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數次北伐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歷史上,蜀漢的諸葛亮曾經多次進行北伐戰爭,攻打魏國。

在很多人看來,這一舉動分明是不明智的,蜀國的國力明顯要低於魏國,也是三國之中最低的,後方糧草難以維持這麼多次的北伐,但是諸葛亮卻執意這樣做。

六次北伐,儘管有勝有敗,可是諸葛亮自己卻也死在了最後一次的戰場中。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北伐的最終結果還是失敗呢?

諸葛亮接受遺命以後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復聯吳抗曹的方針。

這是當時關係戰略全局的重大措施。

他採取這項措施的歷史根據是夷陵之戰以後,荊州歸屬問題已經確定,吳蜀矛盾向和緩方向轉化,而兩國同曹魏的矛盾卻逐日上升。

特別是吳、魏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戰爭,吳國在戰爭中損失五萬多人,全國上下憤怒之極。

公元223年夏天,諸葛亮派鄧芝出使東吳,表示願意在承認吳、蜀兩國疆土現狀的基礎上重新結盟。

鄧芝才華很高,能言善辯,他以吳蜀唇齒相依,進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鼎足分立的道理,說服孫權絕魏和蜀。

孫權大為高興。

孫權在夷陵之戰以後,本來已經願意同蜀漢重歸和好,也有過一些和解的表示,這次鄧芝的到來,使雙方的友好關係達到了新的高潮。

他極力稱讚這個給他帶來和平友誼的大使,說「和合二國,惟有鄧芝」。

吳蜀聯盟恢復了,南方動亂解決了,諸葛亮開始組織北伐。

他把國內的政治事務委託給郭攸之、費禕等人,自己的精力則主要轉入軍隊.經過一年多的準備,他於公元227年率大軍進駐漢中沔陽(今陝西勉縣東),作攻魏的準備。

元228年春天,諸葛亮從沔陽向魏國進攻,這是他的第一次北伐。

這次進攻,他採取了聲東擊西的戰術。

他揚言要兵出斜谷道(今陝西眉縣西南古交通道),攻取縣(今陝西眉縣),並叫趙雲、鄧芝據兵箕谷(在今陝西勉縣)迷惑敵人。

魏國大將曹真信以為真,率領軍隊往箕谷方向作防禦部署。

諸葛亮看到曹真上當,遂即率領主力部隊,兵出祁山(今甘肅禮縣祁山堡,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

蜀軍陣容整肅,號令嚴明。

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今甘肅天水、隴西等地)紛紛背魏歸漢,關中大為震動。

繼曹丕而立的魏明帝曹叡吃驚之餘,親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鎮守,並派曹魏五良將之一的張郃率領五萬大軍急赴前線抵抗。

張郃在街亭(今甘肅莊浪東南)同蜀漢前峰將領馬謖遭遇,這次蜀軍數量並不比張郃的少,但是前鋒將領馬謖缺乏實戰經驗,不問實際情況,就生搬硬套兵法,把軍隊駐紮在南山上,裨將王平不同意這種「舍水上山」的部署,屢次規勸,馬謖不聽。

結果被張郃團團圍住。

蜀軍斷水之後,軍心混亂,被魏軍打得大敗。

後來靠了王平部的援救,餘部才得以撤回。

由於街亭戰役的失敗,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計劃落空。

馬謖是一個熟讀兵法、才華畢露的人。

他善於高談闊論,諸葛亮很看重他,常常和他談說到深夜,劉備看出了馬謖的弱點,臨死前囑咐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是諸葛亮不以為然。

這次馬謖果然打了敗仗,應了劉備死前的預言。

諸葛亮為了嚴肅軍紀,執行法度,只好按照軍法處死了馬謖,並引愆責己,自請貶職三等,撤去丞相職務。

這就是「揮淚斬馬謖」。

公元228年冬,諸葛亮第二次北伐。

在曹叡全力對付諸葛亮的時候,東吳將軍陸遜在石亭(今安徽潛山東北)大破魏國揚州都督曹休。

為了連續打擊曹魏,諸葛亮又在這年的冬天兵出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圍攻陳倉(今陝西寶雞東),魏國名將郝昭率領千多人憑藉堅固的城堡死守,曹真又派兵赴援,最後諸葛亮軍糧用盡,只好撤退。

但他在撤退途中打了一個漂亮的後衛戰,斬殺了追擊蜀軍的魏國將軍王雙。

公元229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

這次北伐成績最大,攻占了武都、陰平兩郡(今甘肅成縣、文縣一帶),打退了魏國雍州(治今陝西西安西北)刺史郭准。

由於這次戰爭的勝利,皇帝決定恢復諸葛亮的丞相職務。

公元230年秋天,魏明帝曹叡為了制服蜀漢,派司馬懿、張郃、曹真兵分三路,向漢中進攻。

諸葛亮把大軍布置在城固、赤阪(均在今陝西洋縣東)等地嚴陣以待,後來天下大雨,伊、洛、河、漢橫溢成災,道路都被沖毀,魏軍無法前進,只好撤退。

諸葛亮乘機派大將魏延西入羌中,向魏國的雍州刺使郭淮等進攻,大敗郭淮等於陽豁(羌中、陽豁均在今甘肅境內)。

這是諸葛亮對魏國的第四次討伐。

公元231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

這次仍是兵出祁山,用他創製的木牛流馬車運糧。

曹叡派司馬懿率領張郃、郭准、費曜等部前去抵抗,諸葛亮打敗了郭淮、費曜,並向司馬懿進攻。

司馬懿依險據守,不肯貿然出戰。

司馬懿的部下不滿意,說他「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司馬懿只好叫張郃出戰。

諸葛亮在戰鬥中用誘敵計射殺了張郃,大敗魏軍。

一雪初次北伐時兵敗街亭之恥。

張郃死後,司馬懿退保大營,諸葛亮也因為糧盡撤軍。

公元234年春,諸葛亮第六次北伐。

這次北伐的行軍路線是兵出斜谷,用他創製的木牛流馬車運糧,同時在五丈原(今映西眉縣西南)電兵,與與司馬懿對壘。

鑒於以往作戰軍糧不繼的教訓,諸葛亮決計在渭水之濱分兵電田,以解決軍糧供應問題。

司馬懿因為在上次戰爭中吃了虧,這次作戰更加謹慎。

諸葛亮屢次求戰不得。

於是他派遣使者給司馬懿送去了一套巾幗服飾,弄得司馬懿在諸將面前下不了台。

為解決臉面問題,司馬懿想了個辦法,即向魏明帝上表,請求皇帝決定是否出戰。

魏明帝派出出宮廷使者辛毗送來詔書說:「但堅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必走矣。

走而追之,以逸待勞,全勝之道也。

」(《三國志。

魏書明帝紀》)司馬懿向部下宣示了這個命令繼續堅守不出。

於是魏蜀雙方在五丈原戰場相持了一百多天。

八月,諸葛亮患病,死於軍中,時年五十四歲,遺命葬定軍山。

諸葛亮死後,蜀軍撤退,司馬懿領兵去追,姜維反旗鳴鼓,司馬懿不知虛實,只好退回。

由此老百姓傳說:「死諸葛嚇走了生仲達(司馬懿)。

」後來,司馬懿巡查諸葛亮的行軍營壘,看見一切井井有條,嘆服地說,「這人真是天下的奇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虎頭蛇尾的第一次北伐

也許是因為三國演義這部書太過於出名,所以大家對於三國演義的了解程度往往大於三國志與裴注等書,其實這種結果也有其必然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三國演義寫的太好了,人物刻畫非常細膩,故事情節又非常的合情合...

諸葛亮北伐始末

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在228年至234年間發動的對曹魏的戰爭,共五次,雖然在局部取得了一些勝利,奪得武都陰平二郡,使得魏軍損兵折將且處於下風,但未能達成攻取關中地區或是奪取隴西等目標;而曹...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何事跡?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抖機靈、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七擒孟獲一勞永逸、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以上...

如果馬謖不失街亭,蜀國能否北伐成功

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諸葛亮率軍攻打曹魏,聲稱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縣;諸葛亮則親率諸軍進攻祁山,發動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

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什麼沒有打敗司馬懿?

熟讀三國歷史,大家因受到《三國演義》的深遠影響,導致大家都認為司馬懿是諸葛亮的手下敗將,論智慧,論兵法,論謀略,諸葛亮都遠勝於司馬懿一籌,什麼「空城計」、「火燒上方谷」等等,甚至諸葛亮死後,都要...

秋風五丈原

吳王孫權在曹丕、劉備先後稱帝後,於 公元229年農曆四月,正式稱帝。蜀漢的一 些大臣認為孫權稱帝是僭位,要求馬上同東 吳斷絕往來。諸葛亮力排眾議,認為蜀漢目 前的主要敵人是魏國,應繼續保持和東吳...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