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易中天《品三國》之我所理解的人生哲理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也深感易中天先生對歷史的得失成敗看的是那麼的深刻精闢。

他認為歷得得失成敗是偶然,更是必然。

那又是為什麼呢?

弄懂這個問題之前,先看看當時社會的勢吧。

那是東漢末年時代,在朝內太后當政,宦官亂朝,在朝外,群雄並起,軍閥割據,民不聊生。

我想也就是這樣的形勢下,後來才會湧現出那麼多的英雄人物與得失成敗。

至於得失成敗就看袁紹官渡之戰大敗,孫劉大軍大敗曹操於赤壁,三國鼎立,三國歸晉吧。

先說袁紹官渡之戰大敗,當時袁紹兵力幾倍于于曹操,然而卻被曹操打敗。

這是為什麼呢?易中天先生認為此戰失敗於袁紹方面有三大客觀原因:第一劉備開溜,導致了袁紹失去了外援;第二許攸叛逃,導致袁紹失去了智囊;第三張郃投降,導致了袁紹失去了臂膀。

事實的確如此,然而我不禁深究之。

難道這背後沒有原因嗎?當然不可能其一劉備為什麼要開溜,也許是劉備預感到了袁紹必定大敗或者一些其他原因吧;其二,許攸為什麼要叛逃,也許是因為袁紹不聽取他的意見或者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吧;其三張郃為什麼要投降,那是因為袁紹要殺他啊,不叛逃還能怎麼辦?眾所周知,袁紹是一個心胸狹窄,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人;而曹操這是一個心胸開闊,察納雅言,有自知之明的人。

試想這兩種人統領軍隊進行PK,不戰而結局已定矣。



​再說孫劉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曹操以號稱八十萬大軍戰孫劉大軍於赤壁,然後結果卻一敗塗地,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曹操不是一個心胸開闊,察納雅言,有自知之明的人嗎?這樣的人統領幾十萬大軍戰孫劉十萬大軍,怎麼會輸呢?是東風使然,還是諸葛亮周瑜使然。

易中天先生在這一戰這樣說道 所謂諸葛亮赤壁之戰借東風乃子虛烏有,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回事。

他認為曹操失敗原因在於自己,第一讓水土不服的大軍來到江東,第二戰略不明確,是要打劉備呢,還是要打孫權呢,還是要一起打呢,不知道,第三大軍染瘧疾。

他說正是因為這三點原因曹操才會失敗。

可見,曹操敗於赤壁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啊。

所以說,何須東風與郎便,戰果未分勝敗明。

既然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其結果都是歷史的必然。


那麼三國鼎立之勢和三國歸晉又當如何解釋呢?三國由魏,蜀,吳而建立,魏,也就是由曹丕所建,實際上是由曹操所建,曹丕乃子承父業。

蜀,也就是由劉備所建,吳,也就是由孫權所建。

那我就要問了?為什麼三國是會由這三股勢力所建?或者說由袁紹,袁術,公孫瓚,劉表,馬超,韓遂這幾股勢力中的一股或幾股和曹操,孫權,劉備這幾股勢力中的一股或幾股所建呢?易中天先生認為歷史必定如此,也只能如此。

具體原因茲不細述,但說一二。

其一,袁紹,袁術之輩心胸狹窄,領導有誤,其人更是愚蠢透頂。

曹操,劉備,孫權則心胸博大,領導精明,其人更是聰明兼具智慧。

其二前者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後者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所以說三國鼎力之局勢是歷史的必然啊,以此類推,失道的大漢又怎麼能不被滅亡呢?所以啊,我們又何必像諸葛亮一樣感慨萬分,痛恨桓,靈二帝呢?可是歷史不會因為三國鼎立而終結,它將繼續有規律地向前邁進一步,即三國歸晉,天下一統 。

這又是為什麼呢?

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中說道,由於魏蜀吳三國的勢力本質上都是反士族地主階級, 所謂士族地主階級,簡稱讀書人的階級,指過去古代讀書人讀到一定程度上就能做官,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地位非常高,往往以家族為單位而向外擴張,最終往往具有組織性,階級性的。

也就是說實際上三國時期是士族地主階級勢力最為龐大,而不是魏蜀吳三國勢力最為龐大,然而正如前面所說那樣,魏蜀吳都是反士族地主階級的,所以他們最終會被司馬懿所完全代表的士族地主階級所取代可見乃是天經地義,大勢使然,絕非偶然啊!

尾篇,易中天先生更是感慨道,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我又何嘗不是這樣想,假如袁紹聽取良言,那官渡之戰曹操必敗,假如三國有哪一國把權力完全交給士族地主階級,那麼三國必將改寫,歷史也必然不會這樣。

然而歷史沒有假設,我也只能喊著淚與笑,酸與甜,苦與辣不痛不快地讀完易中天品三國。

之後發出一句。

世間勝敗何其多,豈是商隱一句事不期。

然而,我的感觸並未到此結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故事典故——火燒赤壁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時期,孫權,劉備聯軍字啊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一帶打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異常。

不讀《三國》,不是英雄

《三國》(英文:Three Kingdoms、日本語:三國志)是由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製作中心策劃立項的電視劇,該劇由高希希執導,朱蘇進編劇,陳建斌、于和偉、張博、陸毅、黃維德、倪大紅、何潤東、林心...

歷史千人冊(271-280)

三 國 271、劉表(142-208)字景升。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西南)人。靈帝時為北軍中侯,獻帝初平元年(190),遷荊州刺史,得到蒯越、蔡瑁等當地名士、大族的支持,平定長江中游的反抗力量,徙...

改變歷史走勢的三國的三大戰役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與其他戰爭相比,它的規模要宏大,戰爭要複雜,影響要深遠。那麼,所有戰爭中可位列三甲的一定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一戰,北方初定,曹操才有南顧之舉;赤...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諸葛亮出山太晚只能列第四

東漢末年,漢室落魄,群雄紛爭,最終以曹操、劉備、孫權割據一方,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而在三國鼎立的背後,更是各大謀士雲集之場所。小編從其謀略、成就、影響、治國、才能等方面對比綜合得出如下排名,僅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