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選擇輔佐劉備?第一他自卑,第二劉備會吹會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雖然隱居隆中,但他與荊州上層人物的關係非常親密。

他的岳父黃承彥是劉表的連襟,蔡瑁的妹夫。

劉表的原配婦人逝世以後,迎娶了荊州豪族蔡諷的小女兒。

而蔡諷的大女兒,正是黃承彥的老婆。

此外,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荊州名士龐德公的兒子。

龐德公對當時的顯學——評論人才,也是很有研究。

人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正是龐德公做出的人才鑑定。

諸葛亮有了與劉表和荊州名士的這一層關係,再加上大哥諸葛瑾已經在孫權那裡做官而且很受信任,他要想在荊州或者東吳出仕當幹部,那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但他選擇了繼續蟄伏隆中,過著耕讀生活,靜觀天下之變。

這說明劉表和孫權,都不是他想要的老闆。

剩下可供選擇的老闆,就只有曹操和劉備了。

地球人都知道,諸葛亮最終選擇了寄人籬下幾乎一無所有的劉備,放棄了已經基本統一北方威震天下的曹操。

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

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可諸葛亮這個大才卻沒有選擇曹操這個大集團,反而跟了落魄不堪的劉備。

這是為何呢?難道是面對人才濟濟的曹魏集團,諸葛亮自卑了麼?

劉備到新野駐防不久,席不暇暖就前去拜訪當地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德操。

對劉備的到訪,「清雅有知人鑒」的司馬德操表現的十分謙遜。

他自稱為「儒生俗士」,不敢與伏龍、鳳雛比肩。

不等劉備開口相請,他就婉拒道:「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劉備聞言強自壓抑心底的失落,問伏龍、鳳雛何許人也?司馬德操告訴他:「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失之東隅、收之桑隅——劉備主動上門拜訪水鏡先生雖吃了閉門羹,卻有徐庶毛遂自薦的意外收穫。

之前,劉備雖有簡雍、孫乾、麋竺等文士相助,但這幾人做些文案工作、充任使者尚可,其才略不足以襄助劉備大展宏圖。

頗有謀略的徐庶的到來,在他輔佐之下,劉備事業立即有了起色,開始步入正軌。

劉備如獲至寶,對他言聽計從。

徐庶將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又將自己與諸葛亮交往的舊事重提——

諸葛亮在荊州,與穎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

「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每晨夜從容,嘗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

徐庶、石廣元三人問諸葛亮的志向,諸葛亮卻笑而不語。

孟公威思鄉心切,聽說官渡之戰曹操戰勝了袁紹,北方漸趨平靜,打算北歸謀求發展。

諸葛亮卻勸他道:「中國饒士大夫,遨遊何必故鄉焉?」

表面上,諸葛亮是在替孟公威考慮,其實是擔心他前往投奔曹操,日後極有可能二人分屬敵對陣營。

曹操在打敗袁紹後,勢力迅速擴張,帳下人才濟濟,去了也不會被受重視。

一千八百多年來,無數的人對這件事有無數的理解,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諸葛亮的為人。

諸葛亮之所以深受歷代知識分子的推崇,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是一個理想的儒家士子,是榜樣,是標尺。

這個榜樣和標尺,主要是指高風亮節,功業卓著。

在諸葛亮這樣的楷模身上,古人提出的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都有值得稱道之處。

以位列第一的立德來說,儒家的忠孝仁義,就是他們畢生踐行的標準。

作為一個有眼光、有頭腦的知識分子,諸葛亮當然看得出曹操把持的中央政府已經不是大漢的政府,要想踐行忠義,自然不能投靠曹操為虎作倀。

第二,諸葛亮的理念。

諸葛亮一生推行的治國理念是內儒外法,實行儒家的仁政,而曹操實行的卻是霸道,強權政治。

這一點,諸葛亮非常清楚,要知道諸葛亮隨叔父離開家鄉漂泊異鄉,與曹操屠徐州有很大的關係。

道不同不相為謀,兩個分歧太大的人走到一齊註定不會長久。

除非一方只領薪水不干實事,但這明顯不是諸葛亮想要的結果,他不僅要做事,而且要做大事。

一個人做什麼決定,最根本的因素是內因,在於其為人,在於其理念。

可以說,以上兩點是諸葛亮不選擇曹操的最根本的因素。

其三,追隨劉備才是最佳選擇。

諸葛亮雖然偏居鄉野,但對天下局勢洞若觀火。

而且自詡為臥龍先生,可以看出他似乎有點小狂妄。

自己的絕世之才,屈居到曹操手下做一個小謀臣,實在是心有不甘。

而諸葛亮從小就心懷遠大志向,要做一番大事業。

劉備雖然一無所有,但卻是一個值得輔佐的明主。

而且劉備急缺一個大謀士,諸葛亮去了頭把交椅非他莫屬。

雖然跟著劉備可能創業艱辛,但卻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從這一點來說,普天之下沒有比劉備更好的選擇!

劉備身邊人才是比較缺乏的,因而諸葛亮雖然在劉備身邊事務繁忙,但是諸葛亮可以得到很多表現的機會。

相反在曹操身邊,諸葛亮並非唯一有才幹的謀臣,其中荀彧、荀攸、賈詡、程昱以及英年早逝的郭嘉。

這幾人是曹操身邊的謀臣,可以聰明才智不輸諸葛亮,雖然諸葛亮出山的時候,郭嘉已經死,但是一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就可以看出諸葛亮一直受到郭嘉的影響。

如果諸葛亮投靠曹操,光看這麼多的謀士,諸葛亮施展才華的餘地就少了許多。

事實證明,諸葛亮的選擇是正確的,畢竟曹操身邊的這幾個謀士都沒有諸葛亮出名。

在野史中記載,諸葛亮從小的志向是匡扶漢室,然而曹操早年混蛋,曹操曾屠城,讓諸葛亮對他的印象十分不好。

諸葛亮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這二人都是歷史上著名的謀臣,管仲幫助齊桓公成就千秋霸業,樂毅打下72座城池。

這表明諸葛亮的志向十分遠大,若是將勢力弱小的劉備輔佐稱帝,諸葛亮的成就就會比在曹操身邊高。

而且劉備一次比一次恭謹,他對諸葛亮的家人,朋友甚至仆童的態度簡直讓人看了肉麻,就連張飛見了之後都對劉備有些出言不遜。

不過張飛畢竟是個莽漢,不懂劉備的心思,倒是關羽看出了些苗頭,因此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關羽時常勸導著張飛。

那麼,劉備是如何請諸葛亮的呢?

簡單,先是謙恭,然後是拍馬屁,最後給諸葛亮戴高帽。

經徐庶等人的描述之後,劉備就知道諸葛亮是個自命清高之人,但又非常有才,與這種人打交道,最忌違抬高自己的身份。

所以劉備與諸葛亮交流,從來沒有將自己漢室宗親的名頭拿出來,而是以一個謙虛好學的弟子身份來博得諸葛亮的好感。

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劉備的狡詐,以及他的臉皮之厚。

不過,也正是如此,劉備的身邊才會有諸葛亮,關羽等三國著名謀士和將才的臣服。

不得不說劉備的領導藝術和御下之道確實高於常人。

諸葛亮就算是投了曹操也不可能統一天下,甚至可能不會做出一翻事業,,諸葛亮出山時只有27歲,首先年紀就比較小,難以得到重視,再者諸葛出山時,曹操已滅袁紹,占河北山東擁東西二都(長安洛陽),馬騰占天水三郡帶甲者十萬,張魯坐鎮漢中,劉璋縮居西蜀,劉表占荊襄九郡,孫策獨霸江南,規定下形勢基本已定,張魯,劉璋,劉表,馬騰都非英主,所以諸葛亮是決不會投的,至於曹操與孫策,這時勢力已成,而且曹操手下更是謀士如雲,諸葛亮投靠過雲無非是錦上添花,難以得到重用,這從司馬懿身上就可以看到,投靠曹操後,基本沒有什麼表現,只到曹操死了,才得到展現的機會。

而且從真實的歷史上來看,諸葛亮的能力比之曹操可能多有不如,《三國演義》中那個神人諸葛亮只是後人神話之後的結果,不是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真實的諸葛亮應該算是司馬懿評價的那樣:

志向大,但常錯失時機。

多謀慮,而少決斷。

好用兵,卻不懂得權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可知提議劉備三顧茅廬的人是誰嗎?

曹操北伐烏桓時,劉備建議劉表出兵許都襲取天子,劉表沒有接受(註:劉備原本在袁紹陣營,袁紹兵敗後,劉備投奔荊州,依附劉表)。等曹操凱旋迴到許都,劉表才對劉備說:"沒聽你的話,失去了大好機會。」劉備...

水鏡先生是誰?水鏡先生司馬徽簡介

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著名名士,精通經學。有「水鏡」之稱。司馬徽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其才華始終未得施展,一生湮沒不彰。桑下...

揭秘諸葛亮的五謎團:三顧茅廬是真是假?

蜀漢後主曾經說過:「政在葛氏,祭在寡人。」意思是說,自己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禮儀活動,軍、政、財、文大事統統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辦。這裡的葛姓大臣究竟指誰?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當然是指諸...

劉備請臥龍,曹操請司馬 三國兩大軍師出山趣事

當多數人選擇象徵性的反抗、有了好處立馬妥協時,只有少數人選擇堅持,持之以恆,堅持自己最初的理想,進而改變歷史。劉備劉玄德,就是這樣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中年男子。不過他的勢力過於單薄,根本沒有與曹...

此人靠一個計策名氣不輸諸葛亮 為何再無成就

說到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政治家,才能謀略不輸於當時任何一位人傑,他還精通奇門遁甲、八卦推算,用周瑜的話來說,那叫擁有「鬼神莫測之術」,諸葛亮神機妙神一生,幾乎從...

天下奇才諸葛亮之三顧茅廬——劉備折節訪孔明

上集提到劉備在夜深人靜反省他目前的處境時,他似乎無法了解為何號召力很強的他、受世人推崇的他、擁有猛將如雲的他會淪落到幫劉表看守荊州大門的窘境呢?為何四處征戰17年,至今仍無一個可以興復漢室的根據地呢?

這幾位謀士,才智個個不亞於諸葛亮!

相信大家對三國都不陌生,曾有一人對劉備言過:「臥龍鳳雛,得一則可安天下」。這個人就是水鏡先生,劉備則乘的盧,躍馬過檀溪。在鄉田間遇到一位鄉間書童,書童開口第一句話便是:「閣下可是劉使君」,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