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會最深的三國牛人,曾嚇得曹操拿不住筆,卻被誤認為是老實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得知,《三國演義》雖有七分真,卻在很多細節方面,與真實歷史出入極大,尤其是人物的塑造這一方面。

例如,在真實歷史上,奸詐自私的陶謙,在演義中被塑造成了一個溫厚的長者形象;在真實歷史上,僅是一個叛徒的陳宮,被塑造成了堅貞不屈的忠義之士;對劉備忠心耿耿的魏延,則被醜化成了腦後有反骨的小人,等等。

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也是一個被誤會了千百年的人物,他是誰呢?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江東名士魯肅,魯子敬。

說到魯肅,可能很多人覺得,他沒有資格與周瑜、呂蒙、陸遜等人,並稱東吳四英傑,畢竟周瑜有赤壁之戰的功勞;呂蒙有白衣渡江的成就;陸遜則有夷陵之戰,火燒劉備七百里連營的戰績,可是魯肅不但沒有這樣出彩的表現,反而在世人心目中的老實人,怯懦而平庸。

其實,這僅是因為演義的影響,世人對他的誤解而已。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在演義中,他給世人留下老實人的形象,主要還是因為劉備和諸葛亮借走荊州之後,他奉命前去討要,結果被諸葛亮坑騙,成了劉備的保人。

回到江東之後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受騙,特意為劉備和諸葛亮說好話。

後來江東因荊州問題,與關羽發生衝突,關羽單刀赴會,則將他嚇破了膽。

然而真實歷史上的魯肅,與演義中的形象並不相符。

首先,魯肅並不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他年輕的時候曾在當地集結並訓練了一批少年,離開家鄉時,面對追兵,他能一箭射穿對方的盾牌。

而且在江東,他雖然沒有統兵,卻一直負責訓練士兵,東吳的很多精兵,都是出自他之手。

另外,所謂的「單刀赴會」,的確發生過,但是主角並非關羽,而是他。

《三國志·魯肅傳》記載:「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

……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

……備遂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

」也就是說,在單刀赴會一事中,是魯肅迫得關羽主動讓步了。

而魯肅不但武藝高強,善於治軍,又膽色過人,曾讓關羽主動服軟,還曾嚇壞過曹操,這是怎麼回事呢?《三國志》記載:「後備詣京見孫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劉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意思是說,赤壁之戰後,劉備求見孫權,想要借荊州安身,江東陣營中,只有魯肅一人竭力勸孫權應允劉備的要求。

曹操聽說此事之後,嚇得手中的筆都拿不住了。

為什麼孫權借給劉備地盤,曹操會嚇成這個樣子呢?

原來,魯肅自從投奔孫權,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構想,比諸葛亮的隆中對要早的多,只不過他一開始想聯合的對象,並非劉備,而是更加強大的劉表。

後來劉表去世,劉琮投降,他才轉換了目標。

曹操很早就接觸過劉備,知道劉備的能力,所以一直對劉備非常忌憚。

但是長坂坡之戰,他未能將劉備覆滅,反而促進了孫劉聯盟,導致了自己在赤壁的慘敗。

估計那個時候,他已經在暗中後悔,自己當初放虎歸山了。

赤壁之戰後,他想要南下,只能寄希望於孫劉聯盟破裂。

然而孫權聽從魯肅的建議,將荊州借給劉備,不但表明了孫劉聯盟一時半會,不會分道揚鑣,還表明了聯盟關係已經更加穩固。

這一點是他不願意看到,不願意接受的。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聽聞魯肅勸說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之後,他的反應才會這麼激烈。

說到此處,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功蓋三國分」這一評價,用來形容魯肅,或許更加合適。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人筆下平庸屬歪曲:魯肅忍辱負重促孫劉團結

將帥的才能,並不只限於排兵布陣,縱橫沙場。三國時代,英雄輩出,群星燦爛,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卻有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無論在小說或在影視、戲劇中總是被人忽視,乃至遭到貶損,這便是東吳大將魯肅。在羅...

東吳諸將,魯肅為首,夢三國老好人魯肅

說起東吳諸將,大家想起最多的無出江東四英。其中,周瑜「長壯有姿貌」。其人「雄烈,且膽略兼人」。助孫策奪取江東,破曹操與赤壁,攜威猛之師下南郡等地。呂蒙,「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陸遜...

東吳四大都督排座次,應該沒人有意見

縱觀三國時期吳國歷史,有四位大都督最為人們所熟知,那就是火燒赤壁的周瑜,締結孫劉聯盟的魯肅,奪取荊州的呂蒙,大敗劉備的陸遜。那麼他們四位究竟誰的能力最強,誰對東吳的功績最大呢?下面我們逐一分析。...

閒聊東吳四大都督周瑜 魯肅 呂蒙 陸遜

自古就說江東子弟多才俊 三國時期的東吳 在演義似乎是戲份最少的一國 (蜀國光壞太大 魏國曹操太顯眼)但江東的人才不少 文有張昭闞澤顧雍 武有甘寧凌統太史慈 當然 在江東首推的除了英年早逝的小霸王...