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談一下赤壁之戰,體現了古人的智慧,用於職場很合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赤壁之戰簡介時間結果起因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是哪一年 赤壁之戰的故事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

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

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古代著名戰役的經典,是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範例,可謂是家喻戶曉。

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雙方亦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是曹操和孫權、劉備在今湖北江陵與漢口間的長江沿岸的一場戰略會戰,對於三國鼎立局面的確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在這場戰爭中,處於劣勢地位的孫、劉聯軍,面對總兵力達二十三四萬之多的曹軍,正確分析形勢,找出其弱點和不利因素,採取密切協同、以長擊短,以火佐攻,乘勝追擊的作戰方針,打得曹軍丟盔棄甲,狼狽竄北,使曹操「橫槊賦詩」、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諸東流,從而成為歷史上運用火攻,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赤壁之戰赤壁之戰簡介及時間 赤壁之戰是哪一年發生的?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赤壁決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這場戰役在我國歷史上因以弱勝強而聞名,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

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孫權、劉備在今赤壁市三國赤壁古戰場(原蒲圻市)進行了一次爭奪汗鼎的大戰,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說在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

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陽)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

九月,曹軍進占新野(今屬河南),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

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屬湖北)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

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

劉備在長(今湖北當陽境)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

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

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

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

黃蓋擇時率蒙沖鬥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

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

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占荊州要地。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

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

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發生地 簡述赤壁之戰的過程

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作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隨即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約今湖北、湖南),欲一統南北。

時孫權已自江東統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併荊、益州(治成都),再向北發展;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為謀士,以其隆中對策,制定先占荊、益,聯合孫權,進圖中原的策略,並在樊城大練水陸軍。

曹操軍勞師、水土不服、短於水戰、戰馬無糧等弱點,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

孫權不顧主降派張昭等反對,命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3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5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

曹操乘勝取江陵後,又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仍統本部兵,鎮守漢川(今江漢平原)。

益州牧劉璋也遣兵給曹操補軍,開始向朝廷交納貢賦。

曹操更加驕傲輕敵,不聽謀臣賈詡暫緩東下的勸告,送信恐嚇孫權,聲稱要決戰吳地。

冬,親統軍順長江水陸並進。

孫劉聯軍在夏口部署後,溯江迎擊曹軍,遇於赤壁。

曹軍步騎面對大江,失去威勢,新改編及荊州新附水兵,戰鬥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戰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聯軍隔江對峙。

曹操下令將戰船相連,減弱了風浪顛簸,利於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緊演練,待機攻戰。

周瑜鑒於敵眾己寡,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

部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船」的弱點,建議火攻,得到讚許。

黃蓋立即遣人送偽降書給曹操,隨後帶船數十艘出發,前面10艘滿載浸油的乾柴草,以布遮掩,插上與曹操約定的旗號,並系輕快小艇於船後,順東南風駛向烏林。

接近對岸時,戒備鬆懈的曹軍皆爭相觀看黃蓋來降。

此時,黃蓋下令點燃柴草,各自換乘小艇退走。

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邊營屯。

聯軍乘勢攻擊,曹軍傷亡慘重。

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敗局,下令燒余船,引軍退走。

赤壁之戰遺址聯軍水陸並進,追擊曹軍。

曹操引軍離開江岸,取捷逕往江陵,經華容道(今潛江南)遇泥濘,墊草過騎,得以脫逃。

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滿寵屯當陽,自還北方。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並遣甘寧攻夷陵(今宜昌境)。

曹仁分兵圍甘寧。

周瑜率軍往救,大破曹軍,後還軍渡江屯北岸,繼續與曹仁對峙。

劉備自江陵回師夏口後,溯漢水欲迂迴曹仁後方。

曹仁自知再難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

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赤壁之戰曹軍大敗 孫劉聯軍以少勝多的原因是?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面對強敵而不懼,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以弱勝強,創造了輝煌戰績,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曹操在統一北方之後,乘勢向江南進軍,一舉奪占荊州。

在此關鍵時刻,本應集中力量,徹底追殲劉備,然後再圖東吳。

而他卻驕傲輕敵,同時攻打兩個敵人,以致促成孫劉聯合抗曹,使自己處於不利地位。

江南是水網地區,利於水戰,而曹軍長期在北方征伐,不習水戰。

曹操在進軍之前雖然訓練了一些水軍,但戰鬥力不強;在進軍中雖然又收降了荊州水軍,但軍心不穩。

在這種情況下,要同以水軍立國的東吳進行水上較量,顯然是舍長就短,結果為孫劉所乘,遭到失敗。

孫劉聯軍在赤壁水戰中,之所以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不為強敵所嚇倒,不為表面現象所迷惑。

通過冷靜的分析,既看到曹操16萬大軍壓境,其勢洶洶,又看到曹操後方不穩,部隊遠來疲憊,不服水土,不習水戰;既看到劉備新敗,兵力不足,又看到有利的戰場條件和擁有善於水戰的五六萬水軍,從而具備了取勝的基礎。

二、聯合抗曹,打擊主要敵人。

孫權和劉備雖有矛盾,但大敵當前,如果不聯合起來,勢必被各個擊破;而聯合起來,就相對地改變了力量對比,為戰勝曹軍創造了條件。

三、積極迎戰,先機制敵。

採取這一方針,是符合當時情勢的。

一則曹操輕取荊州,發展過快,兵力不集中,占領區不鞏固,正可乘其立足不穩而擊之。

二是乘戰略要地樊口尚在劉備手中,曹軍尚未達成水陸分進合擊之際,迫曹軍於江上水戰,挫敗其水軍,使其難以順江東下。

三是曹操恃勝而驕,先給以迎頭痛擊,使曹軍上下震驚,混亂被動。

四、以長擊短,出其不意。

利用擅長水戰的優勢,對遠來疲憊,不善水戰而又麻痹輕敵的曹軍,出其不意地採用火攻,然後乘敵混亂,迅速投入主力,實施有力的突擊,擊敗曹軍。

赤壁一戰對於三國歷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曹操失敗,無力再向江南進軍,孫權和劉備則乘勝發展勢力,擴張地盤,這就為以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礎。

赤壁之戰兵力對比 赤壁之戰中兵力發生的變化

兵力變化

曹操占據江陵後南下烏林,要渡江滅劉備,同時劉璋向江東送信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

這個時期劉備的兵力可以參考《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語:「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但這個說法明顯是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獲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少。

曹操軍方面:

《三國志·魯肅傳》(應是周瑜、魯肅、呂蒙等人的合傳,下同)引《吳書》記載魯肅語:始與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

連「一校」兵都不夠,可見當時劉備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江表傳》記載:劉備「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是因為自建安十三年以來損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軍,沒能繼續南下。

那麼可見,雖然在赤壁的損失不小,但曹軍的總體實力仍然遠大於孫劉,只是暫時不足以繼續渡江作戰而已。

要知道在兩年後曹操還大敗了西涼人馬。

所以,儘管曹操燒了自己的的水軍戰艦,但曹操的陸軍仍然保持了相當多的數量,其精銳部隊基本沒有損失,只是由於水軍的失敗導致曹操無法渡江登陸,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棄從赤壁一線登陸的企圖。

這些損失的戰艦絕大多數原荊州留下的,其水軍也都是原荊州籍士兵,赤壁之戰曹操的直接損失來自此處,而由於瘟疫間接損失的兵力雖然也不小(注十),但與荊州水軍比還不算多,可見什麼時候都是「嫡系」好呀!

赤壁之戰曹操落敗 因被自家謀士暗算?

曹操一方面想做仁君,另一方面卻又連小臣劉馥都容忍不了,在橫槊賦詩時倚酒將他刺死。

(僅因直言詩句不吉:「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

)如此類推,曹操還能聽得進程昱、二荀的逆耳忠言嗎?幸好三位謀士先知先覺,提前疏遠了曹操,不然早已死無葬身之地。

再類推,曹操一旦當了皇帝會怎麼樣呢?所以他的勸降戰略不過是「王莽謙恭未篡時」。

想當初官渡之戰郭嘉是「十勝十敗說」,荀彧也是三番五次諫議曹操堅持到最後。

世事難料,轉眼間主、臣就從互助互信變成了互離互棄。

這就是不可抗拒的對立統一規律。

程昱想在曹操失敗後崛起,可惜不得其時既然三位幕官決計要抱團反曹,但為什麼程昱又要在龐統獻連環計之後,以及東南風颳起之後提醒曹操預防火攻呢?這中間可是大有深意,堪稱倒戈反主的經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赤壁之戰,曹操為什麼會輸?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此戰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

赤壁之戰孫權為什麼只給周瑜三萬軍隊抗曹?

赤壁之戰是三國前期一場重要戰役,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擊敗了北來的強大曹軍。不過,面對二十多萬曹軍,孫權為什麼只給了周瑜三萬軍隊呢? 《三國演義》和《江表傳》都提到了曹操占領荊州後,向孫權下書示威,...

赤壁之戰:諸葛亮與周瑜以少勝多的戰役

赤壁之戰是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敗曹軍的一次決戰。話說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揮師南下,欲先滅掉劉表,再順著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

三國地圖|赤壁之戰只是場遭遇戰?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三國志 · 武帝紀》以上這句話,就是「赤壁之戰」的主要出處。如果讀史只看本傳,赤壁之戰的確只是曹操與劉備、孫權的一場遭遇戰。但具...

赤壁之戰經過

赤壁之戰可以是包括東漢丞相曹操南下後一連串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所發生的戰事。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文史隨筆 赤壁之戰勝曹操——以少勝多的戰役

  三國時期。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統一了北方,而後興兵向南。在強敵壓境、存亡未卜的危急關頭,孫權和劉備為了避免徹底覆滅,終於結成了聯合抗曹的軍事同盟。   公元208年lo月,周瑜率兵沿長...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

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作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