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武:太祖做錯了的事,太宗就做對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電視劇中的宋太宗趙光義,邵峰飾

既然太宗是按照國賴長君這個原則登上皇位的,那麼這個原則就成了別人對繼承人提出異議的一個口實。

太宗在位時期,除了他自己的兒子,至少還有理論上的繼承權的至少還包括他的弟弟秦王廷美和太祖的兒子德昭、德芳。

而且,在剛繼承皇位的時候,太宗知道天下人心不服,也做足了表面功夫。

剛一即位,他就宣布,給弟弟廷美和太祖的兩個兒子加官進爵。

第二年改元的同時,又下詔宣布,「命太祖子及齊王廷美子並稱皇子,女並稱皇女」。

既然是皇子,也就意味著他承認這些人都擁有皇位繼承權。

但承認你有這個權利是一回事,是不是能允許你把這個權利變成現實,是另一回事。

對宋太宗來說,他的皇位來路不明,而且很可能是從他同胞兄長的血泊中奪來的,自然不會輕易送給別人。

廷美是他的弟弟,但是同父異母的弟弟,太祖的兩個兒子雖然稱皇子,但並不是他自己的親生兒子,而他自己除了後來繼位的兒子真宗,還有8個兒子。

有這麼多兒子,為什麼要把好不容易得來的皇位拱手讓人呢?

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宋朝大舉北伐,想奪回燕雲。

這次北伐出師不利,草草收場。

出征的時候,德昭隨行。

有一天晚上軍中突然慌亂,眾將都找不到太宗了。

這在古代的軍隊里其實是常見的事,一亂起來就相互誰也找不到誰了。

但宋軍中有人以為太宗出了什麼事,就想要立德昭為帝。

不過,這次並沒有出現什麼突發情況,軍營中很快就恢復了秩序,太宗也找到了。

事後,太宗聽到這個消息,心理陰影面積之大,可想而知。

傳說中的宋太宗臨幸小周后

在北伐之前,太宗親征太原,消滅了盤踞山西多年的北漢政權。

但是,因為北伐失敗,太宗覺得是恥辱,所以一直沒有賞賜征太原之功。

北伐結束回京後,德昭就勸太宗,該給的賞賜還是應該給的。

太宗勃然大怒,對德昭說:「待汝自為之,未為晚也!」

這話如果單獨來看,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但聯繫到前面軍中欲立德昭為帝的事,就很嚴重了。

這就意味著,太宗覺得,德昭想當皇帝,在收買人心。

雖然皇位本來就是德昭的,只是被太宗橫插一刀奪走了,但既然名分已定,現在太宗是君,德昭是臣,太宗也並沒有公開宣布德昭是自己的皇位繼承人。

這時候,太宗這麼說,對德昭來說,就很嚴重了。

所以,回到家,德昭就自殺了。

事後,雖然太宗也表演了一番,但本質上,德昭毫無疑問是被太宗逼死的。

用史書上的話說,就是德昭「不得其死」。

兩年之後,德昭的弟弟德芳也病逝了,時年僅23歲。

不過,在戲曲里,尤其是楊家將故事裡,德芳活得很長,而且稱八賢王,也就是十分天下,太宗居二分,德芳有其八分。

這倒不是因為後人不知道史實,而是因為,南宋自孝宗開始,皇帝就全部就出自德芳一脈。

因為,金軍南下,太宗一脈諸王都是親貴,住在京城,被金軍一網打盡,只剩了徽宗第九子康王匹馬渡江,建立了南宋,是為高宗。

高宗無子,只好在宗室中選繼承人。

當時民間傳言,金太宗的外貌很像太祖,這是太祖轉世找太宗子孫復仇來了,所以,就從太祖一脈中選,最後選中了孝宗。

之後寧宗無子,再選,也還是從太祖子孫中選出來的理宗。

名畫欣賞:傳說中我國最早的三級片,熙陵幸小周后圖

按照趙普的說法,杜太后本意是讓太祖傳位給太宗,太宗傳位給廷美,廷美再傳位給德昭,這樣就可以始終都保持宋朝的皇帝是「長君」。

但實際上,杜太后有這個意思的可能性應該不大,太祖和太宗是同父同母兄弟,而廷美和太祖、總是同父異母兄弟。

按照太宗的說法,廷美的母親只是太宗的乳母,地位不高。

有說法認為,太宗繼位之後的第二年,南唐後主李煜被賜死,執行人就是廷美。

德昭不得其死,德芳年近23歲就莫名其妙早夭。

眼看著這兩個太祖的親生兒子都年紀輕輕就莫名其妙的死了,廷美曾私下對人抱怨說,太宗「有負兄意」。

這話傳到太宗耳朵里,自然是很不舒服的。

太平興國七年,有人告發廷美準備在太宗前往新完工的金明池泛舟的時候發動兵變,奪取皇位。

這之後,太宗將廷美逐步貶謫,從秦王逐步貶黜為涪陵縣公、房州安置。

到房州不久,廷美就鬱鬱而終,時年僅38歲。

事後,太宗雖然也震悼、輟朝、封贈,但卻多次對大臣說,廷美從小就性格剛愎,長大以後性格越來越壞,不是他不想保護自己這個弟弟,而是他自己作孽。

太宗繼位趙普幫了不少忙,把廷美推下深淵也是趙普幫忙。

按宋史的說法就是,「凡廷美所以遂得罪,普之為也」。

廷美造反的陰謀被告發後,趙普是所謂金匱之盟的唯一見證人,還活著。

太祖當皇帝的時候,太宗為開封府尹。

太宗繼位後,為了顯示他會繼續遵守金匱之盟,就讓廷美做了開封府尹,讓人以為他真的會傳位給廷美。

廷美被廢後,太宗曾就傳國的問題和趙普談過一次話,趙普就說:「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

很顯然,趙普這時候是迎合太宗的意思回答,並不是發自肺腑的這麼認為。

因為他很清楚,太祖忠厚,可以欺之以方,但太宗為人外示大度,內懷陰鷙,並不是好惹的人。

尤其是在事關皇位繼承人這樣的關鍵問題上,就算說得不對,太祖不怎麼會計較,但太宗卻是很計較的。

趙普是聰明人,很會看人下菜碟。

太祖在位時,知道太祖能納諫,所以他經常讓太祖很難看,也不肯妥協。

而到太宗的時候,他就很會迎合太宗的意思,而不太直犯龍顏了。

所以,趙普這時候不提金匱之盟了,而是替太宗說了不好意思說出口的話,太祖傳位給太宗是錯誤的,主動給太宗做了台階。

對趙普來說,大臣不就是幹這個的麼?

不過,太宗總算是完成了太祖沒有完成的任務,清除了其他有能力對自己的兒子們的皇位繼承權構成威脅的人,而且沒有留下任何轉圜餘地,最後也終於選定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成為皇位繼承人。

他比他的哥哥要陰得多了。

大概也正是因為他太陰了,所以他的後人表現不大正常。

他的大兒子元佐發過瘋,之後仁宗也經常發瘋,英宗也經常間歇性精神不大正常。

而且仁宗臨御多年,在宋朝算是在位時間比較長的,卻絕了嗣。

之後,神宗去世時年近38歲,和廷美去世時年齡一樣。

神宗的兒子哲宗年近24歲就突然駕崩,和德芳死時年齡差不多。

而他的子孫們則在北宋亡國之際,被金軍一網打盡,送到東北苦寒之地牧羊,只留下高宗一個人渡江重建南宋,但卻沒有留下子嗣。

這些雖然只是巧合,難道不是報應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

今天準備來講一講宋太宗趙光義,為什麼想到講趙光義呢?簡單介紹一下他,大家就明白了。這宋太宗啊,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原名趙匡義,後來由於避諱改名為趙光義,所以問題就來了,在父死子繼的封建社會,為...

太宗傳位難題:解鈴亦為系鈴人

不管太宗如何在文治武功上謀求超越太祖的地位,但終太宗一朝,卻始終無法擺脫太祖的陰影。太宗繼位之後,面對的一個頭疼問題就是如何對待此後的皇位繼承。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廷美是皇位第一繼承人,並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