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的總指揮是周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赤壁之戰是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創造這項軍事奇蹟的是前線總指揮周瑜。

他膽略過人,指揮若定,贏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大破來犯之敵,保住江南半壁,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

從此,周瑜一戰成名,躋身於名將的行列。

講到三國,赤壁之戰是重頭戲,指揮了這場戰役的周瑜更是家喻戶曉的三國人物。

儘管在戲曲舞台上周瑜被諸葛亮搶去了風頭,他的光輝形象遭到嚴重的歪曲,幾乎被毀的面目全非。

但是在歷史上,周瑜仍然是很多人崇拜的偶像。

千百年來說三分,周郎赤壁成佳話。

赤壁之戰被多少文人墨客吟誦、傳唱著!北宋的大文豪蘇軾那首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氣磅薄,氣勢恢宏。

在詞中,蘇軾不吝辭藻,也不乏羨慕的歌頌赤壁之戰中的周瑜。

勾畫出了一個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的周郎,再現周瑜當年的儒將風采。

熱烈的讚揚周瑜指揮若定,從容應對,建功立業。

一個儒雅瀟洒,蓋世英才的光輝形象躍然紙上,不禁令人神往!

在赤壁之戰前,周瑜的自信給了孫權抵抗到底的勇氣。

但是投降論甚囂塵上,輿論跟上面的口徑不一致,這對團結內部,穩定民心軍心極其不利。

既然主戰,就應該是一片喊打喊殺聲,即使不給大家打點雞血,激發下大家的敵愾之情,也不能任由和平的聲音繼續主導輿論。

但是當時主和還大有市場,江東很多人求穩怕亂,尤其懼怕曹操的勢力強大不能抵擋。

為了扭轉這種頹喪之勢,必須要壓制住求和的言論。

孫權召集文武,拔出佩劍,斬下桌上的一角,告訴大家,我已經決定跟曹操決一死戰了,誰也別再幻想求和,再有人膽敢散播投降言論,這個桌子就是他的榜樣。

主和派一度主導輿論,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而是很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其實投降派們的主張是完全站得住腳的。

第一,曹操是個狠角色,在當時天下又數他的力量最強,加之曹操在名義上是朝廷的宰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動不動拿皇帝的命令來壓人,政治上就占據了優勢,所以跟曹操對抗,名不正言不順。

其次,江東地區能擋住曹操的,就是長江天塹。

現在劉琮投降曹操,荊州落入曹操的掌控,長江就成了我們跟曹操共享的天然屏障,失去了地理上的優勢,比實力我們跟人家的差距不是一截,而是一大截。

曹操拿下荊州又新收編了劉表的數萬水軍和數以千計的蒙沖鬥艦,加上曹操北方帶來的步騎兵,水陸並進,我們跟曹操作戰,簡直就是以卵擊石,實力懸殊太大了,拿什麼去抵抗曹操呢?與其做無謂的犧牲不如迎接曹操,免遭江南生靈塗炭!

其實江東的文官集團看到的只是曹操的表面強大,卻沒有看到強大背後太多的漏洞和先天的不足。

諸葛亮看到了,周瑜也找到了突破口。

在這裡,諸葛亮和周瑜可以說是英雄所見略同。

周瑜為孫權做的那番透徹的分析,駁倒了文官集團的悲觀論調,打破了曹操不可戰勝的神話。

此時曹操卻是志得意滿,尾巴翹起,他的疏忽自大給了敵人太多的可乘之機。

在逐鹿中原的舞台上,曹操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官渡之戰成為袁紹的滑鐵盧之役,自此袁紹集團一蹶不振,最後袁紹的兒子們逃到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畏懼曹操的勢力強大,害怕袁氏兄弟給自己招來禍患——曹操會以此為藉口攻打他。

所以謀殺了袁氏兄弟,將頭顱獻給曹操。

曹操認為「遼東模式」可以切換成為「江東模式」。

他想將劇本搬到江東重演一遍,換個舞台,劇情不變,換批演員,導演不變。

他想讓劉備出演袁氏兄弟的角色,而公孫康當然是由孫權來飾演了。

但是曹操不知道,不是什麼時候都是你說了算,別人的人生不是總是由你來導演。

曹操輕易的拿下了大半個荊州,他認為他的力量足夠強大了。

以為只要恐嚇,毛頭小子孫權不得不想到公孫康來,繼而會受到公孫康的啟發——為了自保避禍,就會俯首聽命,斬下劉備的人頭獻給他。

但是曹操的謀士程昱斷定,孫權不會當公孫康第二,劉備也不是袁氏兄弟那樣的飯桶。

首先劉備英明遠播,也是個出了名的老江湖,何況劉備還有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強兵悍將追隨,不是沒有一點實力。

孫權的位子還沒有坐熱,自然也來不及樹立自己的威名,他知道獨立抵抗強大的曹操不是對手,他一定會利用劉備的威望和實力,因此孫劉肯定會聯合在一起的。

但是曹操取的荊州,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以為「遼東模式」放之四海而皆準!

官渡之戰中,袁紹在做出錯誤的決策之前,總是有謀士的正確意見。

其實在赤壁之戰中,曹操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赤壁之戰前不僅有程昱的正確判斷,更有賈詡的正確意見。

賈詡的意見是各個擊破,不用著急取江陵,主要任務不是搶地盤和物資,追擊劉備才是重中之重,絕不能讓孫劉走到一起,要趕在兩家聯合之前將劉備消滅掉。

但是曹操以為孫權不過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絕不敢開罪自己,更加不敢收留他的敵人。

但結果是,孫權不但收留了劉備,還跟劉備聯手對抗他,公開的跟他叫板,這是曹操始料未及的!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犯了很多錯誤,但是其他的錯誤都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更要命的是他還犯了一些致命的錯誤。

那麼,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犯了哪些致命的錯誤?首先,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犯的第一個錯誤就種下了他必敗的禍根,尤其曹操拿二流的手段跟一流的對手較量,這就導致了這一仗他無可挽回的敗局!袁紹劉表都是二流的對手,跟他不是在一個重量級別上的選手,而周瑜孫權劉備諸葛亮卻都不是泛泛之輩,他們聯合,勝利的天平就傾向到孫劉這邊了。

但是曹操並不認為孫權周瑜諸葛亮是一流的對手,他甚至認為這些人連二流都夠不著,尤其輕視孫權年輕,因為周瑜諸葛亮孫權的年紀基本是他的子侄輩,所以在他看來這些對手最多也就是三流小角色。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才發現周瑜是個人才,曾派蔣干遊說,被周瑜拒絕。

說明在之前,曹操也沒有將周瑜當做一流的人才,自然對周瑜他也不會十分重視。

驕兵必敗,因此這場戰役註定了曹操是一定會失敗的。

其次,曹操此時完全沉迷在輕易奪得荊州的勝利喜悅之中,不僅認為荊州全境唾手可得,連江東也能成為第二個荊州,他志在必得。

曹操十分自負,所以疏忽了很多客觀的因素,這被他的對手周瑜抓住了,周瑜針對性的部署和規劃應對的策略。

但是曹操此時卻是好整以暇,在大江之上飲酒作詩,抒懷言志,其重視程度遠不及孫權方面。

孫權周瑜為了打好這一仗,動員了所有的力量,包括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

曹操初戰失利,在烏林一帶被孫劉聯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與此同時,果然不出周瑜諸葛亮所料,曹軍北方人適應不了南方的氣候,軍中流行起了瘟疫,兵員大量減少,士氣非常低落,沒有什麼戰鬥力了。

為了防止顛簸,曹軍大小船隻鐵索連接以求平穩前行,這又被孫權方面的黃蓋看到有了可乘之機,於是黃蓋上演詐降計。

黃蓋來降,曹操大喜過望,毫不懷疑。

對於曹操來說,招降納叛是他的所長,他在跟袁紹呂布張繡等作戰,招降納叛這招很管用,成本小收益大,甚至他的很多謀士武將都是從敵營投降過來的,加上劉琮剛剛請降,因此曹操對「詐降」一詞都很陌生,在他的字典里只有投降、請降、乞降等,絕無詐降一詞。

更何況江東方面張昭等人迎降求和的聲音也是很響的,曹操的情報部門早已將此事匯報到他的案前了。

因此周瑜黃蓋無須上演那出著名的「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苦肉計,如果真的有過這樣的鏡頭,那麼黃蓋是白白受了一頓皮肉之苦,因為投降其實是江東的主流民意,黃蓋來降太符合實際情況了。

但是曹操還是低估了他現在面對的敵人了,這些人都不是小角色,尤其是周瑜等人不是二流角色。

黃蓋來降帶來的不是驚喜,而是一把大火。

曹軍的噩夢還不是大火,對於曹操方面來說更有天災。

老天爺偏偏幫助周郎,颳起了東南風,大風助火勢,曹營水陸兩寨同時起火,伴隨著大風,曹營水裡和岸上的營寨同時陷入一片火海。

孫劉大軍同時發動進攻,曹軍死傷無數,一片混亂,曹操什麼也不管了,慌不擇路,十分狼狽,曹操很少像劉備一樣的逃難,但是這一次逃難比劉備更狼狽。

老天爺這時候特別的跟曹操過不去,連下暴雨,道路泥濘,馬不能行。

前方路斷,後有追兵,曹操也陷入了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絕境了。

曹操為了儘早脫離險境,令軍中的傷殘病員背柴草鋪路,還沒有等鋪好路,曹操騎兵就沖了過來,前面埋頭鋪路的老弱病殘毫無預感就被踩進了泥濘之中了。

曹操跟劉備的看法是毫無分別的,都是把小百姓和士卒看做是打天下的炮灰。

但是劉備說的多,還沒有做到那麼絕的地步。

而曹操說的少,但是實際做起來卻是毫不含糊的。

大人物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什麼缺德事情都能做的出,何況生死關頭。

在曹操看來,士兵就是本錢,而老弱病殘不值錢,用來填路正合適。

就這樣,曹操踩著別人的屍體從華容道逃回許都,留下曹仁守南郡,孫劉聯軍一路追擊到江陵城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真實的赤壁之戰:諸葛亮沒借箭黃蓋沒挨打

「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孫劉聯軍連箭都很缺乏,還談什麼抗曹?「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線索可查。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2...

解析三國老將黃蓋究竟為什麼要用苦肉計?

曹操大軍南下後,先占領了新野,大勝了劉備軍隊,使得劉備軍隊只能倉促的往南方逃走。途中眾人商議如何才能擺脫曹操大軍的追趕,最後得出只能聯合東吳一起對抗曹操大軍。於是劉備派出諸葛亮去遊說孫權。

以少勝多的經典赤壁之戰的真實情況

赤壁之戰自從進了小說之後,就越來越有名氣,現在更是上了電影,編得越來越邪乎。歷史又往往喜歡為尊者諱,所以赤壁之戰的真實情況大概已經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我們試著給大家還原一下。公元207年8月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