回事。
他認為曹操失敗原因在於自己,第一讓水土不服的大軍來到江東,第二戰略不明確,是要打劉備呢,還是要打孫權呢,還是要一起打呢,不知道,第三大軍染瘧疾。
他說正是因為這三點原因曹操才會失敗。
可見,曹操敗於赤壁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啊。
所以說,何須東風與郎便,戰果未分勝敗明。
既然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其結果都是歷史的必然。
那麼三國鼎立之勢和三國歸晉又當如何解釋呢?三國由魏,蜀,吳而建立,魏,也就是由曹丕所建,實際上是由曹操所建,曹丕乃子承父業。
蜀,也就是由劉備所建,吳,也就是由孫權所建。
那我就要問了?為什麼三國是會由這三股勢力所建?或者說由袁紹,袁術,公孫瓚,劉表,馬超,韓遂這幾股勢力中的一股或幾股和曹操,孫權,劉備這幾股勢力中的一股或幾股所建呢?易中天先生認為歷史必定如此,也只能如此。
具體原因茲不細述,但說一二。
其一,袁紹,袁術之輩心胸狹窄,領導有誤,其人更是愚蠢透頂。
曹操,劉備,孫權則心胸博大,領導精明,其人更是聰明兼具智慧。
其二前者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後者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所以說三國鼎力之局勢是歷史的必然啊,以此類推,失道的大漢又怎麼能不被滅亡呢?所以啊,我們又何必像諸葛亮一樣感慨萬分,痛恨桓,靈二帝呢?可是歷史不會因為三國鼎立而終結,它將繼續有規律地向前邁進一步,即三國歸晉,天下一統
。
這又是為什麼呢?
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中說道,由於魏蜀吳三國的勢力本質上都是反士族地主階級, 所謂士族地主階級,簡稱讀書人的階級,指過去古代讀書人讀到一定程度上就能做官,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地位非常高,往往以家族為單位而向外擴張,最終往往具有組織性,階級性的。
也就是說實際上三國時期是士族地主階級勢力最為龐大,而不是魏蜀吳三國勢力最為龐大,然而正如前面所說那樣,魏蜀吳都是反士族地主階級的,所以他們最終會被司馬懿所完全代表的士族地主階級所取代可見乃是天經地義,大勢使然,絕非偶然啊!
尾篇,易中天先生更是感慨道,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我又何嘗不是這樣想,假如袁紹聽取良言,那官渡之戰曹操必敗,假如三國有哪一國把權力完全交給士族地主階級,那麼三國必將改寫,歷史也必然不會這樣。
然而歷史沒有假設,我也只能喊著淚與笑,酸與甜,苦與辣不痛不快地讀完易中天品三國。
之後發出一句。
世間勝敗何其多,豈是商隱一句事不期。
然而,我的感觸並未到此結束。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家喻戶曉,其實後面還有一句,才叫經典
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樣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話無論在三國時期,還是在現今都是廣為人們所熟知,特別針對於熱愛三國歷史的朋友。這話的意義,我們一目了然的就可以知道,郭嘉不死,諸葛亮就不...
三國故事典故——火燒赤壁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時期,孫權,劉備聯軍字啊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一帶打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異常。
如果赤壁之戰的結局相反,曹操是否就可以統一中國
赤壁之戰資料簡介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
赤壁之戰曹操為什麼會輸?這三大原因導致曹操吃下苦果
赤壁之戰是三國期間最重要的一場戰役了,因為勝負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極為重要。如果曹操贏了很可能直接完成統一大業,如果吳蜀贏了那就能確定三分天下的局勢。當然最後曹操大敗,也是為自己的自大和失誤負了責任...
不讀《三國》,不是英雄
《三國》(英文:Three Kingdoms、日本語:三國志)是由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製作中心策劃立項的電視劇,該劇由高希希執導,朱蘇進編劇,陳建斌、于和偉、張博、陸毅、黃維德、倪大紅、何潤東、林心...
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鬼才郭嘉究竟比諸葛亮厲害在哪?
如果要問大家誰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軍師,估計大家都會把票投給諸葛孔明。不過對於這個排名,筆者是不贊同的。且不說諸葛亮能否跟安兩漢四百年的張子房比,就連與他同時代的郭嘉,諸葛亮也幾乎不是後者的對手。
東漢末年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
初談三國(三) 寫在前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首先聲明一點,歷史文章系列的題材均屬於參考文獻(《三國演義》、《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後的原創...
三國中他們本有機會一統天下,可惜都錯過了
三國時期有幾大雄主,他們割據一方,皆有稱王稱霸之心,歷史給了他們機會,本可一統天下,但在種種原因下沒有成功,功敗垂成,為後人所感嘆,來看看有哪些人有機會統一天下,又是為什麼沒有成功的。
三國中最重要的三大戰役:每一場,都標誌著一個英雄的落幕
正如《三國演義》開頭所說的那樣: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時期,便是天下由東漢末年的「合」轉向「分」,進而上演了天下英雄逐鹿中原,為統一漢室破碎的江山爭個頭破血流,最終卻被司馬晉統一...
此國是三國裡面最應該得到大家掌聲的,卻最被大家看不起
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的時期,從黃巾之亂開始,到最後的三分歸晉。短短几十年,演義了無數的經典和傳奇。按理說,三國時代應該是從曹丕篡漢開始的,因為在此之前都是漢末的時代。不過,這樣的歷史分...
決定三國鼎立格局的兩次大戰,再說赤壁你就OUT了,長點心吧
對於史家公認的三足鼎立轉折點——208年的赤壁之戰,我個人持開放態度,嚴重懷疑。赤壁之戰減緩了曹操統一南方的步伐,並沒使其喪失全部可能,只是讓孫吳有了喘息機會,也讓鹹魚劉備稍稍開始翻身。下面說的...
歷史千人冊(271-280)
三 國 271、劉表(142-208)字景升。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西南)人。靈帝時為北軍中侯,獻帝初平元年(190),遷荊州刺史,得到蒯越、蔡瑁等當地名士、大族的支持,平定長江中游的反抗力量,徙...
改變歷史走勢的三國的三大戰役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與其他戰爭相比,它的規模要宏大,戰爭要複雜,影響要深遠。那麼,所有戰爭中可位列三甲的一定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一戰,北方初定,曹操才有南顧之舉;赤...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諸葛亮出山太晚只能列第四
東漢末年,漢室落魄,群雄紛爭,最終以曹操、劉備、孫權割據一方,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而在三國鼎立的背後,更是各大謀士雲集之場所。小編從其謀略、成就、影響、治國、才能等方面對比綜合得出如下排名,僅個人...
深度丨用士族代替庶族來解釋三國歸晉是不是合理?
陳壽的一本《三國志》,使得這段時期得以成為獨立歷史。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使得這段歷史發揚光大。解讀三國的太多了。最為出名的要數到易中天的《品三國》了。由於藉助到了百家講壇的平台以及那段時期的歷史...
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原來竟是因為這三場大戰!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帝祚傾覆,群雄並起,爭霸天下,逐鹿中原,最終魏蜀吳三足鼎立數十年!那麼是什麼決定了最終三國鼎立的天下格局呢?沒錯,就是這三場大戰——官渡大戰、赤壁大戰和夷陵大戰!一、官渡大戰...
品讀三國:曹操成也「火攻」敗也「火攻」-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兩大戰役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在這兩大戰役中,曹操作為主角都參與其中,只不過結局一勝一敗。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因火燒烏巢而最終戰勝袁紹,並統一北方;在赤壁之戰中,因火燒赤壁,曹操敗...
白羊說史:歷史上三國到底是怎麼形成的?說說比演義有趣多各種事
在問答說了三國的一些答案,今天小編終於有時間跟大家說說三國了。其實啊,東漢中期以後,外戚、宦官以及黨人之間的鬥爭一直不斷,統治集團早就分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