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曹操為什麼會輸?這三大原因導致曹操吃下苦果

文章推薦指數: 26 %
投票人數:42人

赤壁之戰是三國期間最重要的一場戰役了,因為勝負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極為重要。

如果曹操贏了很可能直接完成統一大業,如果吳蜀贏了那就能確定三分天下的局勢。

當然最後曹操大敗,也是為自己的自大和失誤負了責任。

當時曹操已經率80萬大軍南下,從雙方兵力來看曹操應該就不可能輸,歷史上以少勝多簡直太難。

曹操統一北方之後,乘孫權襲占江夏、謀取荊州的時機,以突然快速的行動,一舉奪占荊州,無疑是成功的。

但是,隨後卻大敗於赤壁,主要是曹操在作戰中犯了一系列的過錯。

曹操

(一)、驕躁急進

曹操在輕取荊州之後,以為乘勝之威,必能一舉吞併江東。

這種單憑聲威嚇人的戰略,無疑是不可靠的。

也由於曹操的驕傲輕敵,沒有暫時拉攏孫權以求先徹底追殲劉備,然後再攻孫權,採取各個擊破的方針,而是同時攻打兩個敵人,促使了孫劉聯合抗曹,使自己陷入不利地位。

孫劉聯盟

(二)、準備不足,部署欠妥

在漢江流域要擊敗吳軍,沒有一支強有力的水軍是難以湊效的。

曹軍的水師既少且弱,訓練的水軍只有半年時間,而且池中水師未經過江河風浪的鍛鍊,作戰能力並不可靠。

劉表新降的荊州水師數量雖多,但軍心渙散,難以作戰。

曹操沒有認識到這些,以致占領荊州一個月,便倉促決定順江東下,並且向孫權發出了宣戰書。

赤壁之戰

另外,曹操的兵力尚未全部展開,戰略要地樊口等一些江南要津也未控制,長江水面的控制力也不強,初戰不利即「引次江北」。

這樣,也就失去步軍南北沿江而下,水軍江中往來呼應的可能,形成水陸密集配置於江北烏林狹小地域的情況,被動地處於孫、劉水師的攻擊之下。

兵敗赤壁

(三)、疏於戒備,輕信詐降

曹軍退於烏林後,黃蓋看到彼眾我寡,難以持久。

也看到曹軍艦船「首尾相接」,不便機動。

提出詐降火攻之策,被周瑜採納。

原本受降如臨敵,應該高度警惕,可是曹操卻輕信黃蓋是真降,部隊也不作任何戒備。

因此在黃蓋的突然襲擊下,猝不及防,難以應戰,最後全線崩潰。

三國鼎立

由於曹操一系列的失誤,致使優勢的軍隊被孫、劉所敗。

曹軍不僅未能一舉滅吳,反而連已到手的荊州戰略要地,大都得而復失。

赤壁之戰後,孫、劉乘機發展,從此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歡迎關注,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同是東吳名將,周瑜和陸遜誰的能力更強

孫權繼承父兄之志,以一個後輩的身份與曹操劉備爭雄,離不開幾個英傑的全力協助。從周瑜到魯肅,從呂蒙到陸遜,無一不是孫權的股肱之臣。周瑜之赤壁、魯肅之戰略、呂蒙之荊州、陸遜之夷陵,都是東吳穩定和強...

赤壁之戰經過

赤壁之戰可以是包括東漢丞相曹操南下後一連串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所發生的戰事。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赤壁之戰,曹操為什麼會輸?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此戰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

曹操真的是中了周瑜的反間計而打敗仗的嗎?

赤壁大戰是曹操命運的轉折點,甚至是整個中國的轉折點。如果能早早統一中國,或許不會被司馬家族奪位。也就不會發生分裂中國的南北朝了。很多人的觀點都說是曹操中了周瑜和黃蓋的反間計和用鐵鏈把船連起來的大...

三國地圖|赤壁之戰只是場遭遇戰?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三國志 · 武帝紀》以上這句話,就是「赤壁之戰」的主要出處。如果讀史只看本傳,赤壁之戰的確只是曹操與劉備、孫權的一場遭遇戰。但具...

赤壁大戰探疑:大火何曾燒赤壁?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中,有薛寶琴做赤壁懷古一首: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赤壁大戰,火燒赤壁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可是真的發生過火燒赤壁的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