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備不帶諸葛亮以及趙雲、魏延、馬超猛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夷陵之戰是否關乎國運,至少在開打之前是看不出來的。
而真正關乎蜀漢國運的戰爭其實是漢中爭奪戰,所以從劉備心裡上,夷陵之戰只是一場有關復仇及奪回荊州的局部戰爭,壓根都沒特別重視對手。
那麼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趙雲、魏延、馬超這幾個大將呢?在進行漢中爭奪戰時,諸葛亮、趙雲、魏延、馬超這些人幾乎都參與了,諸葛亮負責在成都督運糧草,張飛、馬超屬於一路,負責斷曹軍後路。
黃忠、趙雲是一路,後來在漢水附近與曹軍對峙。
後來,曹丕稱帝後,劉備以給關羽復仇的名義發動夷陵之戰,在發動戰爭之前,劉備是經過充分考慮的。
此時曹魏皇帝為曹丕,東吳為孫權,東吳大都督呂蒙已死,在劉備眼中,環顧天下,他怕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曹操,現如今曹操已死。
曹丕、孫權在劉備眼中根本不值得重視,因此,劉備才放心的發動了夷陵之戰。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已經占領了整個益州和漢中地區,因此在人員布置上有了很大的調整,所以才有了新的人員調配。
我們來一個一個說。
劉備出戰需要帶一個軍師,當時帶的軍師是劉巴。
那麼劉備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呢?其實諸葛亮也算是參與了。
諸葛亮和劉備在每次戰爭中向來是這樣的分工,劉備負責前線打仗,諸葛亮負責後方運糧。
例如成都爭奪戰,漢中爭奪戰,而此次的夷陵之戰也是這樣,因此,不能說諸葛亮沒有參與,只是在大多數人眼中,諸葛亮應該以謀士兼軍師的身份出現在劉備身邊罷了。
再說趙雲,劉備為什麼不帶上趙雲呢?關鍵原因在於趙雲不支持劉備發動這次戰爭。
在劉備決定伐吳時,趙雲力諫劉備說:曹丕篡漢稱帝,是國賊。
應該先征討曹丕,魏國投降,則吳國自然俯首稱臣。
怎麼能夠捨本逐末,東向伐吳呢?劉備心裡很不高興,但是趙雲畢竟是自己的心腹愛將,不帶他參與是不可能的,於是趙雲被劉備安排去督管江州,江州瀕臨吳蜀兩國的邊界,以作後援。
劉備是僅僅只對趙雲這樣嗎?
不是的,和趙雲享受同樣待遇還有黃權,黃權同樣也不支持劉備伐吳,黃權對劉備說:吳兵悍戰,現如今順江而下,水路易進難退。
請讓末將為先鋒,為您開路。
劉備不從,但是也沒有放棄黃權,而是讓黃權督領江北駐軍,北上防範曹軍去了。
從這裡看出,劉備用將,只用聽從自己話的將軍,不聽話的都調去從事配合事宜。
算是劉備剛愎自用,驕傲輕敵的表現,不過劉備用趙雲鎮守江州算是歪打正著,後期正是趙雲率軍支援,救了劉備一命。
再說魏延,劉備為什麼沒有考慮帶上魏延呢?在劉備拿下漢中之後,關於漢中太守的職位有兩個人可以考慮,一個是張飛,一個是魏延。
劉備考慮到張飛性格粗暴,總是鞭撻下人,因此啟用了更為慎重和同樣勇猛的魏延。
而張飛去了巴西郡,隨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召張飛前去。
因此,在劉備心裡,張飛和魏延只能去一個人,既然魏延已經督管了漢中,防範關中的曹軍,那麼就只有派張飛去了。
可惜的是張飛出發前被手下害死,出乎所有人意料。
最後說馬超,馬超投靠劉備時幾乎是孜然一人,但是馬超的名聲很響。
馬超最大的作用就是嚇唬劉璋,迫降和成都。
馬超後期在漢中爭奪戰中表現並不好,甚至還不如張飛。
究其原因,馬超原來的部眾都喪失在關中和漢中,在投靠劉備後,馬超一直小心翼翼,不敢發展和培植自己的勢力,生怕劉備懷疑自己做大,而劉備也有讓馬超做冷板凳的意圖,因此,夷陵之戰,劉備並沒有帶領馬超。
還有一個原因,馬超在漢中之戰後,悲憤於馬氏家族喪命於曹魏,而自己屈身於劉備帳下,復仇無望,於是身體抱恙,狀況堪憂,不能再勝任領軍出戰之職。
一個沒有鬥志和身體不好的將軍,劉備是不會帶他的。
總的來說,夷陵之戰開打前,劉備考慮的意圖只是打一場局部戰爭,目標是奪回荊州就可以了。
諸葛亮參與了戰爭,職責是督管後方糧草。
趙雲因為反對劉備伐吳而被劉備安排到江州負責接應,而魏延因為要在漢中防守曹軍沒有參戰,馬超則是因為遭到劉備猜忌和身體狀況不佳而無法參戰。
如果這些人都派出了,劉備肯定大勝,關於這點你有什麼看法呢?
劉備東征沒帶上諸葛亮,不是不想,原因或許很簡單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關羽被殺,荊州丟失,令剛剛步入巔峰的蜀漢帝國兩線作戰、統一全國的戰略夢想化為泡影。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權衡及部署,劉備率部東征,揭開了夷陵之戰的序幕。其結果大家都知道,...
諸葛亮也出過這些餿主意 竟然會四次中計
劉備拿下了東川,春風得意,躊躇滿志,功業升到了他平生的頂峰。第一次北伐就大獲全勝,跟孫權的兩次北伐一比,就知道劉備集團的強大。孫權斗曹操,損兵折將,吃虧的總是孫權,劉備打曹操,沒費太大力氣,損兵...
劉備攻打東吳孫權,為何不帶上諸葛亮和趙雲
三國中三大戰之一的「夷陵之戰」,被很多人直呼可惜,劉備一方,本來有很大的幾率可以獲勝,然而卻因操作不當幾乎全軍覆沒!有人說,如果劉備當初帶上諸葛亮、趙雲、魏延等等這些謀士良將,戰爭的結果根不不可...
如果諸葛亮跟隨劉備一起伐吳,是不是會伐吳成功?
關羽被殺,荊州被奪,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是一個雪上加霜的消息,再加上孟達投降了曹魏,可以說短短几個月內原本一片蒸蒸日上的劉備來說真是當頭一棒,不僅失去了統一中原的機會,而且自己幾十年的兄弟被孫權所...
誰是三國第一神將?三國十大武將排名誰是第一
NO1、三國第一名將趙雲常山趙子龍可以說是最受三國迷歡迎的人氣角色,文韜武略,機謀膽色,趙將軍無不是上上之選。作為一員虎將,他實在完美。長坂坡一戰,趙子龍縱橫曹營幾萬大軍之中,出入自如,斬殺曹軍...
劉備討伐東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趙雲、魏延、馬超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前兩大戰役是...
劉備帳下八大猛將排行榜,按史載關羽未進前三、趙雲未進前五!
劉備一生南征北戰,在這個過程中,長期追隨或中後期追隨,但是立下戰功的猛將。與蜀漢後期無關。今天特別根據史料進行整理,以分享給各位小夥伴。張飛,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最早與...
劉備主動放棄荊州北伐應該更可行
劉備取漢中之後,218年前後,主動讓荊州給東吳,把荊州人口物資能轉移的儘量轉移到益州,勵精圖治鞏固益州,把南中和西部少數民族剿撫並用安頓好。與孫權保持密切關係,積極準備北伐。
都說劉備伐吳是為關羽報仇,這個謊言騙了多少人?
劉關張桃園結義是不假,劉備確實也依仗關羽張飛打下了天下。但夷陵之戰大敗,讓蜀國元氣大傷,被記載成是劉備仁義,為了給關羽報仇太過義氣用事,在我看來只是史官們為了美化這位蜀國皇帝罷了。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為何沒帶上諸葛亮、趙雲或魏延?本篇揭秘真相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稱帝後一日在朝堂上下詔曰:「朕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情同兄弟,如今二弟關羽被孫權所害,我必要給關羽報仇雪恨。」說罷,趙雲站出來勸阻,劉備不聽,繼續下令練兵準備親征。朝中很...
劉備伐吳的重大失策: 沒有帶上一人隨行, 不是諸葛亮也不是趙雲
公元221年7月,蜀漢章武元年,在關羽死後一年多,劉備成都稱帝後沒多久,不顧諸葛亮和趙雲等朝中大臣的反對終於興兵大舉伐吳。實事求是的說,劉備之所以決意伐吳不是一時衝動之舉,也不僅僅是為關羽報仇...
三國趣聞:馬超投靠劉備後竟受排擠與壓制
關羽非常驕傲,喜歡別人的阿諛奉承。馬超初來投降時,遠在荊州的關羽曾特地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的人品等級。諸葛亮當即明白了關羽的用意,回信中先是大誇馬超如何英雄了得,說是和張飛也有得一比,隨即筆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