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故事:四方雲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魯肅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主人公是魯肅。

原文如下:

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

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

因密議曰:「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君既惠顧,何以佐之?」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

何者?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權曰:「今盡力一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

」張昭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雲肅年少粗疏,未可用。

權不以介意,益貴重之,賜肅母衣服幃帳,居處雜物,富擬其舊。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孫權立即召見了魯肅。

經過一番交談,孫權對魯肅非常欣賞。

眾賓客離開後,魯肅也打算告辭,卻被孫權單獨留了下來,兩人同席而坐,繼續對飲暢談。

孫權表示:「當今朝廷如大一座即將傾覆的大廈搖搖欲墜,天下局勢動盪不安,騷亂處處可見。

我繼承了父兄創立的基業,想建立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功業。

你既然能夠惠顧於我,又將如何幫助我呢?」

魯肅回答道:「過去漢高祖想忠心耿耿地侍奉義帝但沒有成功,這是因為項羽加害了義帝。

如今的曹操,就像過去的項羽,將軍您又怎麼能做到齊桓公、晉文公那樣呢?我私下認為,漢室已經不可能復興,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被除掉。

為將軍考慮,只有占據江東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以便觀察天下形勢的變化。

這樣計劃對自己沒有妨礙。

為什麼呢?因為北方的變故實在是太多了。

您應該趁著北方多事而混亂的機會除掉黃祖,討伐劉表,占據整個長江流域,然後建號稱帝,以便圖謀全國,這就是漢高祖那樣的事業。

孫權說道:「我現在盡力割據一方,是希望能輔佐朝廷,你的構想不是我所能達到的。

」張昭責怪魯肅不夠謙虛,多次在孫權面前詆毀魯肅,說他既年輕而又粗疏無能,不可任用。

然而孫權對張昭之言並不在意,越發重視魯肅,並賞賜給魯肅母親衣服、帷帳和日常用品,如同他家過去一樣富有。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孫權口中的「四方雲擾」,意為局勢動盪不安,到處騷亂。

魯肅這個人物早年在江東的經歷較為曲折。

他來到江東是因為周瑜的舉薦,只可惜當時的孫策忙於戰事,竟然將其忽略,致使魯肅產生了離開江東去投靠淮泗豪強鄭寶的念頭。

此時,又是周瑜及時出面,將魯肅介紹給剛剛繼任的孫權。

在魯肅與孫權的交談中,魯肅大膽地提出了「榻上對」的戰略構想,其核心是占據江東,鼎足而立,進而爭奪天下。

不過,江東重臣張昭卻對魯肅的建議非常不滿。

不僅認為這個建議離經叛道,同時還對魯肅的品行提出質疑,並多次在孫權面前詆毀魯肅。

幸好孫權慧眼識英雄,嘴上說魯肅的構想難以實現,心中卻非常贊同。

因此,他不理會張昭,對魯肅越發器重。

從此,魯肅在江東的地位日益上升,並頂替了張昭成為孫權身邊最為重要的謀士,成為東吳帝國傑出的戰略家和外交家。

參考書籍:《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此成語是諸葛亮說的,言辭犀利,結果出人意料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諸葛亮的運氣不是太好,剛剛投靠劉備,還沒來得及一展身手,曹操就殺過來了。貌似強大的荊州頃刻之間土崩瓦解,勢單力孤的劉備只有逃跑的份兒。這時,江東的使者魯肅出現了。經...

魏蜀吳早期各有個戰略分析師,你知道都是誰嗎

戰術是為戰略服務的,戰略為一個集團發展指明方向。魏蜀吳早期各有一個戰略分析師,他們為各自的主公規劃著未來的發展。曹魏之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在兗州時,毛玠(字孝先)向他建議:今天下分崩,國主遷...

他是江東第一謀士,赤壁之戰曾力主抗曹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周瑜向孫權推薦了魯肅後,孫權立即約見魯肅,與其交談,非常高興。等在場賓客起身退出時,魯肅也...

閒扯三國(33):三分論斷

閒扯三國(33):三分論斷「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這是人們對諸葛亮「隆中對」的褒揚。「隆中對」的核心論斷就是天下三分的大勢。我們再看一遍諸葛亮的「隆中對」: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

只知隆中對,不識榻上策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